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①

2017-04-20 03:26:33高雪升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内化体验式动机

高雪升,张 剑,田 茜

(1.河北大学 工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北京科技大学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1 研究背景

21世纪初,为了弥补高校学生因难以亲身尝试创业活动而产生的学习与实践的脱离感,我国学者韩美贵、刘智元[1]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创业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朝着创业实践所需要素不断学习。多年来,我国学者围绕体验式教学法在创业教育领域的应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并从含义、构成、特质和价值的角度对创业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韩美贵认为,创业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是教师通过活动和情境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情境活动的教学模式。曹胜利认为,创业教育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它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有本质性的区别,只有采取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才能保证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2]。黄姝君主张,体验式创业教育调动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实现了从“要我创业”到“我要创业”的转变[3]。张吉玉认为,体验式创业教育活动有其独特的特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体验后的反思[4]。周翼翔主张,要以学生的需求感知为基础,以项目教学法为导向,构建以体验为主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学习型团队,创新性设计教学行动策略和方式,创造立体化、全程化体验情境,使学生感知、体验、领悟知识,实现知、情、行合一,促进大学生创业水平与实践能力的跃升[5]。王晶主张,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产生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坚定苦练创业内功的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6]。范琳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是否参加过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活动对其创业动机分布有着显著影响[7]。郭志平认为,体验式教学符合创业教育授课对象的特点,愉悦的体验式教学环境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8]。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什么”“怎么做”“怎么样”等方面,并未对创业教育活动与个体创业行为之间中介连接点开展深入探究,因此也无法解释体验式教学模式是通过什么媒介对学生的创业行为产生影响的逻辑问题。然而,这种关联关系恰恰是沟通教与学两端的关键纽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素质提升的成效,只有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厘清各要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与因果路径,才能建构出体验式教学模式影响创业者行为的干预机制,从而准确描述出提升创业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教学路径。

有实证研究表明,动机是驱动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创业动机是个体基于一定的环境影响,将创业意向付诸创业行动的特殊心理状态,是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9]。创业动机促使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个体进行创业,是区分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的重要区别。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营造的育人情境可以对创业者动机产生影响[10],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动机理论作为媒介工具,在创业教育与创业行为之间搭建逻辑通道。

2 自我决定理论对人类个体行为动机的解释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作为一种工作动机理论,首次完整揭示并确认了个体行为外在动机的内化机制与逻辑路径,并在环境因素如何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因果路径描述方面开展了深入论证。在近40年的理论发展过程中,自我决定理论衍生发展出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因果定向理论、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和目标内容理论五个子理论,从多个角度推演论证了环境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因果关系。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一旦满足“胜任”“自主”和“关系”三种心理需要的信息性环境因素,就可以增强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并激发自主性外部动机的产生[11]。这一观点为引发动机转化的干预性措施的研究与设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1)自我决定理论重构并细化了人类行为动机的划分体系

我国学者普遍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内部动机具有适应性,与个体的注意力集中、工作卷入与良好的工作绩效等有关。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一种共存的关系,外部动机既可能削弱内部动机,也可能对内部动机产生促进作用,而这两种不同的影响作用是由外部动机的类型决定的。尽管内部动机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实现某种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内部动机并不容易直接获得,因此创造条件促进外部动机内化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自我决定理论突破了以往将动机分为内在、外在的二分法,并指出不同类型动机的调节类型。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驱动模式来源于“去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三类不同的动机类型。其中,“外部动机”又可以细分为“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四种类型。这些动机类型由于自我决定程度的不同而分布在自我决定连续体上,如图1所示[12]。从图1可以看出,当外部动机由外在调节发展至整合调节,尽管仍然属于外部动机的范畴,但已经接近内部动机。于是,在动机性质划分上将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类型的动机归属于控制型动机,将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内部动机归类在自主型动机。可见,自我决定理论对人类行为动机的划分更加细致,同时以自我决定程度为测量指标可以将多种动机类型连接起来,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创设了转化的通道。

图1 自我决定的连续体,动机的类型及调节的类型[13]

(2)自我决定理论建构了个体行为动机转换的因果路径模型

自我决定理论在对人类行为动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类行为的外部动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化程度取决于环境因素,同时受制于个体差异。可以说,行为动机类型、环境因素类型以及个体差异类型是构建动机转换模型的三大基础要素群,而这三者之间的相关作用关系就直接呈现了动机转换的因果路径,见图2[12]。

从图2可以看出,该模型首先将环境因素设定为信息性、控制性和去动机性三类,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个体内部动机生发过程和外部动机内化程度均有较大影响。信息性的环境条件会促进和强化个体内在的胜任感与认同感,从而有效提升内部动机水平;控制性的环境条件会增强外部压力效能,迫使个体自主感降低,削弱个体动机的内化程度;去动机的环境条件则会致使个体产生无所适从甚至一事无成的负面感觉,从而直接干扰甚至伤害个人动机内化的运行机制。

图2 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影响的因果路径模型

此外,该模型根据因果定向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子理论)的解释,依据自我整合倾向的不同,将个体行为类型分为自主性、控制性和非人际性三种。自主性定向的个体主要以自我认同的价值观、条规与志趣作为出发点,相对而言较易产生整合性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控制性定向的个体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如薪酬、约期、命令、层级以及自我卷入等因素,在动机类型呈现方面直接表现为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非人际性定向的个体认为自己对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缺乏控制感,行为不够积极、主动,自信不足。

由此可见,持有自主性定向的个体,在信息性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具备促进个体行为外部动机的内化的可能性。为了验证阐释这种动机内化可能性的作用原理,基本心理需求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子理论)针对外部环境要素、个体行为以及个体动机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开展了进一步研究。该理论指明,当环境因素满足个体在自主(autonomy)、胜任(competence)与关系(relatedness)三大心理层面的需要时,就能促进个体启动自我整合活动,引发个体人格的成长完善和认知结构的优化协调,提升内在动机及外在动机的内化水平,最终影响到个体行为。

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创业动机转换路径模型构建

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的细分以及外部动机内化的路径模型,笔者认为学生个体可以在参与创业教育过程中,在体验式教学环境和适合的调节方式的综合作用下,促进其创业动机的内化,并由此产生可供给持续性创业行为的内驱动力。自我决定理论假设人的天性是积极的,但也承认人有消极的状态,在外部环境难以满足人们基本心理需求的情况下,人们的内部动机难以形成,便会导致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和不良的行为效果。也就是说,外部环境是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来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而教学环境则同样是通过这一中介对学生创业动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创业行为的效果。因此,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促进创业者动机内化的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发生作用的,而是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感、胜任感和关系感。基于此,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想提高学生的内部创业动机水平,就需要为学生创造信息性的条件环境,满足学生自我成长所需求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关系感,通过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实现激发学生内部创业动机和促进学生创业动机内化的教学目标。那么,体验式教学模式该怎样满足学生三大心理需求,进而帮助其实现创业动机内化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教学环境因素对个体创业行为影响的创业动机转换路径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环境因素对个体创业行为影响的创业动机转换路径模型

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学生创业动机的内化受到个体差异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从个体差异来看,可将学生个体分为“自主性”“控制性”和“非人际”三种类型,持有自主性和控制性的学生具备通过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激发、强化或内化其创业动机的可能性。从外部环境来看,环境因素分为信息性、控制性和去动机性三种类型,只有信息性的环境因素才能使体验式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体基本的心理需求。此外,体验式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育要素。这些教育要素在自主性个体和信息性环境两个条件共同作用下,发挥满足创业者基本心理需求的功能作用,从而强化其内部创业动机,或内化其外部创业动机。最终创业者不同程度的动机内化水平又会对其创业行为、创业过程和创业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这一路径模型将创业动机作为创业教育与创业行为之间的中介连接点,通过解释教育环境条件、个人基本心理需求、动机内化程度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完整呈现了创业教育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因果路径。

4 基于创业动机转换路径模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

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要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具有自我发展需求”这一基本假设,依托自我决定理论,从构成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出发,构建全程化的信息性教学环境,从而满足学生在自主感、胜任感、关系感方面的心理需求,形成符合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规律的育人模式。

4.1 教学目标的个体性

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要实现学生的胜任感。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不仅要突破传统教学目标的知识性和能力性,使得教学目标的情感性更加具象化,更要强化学生的个体性,站在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角度制定,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完整性、独特性、生成性和自主性[12]。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衡量和认可更加多元,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也各有不同。面对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制定独特的发展目标,满足学生不同的胜任感,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节点。

4.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满足学生的自主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地位更加突出,且特别强调在一定环境支持下的学生自主体验。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情境设置、主体体验、评价体验和迁移体验四个步骤[14]。

首先,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营造仿真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渐入情境中,并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其次,渐入学习情境中的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通过动手操作、角色扮演、语言体味等多种形式,切身参与课堂知识的呈现中,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作为一位提供建议的咨询者的身份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再次,当学生在教师布置的情境中结束活动的时候,教师由咨询者的身份转换到指导者的角色,结合本情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和反省,从而在此基础上超越对知识和技能感性上的认识,建构更加合理的知识架构。最后,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终结,课堂上的知识也终究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体验,还需要将其引申至课堂之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之中,即引导学生自觉将所产生的体验感应用于课堂外的生活中,产生“迁移体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是相互环扣,缺一不可。

4.3 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互动性

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满足学生的关系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求,创设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仿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并产生有效互动,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有效的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强调以下两点。①积极参与。参与是产生体验感的基本入口,没有参与就不可能产生任何体验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参与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师布置的情景中去。②有效互动。在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中,互动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自己心理上的互动。互动过程中,轻松和愉快的氛围是保证互动有效性的基础。

因此,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应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特征。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的灵活性、趣味性、情境性和应用性,主要教学方法包含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如模拟法庭、模拟应聘和模拟公司等)、主题任务(如“品牌营销”任务、“风险管理”任务等)、游戏竞赛等多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体验式教学模式需要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课堂外的教学活动,如专题讲座、素质拓展训练、企业实习实训等也纳入教学体系中。

4.4 教学评价指标设定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指标设定为“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创业动机内化”,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是否引导学生产生了“自主感”“胜任感”和“关系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主感”评价。在体验式创业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师生、生生和学生“三我”之间一直处于一个互动交流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学生在头脑中架构的知识体系,所提高的技术技能,所收获的情感体验是这一教育模式所关注的。这就要求学生个体具有较高的个人“体验力”,只是理想化地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能力则会事倍功半。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诊断其体验能力的检测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体验能力上所处的位置,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感。

(2)“胜任感”评价。基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不同,对学生“胜任力”的评价方式应多角度、多层次。首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针对现实生活中立体的、真实的、鲜活的学生个体,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内容,比如:学业成绩、互动积极性、参与有效性、情感体验等。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仅仅依靠教师是不足够的,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也具备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为客观。

(3)“关系感”评价。体验式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是灵活的、互动的、真实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需要来自教师、同伴和自己的持续反馈和激励,在得到及时反馈的过程中,学生在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可的胜任感,同时,在关注其他同学所得反馈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部动力。因此,完善的反馈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仍然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三大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创业动机的内化,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此外,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一种自主支持的互动教学方式,强调个体的感知过程与实际教学活动的充分结合,这种结合在实践教学的环境中能够得到最充分的满足,体验式教学具有天然的实践教学属性。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在探索实践教学有效性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 韩美贵,刘智元.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52-54.

[2] 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呼唤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4.

[3] 黄姝君.在高校中开展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8):170-171.

[4] 张吉玉.大学生体验式创业教育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5):110-111.

[5] 周翼翔,王学渊.大学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9):70-73.

[6] 王晶.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4):109-112.

[7] 范琳.体验式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8] 郭志平,丁艳峰.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浙江海洋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6(6):50-51.

[9] 段锦云,王朋,朱月龙.创业动机研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5):698-704.

[10] 高雪升,田茜,范琳.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业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7):59-64.

[11] 张剑,张微,宋亚辉.自我决定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进展评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1-137.

[12] 张剑,张建兵,李跃,et al.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52-759.

[13] Deci E L,Ryan R M.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M].New York: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2004.

[14] 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6):131-133.

猜你喜欢
内化体验式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46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2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辅导员(2017年9期)2017-06-01 12:10:06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46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