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鲫鱼产于鹤壁市淇河流域的河道、水库、池塘等水域。明代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纂修的《淇县志》水产鳞族中专门有淇鲫的记载。
《汤阴县志》记载:“淇鲫体皆双脊,形扁圆,其肉嫩肥美,片片呈蒜瓣状,汤暖,尤宜啜于冬日,昔在封建时代常有专差向皇帝贡献,为三大贡品之一,颇受嘉评”,故“名声大噪,驰誉南北”。
古诗中也有“以其为食,唯淇之鲫”的论述。自殷商(淇县古称朝歌,曾为殷商帝都)以來,历代君王喜食淇鲫者甚多,明万历年间淇鲫也被列为贡品。
3000多年前的商纣王就“肉山酒海,独钟淇鲫”。淇河鲫鱼炖出的汤汁呈乳白色,具有较高的滋补功能和疗效。据《本草纲目》等医学文献记载,淇鲫具有强身益智、健胃补脾、催乳利尿、消炎止痢、软化血管、延年益寿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