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
摘 要: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着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抽象性,这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智力和潜力的发展。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对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学习态度;动手操作;数学活动;成果评价
一、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情感体验的丰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倘若缺少了情感,那么就是失败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好奇心与喜欢非常关键,并且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强烈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积极和主动地学习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才可以在感受成功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自信心,以及端正学习的良好态度。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法,形成相应的学习状态和情绪。教师能够通过规则的推理、确定的数学结论与概念、精确的逻辑等,让学生自觉地调控情感、规范认知、遵循规律等,确保以适宜和健康的状态以及情绪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去。学习数学知识要求基本相应的训练来巩固,提升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品质更加需要大量的训练来实现,只有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实现情感体验的丰富,才能够形成持久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有着形象和具体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创建表象,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在快乐的操作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最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思想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锐角三角形,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拼接图形。这样,学生非常积极和充满兴趣,有的学生拼接成了正方形,有的学生拼接成了长方形,还有的学生拼接成了平行四邊形。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拼接好的图形进行认真的观察,看看拼接成的图形的高、底、面积跟单个三角形的高、底、面积之间的联系性,最终学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及其公式。事实表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会比教师一味地教授与学生单纯地听讲要好,动手操作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印象。
三、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
寓教于乐是众多小学教师都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愉快的游戏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收获到知识,这是目前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既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游戏的融合程度,也要在学生能力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五毛一块”的游戏,即每个学生都代表着相应的钱数,有的是5毛,有的是1块。在游戏开始时,我会随机地喊出一个钱数,如“六块五”,那么学生就要抱在一起,使相加得出的数是6.5,如果没有抱成功或者抱起来的数不对,那么学生就被淘汰。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还考验了学生的动作与思维,对学生敏捷能力的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愉快而有趣的游戏氛围使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进行多元的成果评价
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学习的无限动力来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多元的成果评价,肯定学生的付出与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以往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做出更为中肯的评价。面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进行多元的评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评价主要以“不骄不躁”为主;对与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评价则主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变为更好的决心;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评价则主要以肯定为主,并适当地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保持最为理想的学习状态,就应当时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和主动学习。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不仅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设计出恰当的教学内容与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方润.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知识储备[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8).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