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妈
近期看到一则新闻《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这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来自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一次演讲中,他指出一些学生因为价值观缺陷导致了心理障碍,并称之为“空心病”(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无独有偶,朋友圈一位青少年心理辅导员发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她救助的孩子企图自杀的案例,也提到了现在孩子们的“空心病”现象。
所谓空心病,指的是缺少正确的价值观,不明白自己活着的定位和意义是什么,所以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久而久之,一些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展成为抑郁症,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们不再为缺吃少穿而烦恼,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也失去了参与人生的机会。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的所有价值都体现在学习上,分数是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他们不需要打理自己的生活,不能够规划自己的时间,没权利选择自己的兴趣,所有的生活都是被安排的。家长们口口声声说着“为你好”,其实是把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未实现理想的替身,说句不中听的话,孩子变成了家长的“傀儡”。
在上学路上,我和女儿经常讨论的话题不是考试,不是分数,而是她跟班级同学的关系,是对未来的期望和规划。我们会交换对现状的感受,有时是快乐的,也有时会有不满和悲伤,我们会一起讨论这些快乐和悲伤的原因,研究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或者干脆接受它。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她有选择的自由,同时承担选择的后果。
这半年来,她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准备跳级考高中,而且是国际高中。她与学姐们经常在线沟通,也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不同高中的特色与要求。经过多方考量,她想试试。在她征求我意见时,我与她分析了这种选择带来的后果,以及如果考试失败可能会面临的状况,她经过慎重考量,决定一试。接下来我们又分析了目前她的弱势和强项,有针对性地报了补习班,她主动找班主任说了自己的想法,跟老师提出下午半天自己在家学习以及补习。幸运的是,班主任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而且理解孩子的老师,他鼓励她追求自己的理想,在完成学校相关手续之后,同意了她的这个安排。由于学习重点发生了变化,她这次学校的期中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出现了大幅下滑,但国际高中的模拟考试成绩却有所上升。这样的时候,她也会有动摇,担心万一目标没有实现,正常学习也受影响。这种时候,最需要家长的鼓励与支持。不管再忙,我都要跟她聊聊每天的感受、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讨论一下我们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鼓励孩子们都去跳级考试,也不是夸耀我女儿的勇敢。我是想说,在人生路途当中,會遇到许许多多十字路口,家长们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让孩子们有选择的自由。假如一个人这辈子只能走别人为他选择好的路,只能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向前,那跟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一台好的机器人,只需要有编排好的程序就够了,不需要灵魂。所以才会出现“空心人”。
让我们陪着孩子走过漫长的人生路,不要把活生生的有个性的孩子打造成只会学习的“空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