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诗雄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若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提高
新课程改革理念以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接受,新课改试验也逐步在全国推广开来。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最终也影响到了高考的升学率。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实施新课改,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成为摆在全体历史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提高教师素质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时代越发展,要求教师要有越高素质,要经常给自己充“电”。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思想品质、学识能力上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专业知识,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使自己成为品质优秀,专业精通,言行一致的教育者。你的人格魅力得到彰显,学生对你的教育就会“不令而行”。历史课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师生关系就和谐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就会大大提高,思想教育的无痕性魅力就会大放光彩,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就同时要求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锤炼自身语言。教师要衣着整洁,谈吐文明,语言要准确、规范,尽量使用普通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你给学生的感受是内外结合的美时,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1.材料学习法。材料学习法是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求证历史的方法,并形成有尝试的历史认识。如: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说明观点;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材料学习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2.讨论法。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个小组综合意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3.比较法。比较法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一些相似的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授《开辟新航路》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异同,尤其是对中西社会產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维新时,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其异同。通过比较法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的历史观点去解决纷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三、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本前提,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历史。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史学精神的熏陶。学习历史,首先要掌握记忆的规律,这样才能高效的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其次要敢于对教材上的记载提出质疑,大胆的质疑是所有创造的必备前提;最后要学会按照历史线索将所有的历史知识贯穿到一起,这样才能使历史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另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史学精神的熏陶,“求真”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基本史学精神,学生要具备求真的精神、求证的意识,要始终坚持“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的思想,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四、引入多媒体教学,拓展知识面
多媒体走进课堂,为教师进行授课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不是按事件顺序组成的单一事件,而是彼此影响,互为因果的集体性事件。然而受篇幅限制,课本很难将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罗列出来。按政治、经济、文化分类的高中历史教材,也很难使学生形成完成的横向体系。此时,通过引入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纪录片的,能使学生更直观、明确的了解相关历史事件。而同时调动视觉、听觉、思维的授课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也完成了知识面的拓展, 通过综合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战争等情况,为进行综合性分析提供可能。
总之,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历史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我想,只要我们能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多关注学生的需要,想他们之所想,因材施教,解决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小兵.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9(7).
[2]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2(02).
[3]刘 波.以创新思路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15).
[4]饶 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7).
[5]覃金生.历史教学与思想教育[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