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2017-04-20 22:39韦星
南风窗 2017年3期
关键词:驴肉百色饺子

韦星

作为记者,每年、每月,甚至每个星期,我都走过很多地方,也尝过很多地方的特色和美食。但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和美食,这种“嗜好”跟随着我的一生,怎么也改不掉,无论如何,那个特有的味道总挥之不去—无论年代有多久远。

当春节临近,家乡味道所能勾起的魂魄,更是让我急不可耐:我早早收拾行李,以往的拖稿毛病,也在此时迅速给“治好”了。回家的迫切心情,在接到老乡的电话后,总让第一句话变成:“回家吗?”似乎,在外工作、生活以及安家这么多年了,我的根以及魂,都还在家乡。

我一个不太想家的朋友是内蒙人,他上大学在南方,工作后,也一直在南方。一直以来,他的饮食也已彻底“南方化”。不过每逢佳节,他总特别怀念家乡的味道,有时,我们碰头吃饭,他总说,好久没吃到驴肉饺子了。的确,在南方,驴肉饺子很少,即便尝到了,他也感觉找不到家乡的味道。

有年冬天,我到内蒙出差,顺道去了他家。那时,朋友还在南方上班,家里只有他父母在,我到的时候,他父母特热情,做了驴肉饺子给我吃。因为是很好的朋友,所以我也不客气,在我吃完驴肉饺子后,避开他父母,我给朋友说,“你说的驢肉饺子,很一般嘛”。“哎呀,你这不识货的东西”朋友骂道,“在我们那里,一般人都吃不到,待客之道最好的就是驴肉饺子。”

可是,我撂下筷子,用舌头再次“吧嗒吧嗒”着两面嘴唇,想努力找回朋友的那份滋味,却怎么也找不到。

四川成都的一个同学,曾经带我到成都一家正宗的火锅店,点了鹅肠、牛肉、牛肚以及肥牛等,特别是一大锅红彤彤的汤底端上来,很是气派,让我有一种豁出去,遍尝巴蜀美食的感觉。

我用筷子沾了一下汤底,那种辣嘛,对我来说,还能接受。可是吃着吃着,麻麻的,再吃,更麻麻的了,我知道里面的花椒开始愈发发挥作用了,因为吃完火锅后,我感觉到我整个人说话都结巴了,或许因为嘴唇太麻的缘故。

不过也因此,我对成都的美食留下很好的印象,每次到成都,面对火锅,都先是有一点小排斥,但又忍不住有“最后再豁出去品尝一次”的冲动,可以想象,那是一种既提醒自我谨慎和排斥,但又不断暗示和鼓励自己再次尝试的贱贱的矛盾心态。

对我来说,四川的这种麻要比湖南的那种辣,来得“销魂”一些。我也不知道,湖南人的火爆脾气,是不是和他们对这种绝对的辣的“义无反顾”地豁出去的精神有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湖南的很多姑娘,虽然无辣不欢,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们的皮肤。同样,广西桂林和柳州的女孩,也是如此。这两个地方和湖南有一点相似,那就是都喜欢吃辣。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女孩子和我说起她们宿舍一个女孩子的故事。这个女孩子“研究”发现,长得漂亮、皮肤好看的女孩,一般都吃辣,比如产美女的四川、重庆、湖南等地,为此,一向不吃辣的她开始强迫自己吃辣。但由于抗辣性差,在满头大汗地尝试一段时间过后,她皮肤没有越来越白,人没有越来越美,却是涌出了满脸的青春痘……

当然,各地的美食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过是值得一尝的调剂,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美丑,也无论味道如何,那都是只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比如我。

我老家在广西,我就很喜欢吃广西的米粉,无论是鲜肉粉、老友粉、螺蛳粉、卷筒粉,那都是让我想想就流口水的味道。

此外,广西百色的米酒,也是我喜欢的,味道不辛辣,入口很温顺,开始喝的时候,彼此都温顺、谦卑和礼让,但不知不觉,在拿起勺子,“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的习俗中,感情慢慢走近,头脑也逐渐迷糊。开始,在酒桌上,还记得我自己是百色的,喝完酒后就感觉“百色是我的”了。

再后来,出来工作久了,我很少有机会和老乡一起按照习俗喝酒了,也很少喝到家乡的米酒了,但总还是惦记那些味道、那种感觉,特别是那些酒后说胡话的日子。

猛然发现,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故乡的习俗和口味,因为这些东西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奔流不止。所有这些,和是否是真正或绝对意义上的美食无关,和你我的个体感觉有关。

猜你喜欢
驴肉百色饺子
幸运饺子
最适合心脏病病人的是驴肉
饺子
红色情 百色梦
攻坚百色
伤心肴驴肉
驴肉火烧
包饺子
百色水利枢纽首次蓄满泄洪
驴肉火烧走了,西少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