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校企合作是构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文章探讨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意义,研究了工学结合、内外并举基地建设的机制和管理方法,总结了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36-03
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争取企业和学校高度融合、转变实训基地建设方式、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何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设实训基地建什么、如何建,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工作者[1]。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充分发挥示范专业优势,与国内外企业高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间展开合作,创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既作为校内教学课堂的拓展,同时也实践了教学体系的创新,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模式与平台[2]。形成一定规模、运行机制规范、教学体系独具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职高专的实训基地建设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坚持面向市场、着眼当前、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训基地建设则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3]。与企業高度融合,建设生产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训教学内容源自于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工作项目。
2.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考核标准,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技术标准和生产项目组织教学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的一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3.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生产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实践能力,为企业提供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优秀人才。
4.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与企业紧密结合,联合承接生产应用课题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项目,将科技成果产品化,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一)工学结合,内外并举
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工学结合的要求,创新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安排有机衔接,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在学校学习,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室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生产制造的基础能力和职业道德;在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的完成,具备准企业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具备企业人的生产现场操作、管理与组织能力。在第三学年下学期回到学校完成毕业设计,具备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的顺利转变,实现零距离就业,如图1所示。
2.与企业高度融合,建设内外并举、校企共享的实训基地。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进行密切的校企双向合作。利用学校所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校外实习单位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校外实习单位开展相应的培训。学校聘请校外实习单位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学生作报告,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使学校和校外实习单位双方的合作能真正实现双赢,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4]。学院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生产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包含引进企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实施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建立长效运营机制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5]。
1.依托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工业制造基地和发挥城市圈优势制造业的能力,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原则选择合作企业。与博世力士乐公司共建了具有企业氛围和先进管理模式的“现代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在校内还建设了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省级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满足各专业实训教学的需求。
2.深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按照实训基地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岗位要求,逐步形成“以满足行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和高职课程体系,从而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图2所示为《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
3.建立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在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上,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优质资源效能。建立技术能力精湛、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通过这支高素质团队,保证实训设备高效运作。开发具有职业特色适合教学及培训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教学项目、实训指导书、项目实施评价标准等。同时,以项目为契机,逐步建立和完善集生产性实训、职业培训、师资培训、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三)基于职业发展的区域性发散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6]。
1.扩大校企合作基地规模,丰富顶岗实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整合省内外企业资源,建立区域发散性校外实训基地。在湖北省内,以挂靠湖北省知名机械类、制造类、机电类、电气类、工程机械类等相关企业建设基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机械制造类、机电一体化类的实训基地建设,为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建设培养急需人才。另一方面,面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跨省建立省外实训基地,积极与相关行业联系,筹建培养型、就业型的实训基地。
区域发散性校外实训基地的形成使得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更加丰富。顶岗实习内容涉及数控机床操作、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编程、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调试、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维修、液压与气动设备安装与调试等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普工工种顶岗实习、中高级工技能岗位顶岗实习及胜任中高级工岗位工作的三阶段技能提升要求,促使学生顺利适应企业的生产状况及生产要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2.校企共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为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与合作企业协商,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進程。制订专业实训教学文件,包括实训教学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质量检查等内容。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制度,包括订单培养制度、毕业生安排制度、教学资源共享互用制度、教师挂职锻炼制度、聘请兼职教师讲学制度、合作开发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能在校企合作基地正常地开展顶岗实习学习活动。
三、结语
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方向。在今后,我们将会更加深入地研究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并不断探索整合教育资源的机制,建立与企业互动互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薛叙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3-17.
[2]李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过程研究[J].成人教育,2011,(7):39-40.
[3]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49-50.
[4]汪临伟,李良仁.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8):44-45.
[5]杨润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5):72-75.
[6]李选芒,王永莲.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