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芝
摘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侧重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技能,是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结合本人平日的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独立学习、积极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几方面。提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培养途径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及研究的课题,作为新课程改革下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还存在着未理解、未深入、未落实的现象。
所谓的自主学习,它是相对于传统接受式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上,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独立地去观察、分析、解决学习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生能够量身定制出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生理心理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也导致他们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呈现出差异性。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践情况,针对不同的学习,制定出与之对应的学习目标及其进度;二是学生积极调用各种解决策略。学习就是不断认识新事物、思索探究、寻求解决对策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学习与进步;三是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陶冶与升华。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四是学生要有自我监控能力。自主学习不仅讲究自觉性,还要求学生要有自我调控能力。这是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意识,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会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的任务是把自主学习的思想融进教学的设计环节中,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特点,了解自己的优、劣势,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取得的效果才更明显。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独立学习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期,每个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极强。因此,我在教学中善于发掘着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用闪光点来鼓励他们,使他们获得自信与快乐,自觉地去学习。此外,教师还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如:在教学“分解质因数”一课时,教师必须全程使用生动的语言、亲切的微笑,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营造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当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学习书中介绍的短除法,并运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后,再通过练习、理解、消化巩固。教学方法多样化,适时使用启发性教学,把握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才能让学生愉快的自主学习。
2、让学生积极讨论
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的讨论,既能加深概念间关系的理解,也能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实现知识迁移与再创造。例如:讨论一个问题:“一种花布,每米8.5元”,你能根据这个条件算出购买花布所需支付的钱数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购买花布的数量(米) 应付的总价(元)
1 8.5×1=8.5
2 8.5 x 2=17.0
3 8.5×3=25.5
问:谁发现了,购买花布的米数与应付的钱数之间的关系?
问:如果用X表示购买花布的米数,那么应付的总价怎样表示呢?8.5X表示的意思是?
再问:这里的X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当X=0.8时,它代表什么意思?那应付的钱数又是多少?
给每个学生提出一个条件,如上面的例题,根据这个条件讨论数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某一数量,然后自己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这样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
3、让学生发现问题
中国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上明显不如国外学生,究其原因不是中国学生智力不够,而是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下影响造成的。中国教师多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怎么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学生多会认为问题是教师负责提出的,学生只要完成教师布置下来的问题就好,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大减,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不明显。可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当学生有求异思维时,教师不能急于否定其想法,要表揚及鼓励学生善于动脑筋;当学生出现困惑时,教师要适当点拔,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这既达到了知识的迁移,提高了思维的发散能力,也能逐步塑造稳定的人格。下次即使遇到难题,也不畏难,而是从多角度思考、求证。
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现有一批砖,正好可以砌成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水池,现在如果决定要改为长边为8米的长方形水池,那么它的宽是多少米?学生一般有两种思路:
A、(5×4-8×2)÷2=2(米)
B、5×4÷2 -8=2(米)
老师引导他们思考别的解法,学生在求异的心理倾向趋动下,思考出两种解法:
A、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加一条短边=正方形两条边长,即长方形短边=2×5-8=2(米)
B、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由正方形两条边变化而来,即增加的=减少的。因为长方形长边增加8-5=3(米),所以长方形短边减少了3米,即实际为5-3=2(米)
4、让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停留在解决一类题而获得答案或结论的表面上,还应当让学生学会梳理解题思路,形成技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这也要求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习题,由易及难,因材施教。习题的设计包含三层内容:一、巩固基础知识,检查基本功。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三、融合新旧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比如数学习题设计中,教师可以改编出多个与原题相类似的题目,通过变式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数理的掌握,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此外,教师应积极鼓励并留有一定时间去让学生探索和思考。或许有些同学找到的办法比较费时、繁琐,教师也应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兴趣中获得提升。
三、结论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学生新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技能。因此,这不仅需要教师更新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把“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路上的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开拓者。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法、小学卷7张行涛、周卫勇——北京.中国轻]业出版社2004.3
[2]数学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