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林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点部分,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81-02
一、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小学语文的文章虽然不长,难度也不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只是概念上、轮廓上把握了,但是在思想内容,却往往只是掌握、理解了部分,整体观念还不是很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完成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如教学《观潮》第3、4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细读课文,想象画面。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并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作者描写钱塘江涌潮声音和形状的语句。这样,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如境入情地读书。既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感情,有领悟和学习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导速读。在当今的社会,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课外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同学们阅读的有关报刊、书籍,经常开展阅读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
二、引导学生想象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计划地选择教学方案,有层次地推进学生的阅读训练,使学生由此而学会分析阅读文章的方法,形成读文章的一些基本的思维程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但是,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探索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只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础层面。而为了让学生更了解作者思路的表达程序,循着作者的思路,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文章,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着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又回归到整体的思路,按学生的思维规律,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方法,进行相关的阅读探究,善于抓住课文关键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如在教学《白杨》这一文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现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經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1.让学生自己读书。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2.让学生自己提问。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读。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让学生自己说话。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