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化是人类自身的精神创造及其得到的成果,是人类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所创造出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自信不仅是对本民族文化理念的认同,也包含对其前景的强大信心和内在价值的肯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既能应对世界文化冲突、又是实施文化强国理念的前提,也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发繁荣的内在定力。坚持文化自信构建与经济发展相统一、民众的文化水平与文化自觉性相统一、主体性与开放性相统一、道路的开辟与制度的支撑相统一,是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和内涵
文化有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单是指人的精神财富方面,是指人类自身的精神创造及其得到的成果,是指人类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文讨论的文化自信属于狭义文化的范畴。
文化自信是指共同体成员不仅对自身文化理念的认同,而且对自身文化未来发展前景具有强大的信心,是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肯定,文化自信也是共同体成员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外在表现。一方面,文化自信可以表现为对优秀文化因素的自觉追求,能够自信的吸纳各种文化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文化自信可以表现为对自己先进文化的大力宣扬,增强本身文化的影响力。
从文化自信的内涵来看,文化自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共同体成员对自身文化的肯定和认同。其次,文化自信是指共同体成员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心,共同体成员能从自身文化的发展趋势、文化建设中把握自身文化的发展前途,感觉自身文化的生命力。最后,文化主体既能认识到本民族的文化优点,也能肯定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保持理性的“扬弃”。
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内在包含着传承、开放与创新,既要肯定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要敢于对于外来文化进行理性的“扬弃”,还要用于创新面向未来。所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要求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国应对世界文化冲突的必要
首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以帮助中国有效地应对世界上多元文化间的摩擦和冲突。从个人层面上讲,随着不同价值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个性群体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強烈的冲击,不利于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造成严重的文化信仰危机。从国家层面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的文化冲突不断增多,并且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侵蚀渗透日益严重,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面临文化信仰危机的严重困境。
其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以使我国有效的应对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渗透和侵蚀。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侵蚀涉及层越来越广,过程变得隐蔽和迅速,通过传媒、教育、网络、服饰、饮食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人民进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渗透。西方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输出其所推崇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对中国原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受到严重的挑战,民族信仰危机日益严重。
最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我国为了应对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文化安全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中国的民族主体受到了挑战,即中国的主流价值观遭到侵蚀。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西方国家利用其地位优势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排挤和侵蚀。
2、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实施文化强国观念的前提
首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助于传播传统文化价值,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备受冷落的现状。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国人不愿意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其短期无法带来经济价值,更想追求能直接创造经济利益的各种文化观念,造成文化乱象。另一方面,国民对于传统文化没有敬畏之心,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了解,这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单薄,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其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以使中国有效的缓解当前过度推崇西方文化的状况。在西方文化强势侵蚀下,一方面,我国部分国民十分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并且付诸于实际行动。另一方面,部分国民十分认同西方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这样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最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以有效保障我国主流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之下,西方的文化侵蚀让国民陷入迷茫和困顿,对自己文化产生不自信的态度。一方面,中国在不断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令人想不到的是西方的价值观在中国也得到了推波助澜的传播,直接导致了国民价值观的混乱。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实行文化霸权主义,给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都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造成了部分国民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现象,严重侵蚀了中国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3、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定力
首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能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也是成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民族的复兴从其实质上来看其实就是民族文化的振兴,所以我们只有保持高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才能最终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持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才能够正确把握住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才能促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然要求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持有高度的自信。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有高度的自信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只有国民从自身真正地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国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不懈追求,才能最终成功造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途径
1、坚持文化自信构建与经济发展相统一
国家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是有效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旋律。只有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才能使中国重新崛起,而经济发展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只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军事才能迅速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才会显著的增强,与此同时才能带来文化自信的增强。
同时,经济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而我国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正处于各种矛盾的集中暴发期,有效地化解各个层次的矛盾并且保持社会稳定是各级政府的中心任务之一。生产力的发展能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而文化自信的构建则不仅能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还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坚持文化自信构建和经济发展相统一。
2、坚持提高民众思想文化水平和增强其文化自觉性相统一
一般来说,自觉是指人们的自我意识达到一定的成熟度,能够对自己已经存在的责任进行有效的担当,并且对自己精神成熟度具有高度的认同的状况。而所谓的文化自觉就是所有处于一个共同体的成员对自己共同体的文化状况的高度认同并积极传播的一种心理状况和行为积极性,同时也能对外来的文化进行积极有效的“扬弃”,包容其文化积极因素的文化态度和价值倾向。文化自觉的主体是共同体的所有成员,而不是文化的本体。文化本体是由人们创造、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由此可见,一个共同体的成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共同体成员的良好思想水平是了解共同体文化的基础,只有共同体成员了解共同体的文化才能加深认同感,才能正确的分辨外来文化的优势和缺陷,才能更好的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坚持提高民众思想文化水平和增强其文化自觉性的统一。
3、坚持主体性与开放性的相统一
坚持文化的主体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文化的民族性。文化从来都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在本质上区别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坚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同时必须坚持走中国自己的文化现代化道路,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才能充分地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就是坚持文化自信地“走出去”和“引进来”。在当今全球化发展潮流中,坚持文化的主体性不但不能闭门造车、妄自尊大,还必须在强大自身的基础上,坚持文化自信地“走出去”,加强自身文化的影响。同时,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地“引进来”,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来强化自身,一个文化的强大性就在于它的包容性。只有坚持文化的开放性才能促进文化的不断发展繁荣,才能增强共同体成员对于自身的文化的认同感。
4、坚持道路的开辟与制度支撑相统一
只有不断地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加强文化制度的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的生产力,不断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的动力,才能最终开辟出促进文化繁荣、加强文化自信的道路,才能不断增强人民对文化的认同感,这是构建文化自信的基础。同时,必须有效地做到完善文化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文化法律法规。不仅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对于有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构建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地规范,甚至情节严重的对于其处理措施要做到有法可依,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构建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道路开辟与制度支撑的统一。
四、结论
在当今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日益密切的国际环境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重要,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坚持“四个统一”基础之上,积极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使文化自信成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2] 刘芳.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理论学刊,2012(1).
[3] 王殿卿.文化自觉与传统节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1).
[4] 王静.试论文化自信的四维根基[J].天府新论,2012(03).
[5] 刘小龙.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三重逻辑[J].求实,2013(10).
[6] 曲慧敏.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征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2(1).
[7] 卫建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力量问题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1(7).
[8] 钟启春.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中国文化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8).
[9] 周琪.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J].哲学研究,2012(6).
【作者简介】
宋立虎(1990-)男,河北邢台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