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林权
摘 要:在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学习方法比较单一。所以,转变学习方式,探寻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势在必行。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加深学生体验;将科学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再现科学活动过程;这些科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表达
纵观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不少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无不处于单一、被动的局面。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改进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方式势在必行。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它要求我们以知识为主线,以学生的“科学活动”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合作、探索等一系列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课程实践中,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寻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使课堂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只有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才能体会学习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深入理解知识并获得经验。所以,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和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科学,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科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物体的沉与浮”这节课,教师准备好所有的实验器材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哪些物体在水中“沉”,哪些物体在水中“浮”。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哪些物体会在水中沉,哪些物体会在水中浮起来。通过观察物体的沉与浮才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放在水中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从而来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有动手实践,有讨論交流,学生不断亲历、感受这些至关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获得的知识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直观、生动,更让学生难忘。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实践证明,相对于获得知识的结论来说,学习方式的改善显得更为重要。让我们努力通过每一节课的学习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吧!
二、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科学课堂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既能解决疑难问题,又能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例如,在教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时,教师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设计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的小组将身体各器官的图片剪下来,贴在自己身体的大概位置,来体验各器官在身体的位置;有的小组将饼干置入方便袋中,倒入水,反复用手捏来模拟胃蠕动消化食物的情景。各小组的学习方式虽不一样,但目的都是认识身体的内部器官,了解各器官的功能。可见,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相信自己创造的方法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能从同小组或其他小组的学法中获得启发这一教学实践。最后,教师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这一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小组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可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达到整体提高。
三、学会表达,再现过程
学习离不开交流,交流必须要学会表达。当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对某个科学问题的看法时,他同时又再现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同伴们也在学习如何清楚、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科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过去一段时期中,教师要求学生用整齐划一的思维及语言说同样的话,这种所谓的“科学推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利的。如今的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提示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翻开科学教科书,几乎每一个新内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学生的质疑开始。因此,要引导学生思考,更要引导学生将思考的内容讲出来。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你喜欢些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等不一而足。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不仅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充分张扬了个性,显露了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相信,在以上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科学,学生一定能兴趣高涨,科学课也一定能绽放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郇永芬.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6(35).
[2]邢春光.浅谈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6(16).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