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霞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兴趣,他才会潜心研究,孜孜不倦。做事如此,做学问更是这样。特别是对于心智尚且不完全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有意识注意力受其成长阶段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就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一话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导语,感染学生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传递给对方,使对方的情感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相似的情绪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课堂导语。以期达到既引发学生思考,启迪思维,又具有调动性,给学生以正确的情感传递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情感发展方向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力求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悬念,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教学中,好的问题不但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能使学生产生困惑,拨动心弦,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分析《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抓住文中周瑜与诸葛亮的矛盾冲突设置悬念,发难于学生,引发其思考探究。如周瑜所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我抓住这一句为学生设下第一个悬念,“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支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当学生学到第三段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周瑜是有意陷害。接着又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这句话设置第二个悬念,“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能完成造箭吗?”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设置第三个悬念,“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探究其中的原委。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终于恍然大悟。最后,再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下最后一个悬念,“神在何处?妙在何方?”从而使学生回顾课文,重新审视周瑜与诸葛亮的矛盾冲突。一节课里,学生在老师设置的一个又一个悬念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探究,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化解一个又一个谜团,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对语文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三、强化朗读,深入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同时,朗读更可以为书面中单一的文字语言增添语调、增强语气、增加语感,使学生对文本学习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此外,朗读还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全面培养语文素养。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朗读训练活动,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对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我采取朗读突破的方法。初读,让学生对书面文字作一般性的理解;再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感情;指导朗读,就这一部分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重点朗读。一遍不行,再读一遍,反复品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构建漓江水的立体画面,从而使学生不仅对漓江水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能够在头脑中生成漓江水的画面美,实现了在朗读过程中多方位的立体感受,填补了书面文字的不足,再现和丰富了文字的内容和情感,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情境再现,提升兴趣
就小学生而言主,40分钟的一节课,其有意识注意往往达不到一半时间,其他时间多为被动学习状态。而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往往高于成年人,这也是一些动画片能够深深吸引小朋友的原因所在。借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引进多媒体教学,创设、再现学习情境,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将新授的生字打造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生字宝宝,让学生帮助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如果将生字宝宝放入其对应读音的家中,生字宝宝或报以微笑,或表示感谢。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优美的画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调动了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人字形”鐵路的运行原理,教师同样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使学生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肖胜坤.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杨小芬.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新课程(下),2014(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