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金飞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英语课堂也出现了诸多变化:师生关系日趋和谐,课堂学习环境愈加宽松,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增高,课程资源更显广阔……然而,跳出课改看课改,不难发现,我们对现今的英语教学认识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误区,并针对这些案例作了一些反思,旨在探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误区及反思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以游戏代替学习,以表演代替操练,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重听说能力,轻读写能力等,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笔者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和探讨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的途径。
【误区一】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学习成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觉得开心,学得轻松,才会愿意继续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的教学活动多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新知识。然而,笔者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走进了这样的误区;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刻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设计的活动往往只重形式,不重成效。
【案例1】
本学期,我执教了一节校级公开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江苏版)3B Unit5 Plus and minus.在前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字:1-12的英文表达,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继续学习:13-20。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遇到了这样的困惑:操练数字的游戏有很多,而且很有趣味性,在取舍时我不知道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原则。在英语教学中,上公开课时的课堂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为了活跃气氛,我设计了这样几游戏:
1.用拍球的方式复习数字:one-twelve,并引出: thirteen。
2.呈现数字:thirteen-nineteen后,通过游戏:Magic eyes,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单词。
3.呈现数字:twenty后,通过“根据音量大小,找单词卡片”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twenty的发音。
虽然我设计了许多游戏,给学生提供练习新单词的机会;可是,让学生自由出题的环节却出现了问题:在听到别人给出的算式后,很多同学不能很快地算出答案。
【反 思】
在课后的教学研讨中,教研组长吴老师给我提了这样的建议:在教学数字的环节,设计的游戏可以少一些,因为这些游戏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單词。然而,学生经过前一单元对于数字的学习,掌握单词的读音已经不再是难点;这一单元的难点应是:能够听懂单词的发音。因此,在帮助学生对数字的熟练掌握时,应设计一些以“听”为主的游戏。例如:Say the next number,这样的游戏就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字“听”的判断。通过这一环节,对“听”的训练,能够为后面“听算式,算答案”的活动作铺垫。
我注意到: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能够紧扣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我所选择的游戏活动不能够很好地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另外,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没有能够处理好兴趣与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降低了学习成效。毕竟,学习是一种理性的活动,不可以完全受兴趣的主宰,过分的愉快是不利于学习的。
【误区二】注重知识讲解的同时,未能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家埃克斯利在论述英语教学时说:“英语教学不同于学校课程里其他学科的教学……你通过下到水里来学习游泳,通过踢球来学习足球,你通过说英语,而不是通过被讲授来学习英语。”虽然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仍有一部分英语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这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是:一堂课下来,自己是否讲清楚了教材中的内容,其教学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记住他所教的内容,而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则无瑕顾及。
【案例2】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学习第三人称单数he,she的用法。
教师通过中文讲解使学生很快地明白了he, she的意思,然后教师和学生展开了这样一段对话:
T:Hello, Yang Ling. Whos the boy?(指着一位男生)
S: Shes Chen Tao.
T: No, hes Chen Tao.
师生对话结束后,同桌间也展开互问互答活动。
【反 思】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不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去学习语言。从这个简单的课堂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所设计的活动也只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忽视了交际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原则。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学生始终积极参与着,才能使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莺,付丽萍.2002.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清华.2008.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