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清
科学合理用药,注重用药安全
文/郭清
郭清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麻省医药学院名誉博士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荣获: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
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中国健康管理杰出贡献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中国(浙江)全面小康特别贡献人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合理用药定义为“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其临床的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要求,疗程适当,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这是药物治疗寻求的理想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合理的用药行为。不合理用药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病人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药物不良事件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了药品的严重浪费、医药费用急剧上涨、药物耐药性及成瘾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
近些年,基于我国居民健康需求的增长及方便实惠的考虑,很多居民会自行购买和使用药品用于满足自身健康需求,但是由于居民普遍缺乏安全用药知识和有效及时的用药指导,我国居民不合理用药问题已经相当突出,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包括用药剂量和疗程不正确、重复用药、不恰当联合用药、服药方法不正确、无明确指证用药、使用过期或变质药等。而造成居民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居民合理用药知识缺乏,心理上迷信“名药”“贵药”等;医护人员处方不合理及药物指导不合理;药店销售人员因能力不足或仅为了利益而缺乏对消费者用药的有效指导;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健全、药品法规部分不完备等。由于药物的品种及疗效有限,而疾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无限,为保证普通居民的用药安全,减少因不合理用药造成的用药风险,需要遵守以下用药原则:
很多人认为价钱昂贵的药物一定是最好的,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些基础性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可能更小,所以如果病情不严重应该尽量优先使用基础药物进行治疗。
大家在逛药店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药师推荐保健食品的情况,很多人认为保健食品的功效显著、副作用少、可以代替药品,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大家在选购药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保健食品和药品。
我们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能少用药尽量少用药,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原则。
我们日常所见的药物一般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处方药要有医生的处方才可以购买服用,尽量不要擅自服用处方药,否则容易出现意外情况。
很多人在服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立即停止服药,并且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药物并不是服用越多越好,服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服用剂量进行或者遵照医嘱确定用药量,千万不要擅自改变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如果想调整用药剂量一定要提前咨询医生。
养成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详细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这样可以避免因为错误用药而影响健康。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一定要积极配合国家的免费疫苗接种工作,而且在接种疫苗的时候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确定接种日期。
一般药物都有一定保质期,长则三到五年,短则几个月,药物超过保质期以后药效会下降,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尽量不要服用过期药物。
药品一定要科学、妥善地保存,有特殊要求的要严格按照储存条件进行储存,没有储存要求的一定要将药品放在阴凉干燥处进行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