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唐朝雄奇,宋朝文弱。事实上,宋朝有些人是相当热衷于锻炼身体的,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且让我们从陆游说起。陆游爱长啸
陆游活了八十五岁,搁到今天不足为奇,搁到古代就相当惊人了。宋朝那么多历史名人,能活到八十岁的是凤毛麟角。
陆游幼年多病,一生下来就很瘦弱,十几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因为病体难支,还没写完就交卷退场了。他三十多岁做官,在编修敕令所工作,给李清照的弟弟李迒当助手,李迒不敢给他分配重活儿,因为知道他身体虚弱,不耐久坐。
年轻时身体这么差,陆游凭啥能活到那么大岁数呢?凭健身。
陆游中年以后去军营里当参谋,就开始锻炼身体、学习武艺了。练了两年,竟然拉得动两石的强弓,能一箭射穿天上飞的大雕,还在四川南郑县杀过老虎。
到了晚年,陆游骑不上马,拿不动枪,仍然坚持健身,不过这时候他的健身方式换成了长啸。
古人长啸,不用手指只用嘴,吹得很响,很亮,很长,很有韵律。具体要领有三项:第一,把身体完全打开;第二,深呼吸,聚气;第三,吹出节奏感,最好按照某个词牌的调子去吹,一口气吹半阕,两口气吹完整个词牌。只有达到这三个要领,才能叫长啸。
很明显,长啸有助于增强肺活量,有助于放松身心,保持好心情。长啸让陆游摆脱了疾病和医药。八十岁那年,有一个游方的医生请教保健秘诀,陆游写诗相赠:“玉函肘后了无功,每寓奇方啸傲中。”这两句诗意思是说,读了那么多医书,用了那么多草药,发现最有奇效的还是长啸啊!
东坡爱长跑气功
陆游的健身方式是长啸,苏东坡的健身方式则是长跑。
在写给朋友程正辅的信中,苏东坡谈到自己的运动习惯:“晨兴疾趋必十里许,气损则缓之,气匀则振之,头足皆热,宣通畅适,久久行之,当自知其妙矣。”每天早上起来,一定要跑十华里左右,气喘得受不了的时候就慢下来,缓过来以后再继续加速,跑得头上出汗,脚心发热,血脉畅通,四肢舒畅,如此这般长期坚持,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聪明的读者朋友想必已经注意到,苏东坡在长跑时是很重视“气”的。这个气不仅是气息的气,同时也是气功的气。作为一个没有经受过现代科学训练的传统文人,苏东坡对气功很迷信,早上长跑,晚上打坐。怎么打坐呢?双腿大盘,五心向天,眼观鼻,鼻观心,闭目内视,想象一股气在从丹田部位向上蹿,蹿到头顶再折回来。
就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宋朝也流行气功,传承至今的所谓“八段锦导引术”、“蛤蟆行气法”,都是宋朝人发明的。如果刨除其中的气功因素,它们基本上属于动作迟缓的健美操,或者更准确地说,更像是中国人自己独创的瑜伽术。练练这些动作,有助于活动关节,但就健身而言,不及长跑多矣!
呼家将的冷水浴
说过了文人的健身大法,再说说武将如何健身。
在传统戏曲中,北宋武将有两大世家,一曰“杨家将”,一曰“呼家将”。入宋以后第一代呼家将名叫呼延赞,手中降魔杵,腰间破阵刀,头上折上巾,每样都有几十斤重,加起来将近二百斤,常人压都压垮了,而人家呼延赞上马旋转如飞,可见力气之大。
《宋史》卷279《呼延赞传》写道:“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长能寒而劲健。”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呼延赞让儿孙们露天站着,用冷水往他们身上泼,目的是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身體强健。
查《旧唐书》,唐朝前期盛行“泼寒胡戏”,也就是由西域胡人传到中原的一种娱乐活动,每年十一月定期举行,活动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帮壮汉甩掉衣服,上身光膀子,下身皮兜子,排着队边跳边唱,在长安街头招摇过市,两旁观众拎起水桶,争先恐后往这些人身上泼冷水,名曰“泼寒”,又名“乞寒”。这是集体狂欢的娱乐,也是供奉天地的祭祀,本来与健身无关,但是客观上对健身仍有帮助:壮汉洗洗冷水浴,自然更壮。
进入宋朝,泼寒胡戏差不多已经绝迹了,而呼延赞将军作为胡人后裔,重新将泼寒胡戏发扬光大,去掉唱歌跳舞的噱头,保留冷水泼身的环节,用于为儿孙健身,也算无可厚非。
(摘自“李开周新浪博客” 图/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