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墨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先生,对美国软实力的变动非常敏感。2003年布什总统发动伊拉克战争后,他痛感美国软实力下降了,理由是这场战争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反美浪潮。现在看来,约瑟夫·奈的担憂早了点,新登基的特朗普总统,才是他应该真正担忧的对象。
根据约瑟夫·奈的论述,软实力就是吸引力和说服力,而非强制胁迫力。用他的话说,你能够吸引别人,就省得用大棒和胡萝卜了。布什总统挥舞军事大棒,的确让美国软实力很受伤。但在执政后期,他明显做了政策回调,不再单边蛮干,而是回归多边合作。
打着“变革”旗号上台的奥巴马总统,一直在细心呵护着美国的国际形象。他领导下的美国,没有对外发动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后冷战时代,他是唯一做到这一点的美国总统。克制使用武力,竭力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奥巴马呵护的,也是美国的软实力。
特朗普尽管咄咄逼人、口无遮拦,但至少在竞选期间,他从未说过要对哪个国家使用武力。连历任美国总统都避而远之的朝鲜领导人,特朗普也表示愿意见上一面。那么,为何特朗普的上台,让许多美国研究者感到担忧呢?
数年前,笔者在与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学者斯奈德·斯科特聊到美国的“领导角色”时,他说:“我对领导的定义是,主动地去合作,帮助别人去勾画出他们自己的方向,也就是说,领导者必须要能提出一些观念或想法,说服其他人去效仿,说服的过程是要去劝说,而不是逼迫。”
斯科特显然是约瑟夫·奈的信徒,崇尚软实力。根据这一逻辑,对于美国来说,“领导力”体现的是软实力,但软实力意味着“铁肩担道义”。但在特朗普的世界观里,“美国优先”取代了“美国领导”。他提出的“观念或想法”,不在乎别人是否效仿,也不在乎别人是否被说服。对于特朗普来说,让人屈服才是硬道理。
约瑟夫·奈在其《注定领导:美国力量变化了的特征》一书中,对软实力的描述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吸引而非强制就能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即“罗致行为的能力”。把外交当作生意和项目来做的特朗普总统,很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他可能没有耐心去吸引谁,倒是希望能坐在椭圆形办公室就能维持美国的优势。
美国盖洛普公司1月17日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特朗普就职前的支持率为40%,大幅低于奥巴马(78%)、布什(62%)、克林顿(66%)就职前的支持率。根据皮尤研究中心1月10的一项调查,对特朗普未来政策和计划感到满意的为39%,不满意的为59%。
这样的民调结果,或多或少与美国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有关。但也反映了美国民众对特朗普“点赞”率低的现实。这两者都会“投射”到国际社会,成为美国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形象又是软实力的关键衡量指标。特朗普成为美国的“国际脸谱”,很难说会给美国软实力加分。
“我们都是美国人”,这是9·11恐怖袭击后第二天,法国《世界报》打出的大标题。布什总统的几场反恐战以及一系列虐囚丑闻,重创美国软实力。这一次,特朗普会带来什么改变,我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