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玲
【摘要】高校教学团队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仍然是高等院校首要任务。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分类研究,识别所转移知识的类型,选择适合的知识转移方式,以提高其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异质性知识 教学团队 知识探索型 知识利用型
200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质量工程建设。教学团队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的重视,积极组建完善教学团队,研究优秀或高水平教学团队运行规律和运行模式。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趋势来看,以团队为基础来进行学习十分必要。高校教学团队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仍然是高等院校首要任务。同时担负着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
Dixon在研究知识转移领域领先组织时发现,当一些组织找到一种成功转移某种知识的模式,就陷入了该模式,很少去关注其他类型知识的转移。这就阻碍了组织开发转移不同类型知识,特别是可能提供战略性帮助的复杂知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分类研究,识别所转移知识的类型,选择适合的知识转移方式,以提高其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能力。
一、异质性知识获取
知识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获取异质性信息与知识构成了知识创新的基础。扩大团队的知识基础,增加知识异质性,包括三个维度异质性知识,即专业异质性、经验异质性、思维异质性。产生异质性知识的原因主要有,以储存在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为载体,主要成员的工作年限、受教育年限及专业技术资格;以成果为载体的知识,主要成员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以组织为载体的知识,包括组织有效性和组织认同感来衡量;以网络为载体的知识存量。
外部知识网络中有效地获取知识信息,并将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才能产生增量知识。而要想完整收获知识异质性的益处,其关键在于将团队外部成员背后异质性知识网络充分联系和利用起来,在同一个团队内的知识异质性成员间构成一个巨大的跨组织异质性知识网络,让外部知识源源不断地参与到团队日常的知识创新过程中来。由于人的信息处理有两种过程,即自动过程和主动过程。自动过程在主体面对较熟悉的信息环境时产生, 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但缺点是会把信息强行匹配到现有知识结构中,造成很多重要线索的遗失;而主动过程在主体面临较为陌生的信息环境时产生,也即当主体不能将外在信息匹配到现有任何一个框架时,将认真观察分析外在信息,并修改已有的知识结构或干脆产生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加工这些新颖信息。
二、高校教学团队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教学团队面临“互联网+教育”的挑战。“互联网+教育”的知识供给越来越多元化,教学内容打破了地域、学校、专业和课程的限制。学生可依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从全国已有的六类高校教学团队来看,(1)以校级通识阶段平台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2)以学科基础或专业课程(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3)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为核心的教学团队;(4)以综合交叉课程建设与实施为核心的教学团队;(5)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教学团队;(6)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教学团队。前三类教学团队,主要特点是高校教学按照“圈内和圈外”划分,侧重于研究团队成员的表层差异,以任课教师为中心的团队,“自上而下”的知识流动,阻碍了学生对学习方式更灵活、自主和多元的学习要求。同时外部知识流到了团队内部之后,往往会在任课教师那里出现知识拥堵,对于海量知识传递效率较低。后三类教学团队的任务特征是深层差异带来了更多的知识资源,异质性知识获取带来更多学习的机会。
三、异质性知识的高校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按照任务分为知识利用型教学团队和知识探索型教学团队。
(一)知识利用型教学团队。主要是针对基础类课程组建的教学团队。这类课程知识特点是知识进行扩展和应用,其最关键的知识来源是组织中已有的元件、技术、范式、流程,而这部分知识主要以显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不断的交互合作过程中形成的、被大部分网络成员共同接受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以及合作规范共识,有助于团队知识传递和共享,协调组织间关系以保持网络稳定。这种教学团队主要特点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组建的,具有高中心度特點,引导教师树立“以本科教学为基本职责”的观念,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从单纯依靠个人能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转变到依靠教学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教书育人效果。组织主要通过层级作用来强化原有知识的应用和扩展,所以其知识流动是自上而下的。同时,在评价利用型团队时主要关注知识扩展和应用效率。适合进行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二)知识探索型教学团队。主要针对专业课程组建的教学团队,知识特点是寻找、发掘、创造、试验等行为。战略目标是探索新的知识。特点包括:第一,具有价值创新系统的特征,但不是价值链;第二,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成为知识创新的载体;第三,知识创新以合作联盟为基础;第四,知识创新以学生为导向;第五,知识创新不同于知识管理,创新目的是成果应用(解决现实问题)。适合进行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的研究。这种教学团队组织构架包括低中心度教学团队和介于高中心性和低中心性之间的教学团队。
1、低中心度教学团队是核心互补团队模式。该模式是要根据目标或问题的主导方向,确定一个核心小组。预先制定好计划、合作原则、合作日程。随着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随时吸收新的教师成员进入,团队合作像滚雪球似的,不断扩大合作教师的队伍。知识的流动方向是从下至上的。这种团队知识创造过程,着重强调知识创造要以教师的个人经验、直觉为基础。因为个人(下转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