昆山市淀山湖镇是江南美丽的名镇,该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入住了现代化新型小区,成为市民。
然而,农民“洗脚上田”却没有“换脑进城”。“农民上楼”之后文明意识和公共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不信科学、搞迷信活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铺张浪费,任意侵占公共空间和公用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该镇社区教育中心审时度势创新推出“社区第一课”这一社区教育活动品牌。
一、基本做法
2013年8月初,该镇举行了“社区第一课”示范观摩活动,邀请了昆山市相关领导及镇有关领导,各村(社区)书记、宣传委员、拆迁户代表、党员代表、村(居)民小组长代表参加。内容包括“看一段视频、发一本读本、听主题演讲、学专题讲座、讲自身感悟”。镇社区教育中心举办以“做尚美新市民,享现代新生活”为题的“社区第一课”讲座,发放《淀山湖镇社区居民应知应会》《淀山湖镇生态文明市民读本》,观看“细数小区不文明行为”视频,发布《淀山湖镇社区文明倡议书》。
为扩大活动成果,该镇出台了《淀山湖镇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和《淀山湖镇文明小区入住十项规范》,成立了“尚德尚美”宣讲团,并在每个村、社区都设立宣讲工作站。在此基础上选出首批宣讲团成员共15名,成员围绕思想道德、环境保护、安全、文明礼仪等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出系列专题课,深入各村、社区巡回宣讲。宣讲思想政治、文化知识、便民服务政策、社区文明知识等,同时还充当了群众与社区的桥梁,及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反馈给社区,协助社区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2014年年初,淀山湖花园社区开设“市民课堂”,定期邀请社区教育中心老师及社区内老教师、老干部、老专家为入住农民、学生开展义务讲座。老师们从“你好”“对不起”“谢谢”等基本礼貌用语开始校正最基本的礼仪规范;以“小区绿化提高了居住空间质量,毁绿种菜就是很自私的行为”“瓶瓶罐罐乱扔楼下,人、车被砸,后果很严重”“我们是小区的主人,小区文明靠大家”等基本知识,宣传家庭礼仪、社会公德、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知识;指导入住农民全民阅读、文明上网,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
借助“社区第一课”这个载体,该镇举办了“爱我家园 乐在社区”社区文艺巡演活动。2014年3月,开展“爱我家园 乐在社区”社区文艺首场演出,吸引了2 000多名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巡演活动上,社区文艺队向参会者展示了沪剧小戏《18号楼》、表演唱《花园小区乐陶陶》、歌舞快板《农民·居民·新市民》、小品《楼上楼下》等文艺表演,他们还郑重地向全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尊师孝亲,热爱社区,助人为乐,诚信守礼,自强自立,用实际行动争当模范居民。
该社区组织发动社区党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志愿者、热心居民60多人,分片包干进社区、入楼门、到家庭,发放《致居民一封信》1000余份,设立宣传点,悬挂宣传横幅10余幅,营造了支持参与社区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承诺服务”,以党员的示范作用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制作了文明创建宣传标牌装订在生活小区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该镇利用“社区第一课”,打造“传播文明 尚德尚美”道德建设品牌。开展“文明礼仪学习行动”“文明集体创建行动”“文明行为培育行动”“文明关爱传递行动”四大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文明道德行为的养成;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通过打造“淀湖风帆”榜样力量品牌,以“昆山好人”沈金龙、洪海霞、苏尚海、王小鹏为素材,在社区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学习观摩活动,以“社区居民流动讲坛”为平台,把50多名“淀山湖好人”推上讲坛,宣传好人故事,亮化典型示范引领;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周周行”“金拐杖”和社区广场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定岗定责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公共文明行动日”志愿服务等,亮化志愿服务。
二、主要经验
“社区第一课”活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诸多问题,比如,提高农民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型的问题;社区居民“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问题;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问题;如何保护和传承具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光靠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热情还不够,社区教育工作者面对社区居民的困难要多交流,多了解,多做深入细致的沟通,去发现农民的需求。还要创新教育方法,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实现从农家小院的“个体自由型”向和谐社区的“集体组织型”转换。
社区教育涉及面广、教育对象复杂、组织难度大,要靠多方面的资源整合。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在服务上做文章,依靠市民学校、老年大学、青少年校外辅导站等,提高老年人与青少年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通过学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各类休闲娱乐活动,来提高农民和外来民工的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术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通过各种教育载体,帮助农民树立良好风尚,确立新的礼仪规范和风俗习惯,建立新型邻里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成效与贡献
该镇自2013年8月开展活动以来,开展各类宣讲、戏曲、志愿者服务150多场,受教育居民1万多人次,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社区第一课”的实施,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了社区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孵化出诸多服务品牌:“社区早茶”老年特色服务活动,为前来“喝讲聚”的老人们提供心灵沟通的新天地;建立社区“金龙调解点”,选聘优秀退休老民警沈金龙为矛盾纠纷首席调解员,并孵化出社区“老乡新娘舅调解室”“宗教信徒调解室”等民间自治组织。
创新推出“金拐杖”“老对老”“银燕”三大志愿服务品牌。“金拐杖”助老志愿服务由有爱心、有恒心和有责任心的青年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以知识讲座、读报纸讲故事、心理慰藉等集中服务方式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心理和情感提供帮助。“老对老”志愿结对帮扶,组织身心健康、热心公益的社区党员、老年信息员,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形式,通过谈心聊天、思想沟通、家务帮助等一系列服务举措,结对帮助扶持“老、弱、病、残、独居”的老年群体,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银燕”老年护理志愿服务队由专业的医疗人员组成,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测血压、测血糖等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服务队还可提供上门服务,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免费进行身体检查、提供医疗服务等。
开展“寻找好邻居”活动。通过发现、宣传社区里好邻居的典型人物,让居民了解新时期好邻居的基本标准,营造人人争当社区好邻居的氛围。为新型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塑造和文明社区的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
“社区第一课”已成為青少年学生开展爱心活动的实践载体。该镇中小学开展“小小楼栋长”“绿色社区我维护”“小手拉大手文明过马路”等社区教育活动,成功开发“我的家园我设计”“我的家园我做主”两个活动体系,开展“家庭用水情况调查”“我为父母敬杯茶”“社区课堂谈荣辱”等主题实践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既丰富充实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又让学生在实践中零距离接触了社会、经受了磨炼、受到了文明意识的熏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道德实践,提高了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专家点评: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成立“尚德尚美”宣讲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开设“市民课堂”,推出“社区第一课”,引导社区居民远离不良生活方式,主动参与到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中去。这些做法,引发了一场人人学习和人人参与社区管理的活动,增强了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同驻共建的意识,为社区居民顺利实现农民向文明市民的角色转换提供了服务。
点评人:马良生(研究员,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原副校长,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