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身心素质共同发展。小学体育教育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小学体育课程是一种带有竞赛性质的课程,通过体育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在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要改进现行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的措施,充分发挥小学体育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心理素质;小学生
一、小学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素质
1.小学体育教育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小学体育教育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密切,二者皆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体育教育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培养小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素质具有质的差别。个性化的心理素质意味着每一个小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心理特质。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性可以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较好的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为塑造小学生健康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生的素质是指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基本品質,亦即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统称。在实际中,这五种方面并不是均衡发展的,亦非各个方面脱离整体而各自独立发展的,这五个方面是全面、和谐、互联的。其基础是小学生个体的先天心理、生理条件,通过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身心素质。
二、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智力水平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竞争成为占领优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强化心理素质,夯实小学生发挥自身效能物质基础,才能为将来的竞争做好准备。
2.有利于健全学生的心理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点,是学生心理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本身的辨识能力弱,易先入为主。这些特点容易使学生滋生一些不良心理。如果没有及时纠正,易造成终生心理阴影。在心理教育层面,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健康、达观、积极的心理习惯,并逐渐形成良好、健康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为以后的教育奠定基础。
3.有利于调节情绪
小学体育教育的作用不仅是强身健体,更是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小学体育教育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使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心理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小学体育教育还可以增进快乐,调节情绪,在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作用。
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中最有活力的主体。沟通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会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勇于表现自己,积极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种优秀的能力如果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着重培养,则会使小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5.有利于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是个体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功感觉。研究表明,个人之所以会最终取得成功,是因为个体具有积极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小学生通过体育课,从自己的行动入手,采取措施来规避失败,进而达到成功。
三、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干预
1.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内容
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来源于其对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的掌控。若体育课的内容令小学生感到新鲜与好奇,自然会引发小学生的兴趣;反之,若小学生感到课程十分简单,易于掌控,在掌握之后,对体育活动的新鲜感就会消失殆尽,随之对体育的兴趣亦荡然无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保持愈久,课堂活动效果也会愈加明显。因此,激发小学生持续探究的欲望十分重要。
2.强调参与体育活动的纪律性与荣誉感
在体育课堂上,要强调参与体育活动的纪律性。用课堂纪律的制约力作为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要求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不许随意请假,不许无故缺课,杜绝懒惰思想。强化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体育竞赛项目的选择时,选择有利于提高其集体荣誉感的项目。在参加体育竞赛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注重榜样引导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并不是封闭化的。其本身所具有的对外部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与探索欲就具备实施榜样、引导教学的基本条件。例如,列举我国在国内外赛事中取得的辉煌成绩,我国体育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等等,充分发挥榜样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实施要点[J].安徽体育科技,2013(12).
[2]张建平.体育教学的人文观[J].体育文化导刊,2014(3).
[3]王庆,徐军艳.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及体育教学改革可行性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5(4).
作者简介:文云凤(1968— ),女,云南宣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