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立杰
摘 要:数形结合作为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进而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数学思想理念的认识深入,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形结合、举一反三上的进步,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进步,为初中数理化学习打下基础。从数形结合理论概述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要求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与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大方向。数形结合作为数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小学阶段加以重视,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总结与进步,不断提升数学思想的应用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的理论概述
“数”与“形”作为数学的基本概念,是数学大厦的根基所在。数,是抽象思维在人脑反映的实物表现;形,是形象思维在人脑中的产物。两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在作为基本数学语言的同时,密切反映客观世界,又相互依存,充分调动人左脑、右脑的思维运作功能,从而激发、深入人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解释为是将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结构结合起来,对解题思路进行思考,揭示代数意义与几何直观。数形结合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体现着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关系,几何问题能够代数化,代数问题同样也能几何化。小学生如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内涵与应用方法,对于其一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如何通过小学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地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表现出来,需要在实践中充分总结、反思。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策略
1.树立小学生数形转化思想,灵活运用代数与图形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会接触到几何初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代数与几何部分之间的关系划分得较为明确,阻碍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与认识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对数形结合思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空间形式可谓形,数量关系可谓数,包括图形、图像、曲线、数、式、方程等,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字的直观表现形式即是行,两者构成了数学的符号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各自的优势。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相关专题教学中,通过拼组法,采用分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力,将三角形转化成之前所学习到的图形,并计算出其面积。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检视,引导学生步入正常的教学轨迹。在小组总结反思阶段,通过將三角形转化成不同的图形,结合计算公式,也就完成了简单的数形结合思维模式的渗透,进而在后期的解题训练过程中,学会运用简单的数形结合思想。
2.注重综合实践题目的数形结合,充分体现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中,众多题目中都会考查统计、概率题型,让学生分析图形,得到数据信息,从而解答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此类题型较为简单,但其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较为重要,在中学阶段有着更为深刻的体现,教师在小学阶段加以引导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利益。在此类题型中,教师切忌急于求成,数学思想需要长期渗透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每堂课中,适当、适时地设定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日积月累,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课堂中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天凉了,小明感冒发烧,教师拿出小明的体温变化图,要求学生准确答出不同时间点的温度变化,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得到想要的信息。同时,拓展延伸,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心电图、股票走势图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重视课程目标的合理设定,实现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
小学生心理与生理正处于重要的成长阶段,为使其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需要教师注重对教学整体目标的设定,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等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同时,教师应积极加强与其他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以班级的实际情况为重要依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点,循序渐进,逐渐使学生理解与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实现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成长所需要的重要学科,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点、技能、思想,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理论分析与教师实践,同时不断反思与总结,促进小学生的整体素养的提升,为其在中学阶段的成长、成才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5(6):60-61.
[2]孙国留.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研究[J].教育界,2016(5):1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