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会燕
摘要: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需要校企共建、共管,校企协同管理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根据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协同管理的特征,结合教学、师资、学生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从战略协同、利益分配、法制机制方面提出校企协同管理可行性路径。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avi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needs a school-enterprise co-construction and co-management, an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way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rding to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features of the aviation training base, and combined with teaching, teachers, students model, this paper takes a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finally from the strategic synergy,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legal mechanism,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path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關键词: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协同管理;可行性
Key words: Aviation specialty;training base;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220-02
0 引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12月2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批示:“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1]在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形势下,本文以高职院校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政府引导为保障,校企双方通过合作探索、创新和实践,分析探讨航空类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并协同管理实训基地的可行性。
1 校企共建航空实训基地协同管理特征
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调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对参与事物的各方来说,协同的理想目标是形成合力,各方共同发展、共同获益。校企合作建设航空专业实训基地的协同管理模式,即高校航空专业实训基地的组成主体——高校、企业、政府基于外部环境共建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协作机制。[2]对于高职院校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协同管理特征如表1。
通过校企协同管理航空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高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激活了西部城市的航空市场,航空业的敏锐市场嗅觉特别是中国西部航空市场的潜力对航空公司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了适应西部地区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对航空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陕西省首家投资并具有MD82客机、模拟仓实训条件,并与上海中锐、中航等商谈校企合作,严格遵循民航法规,通过对资源整合、共管与共享来满足日常教学和实训的需要。
2 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共管的可行性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构建了新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一伟大理想的重要战略举措,民航管理部门及高职学院基于民航法规和现实条件,在航空类专业建设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划,需要校企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质量监控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匹配,而一切目标与规划则全部围绕校企共建、共管实训基地逐步展开。
2.1 教学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航空类专业如空中乘务、航空物流专业实训教学因行业的特殊性,投入大,学校完全提供实训不太现实,只有积极地与企业寻求合作,才可以在满足实训基础设施需要的前提下构建起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实训机制,打造工学交替的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教产融合”的实训教学特点,最终实现与民航企业的实训及民航服务过程无缝对接。陕西职院已建成的航空馆专业实训基地总面积达18000平方米,结合校企共建实训设备,在良好的教学实践中组织本校教师与航空企业专家针对航空类行业规范和人才需求、学校教学进程和课程标准等编制相关的管理规范,让教师在实训基地体验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环境,实现“教、学、做”合一,在培养学生航空公司严格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在实训基地感受航空公司的纪律与品质要求。
2.2 师资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师资管理模式建立,通过推荐教师去企业锻炼、接受航空公司专家讲座培训等方式,严格遵循“双师”要求打造符合航空实训基地教学特点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师资库,根据实训教学管理要求制定实训教师考核与准入制度,从企业中聘请技术骨干来校兼职任教,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到企业中参观学习,实现师资队伍在校企之间双向流动。制定实训基地教师激励管理办法,鼓励企业的技术专家来实训基地现场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对教师也是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从而加强对师资力量的提升与管理。
2.3 学生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针对个别高职学生自由散漫的性格特点和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特征,在航空实训基地高职学生的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有机结合,从而体现“学生与学徒合一”,在实训基地学生通过接触航空公司的工作环境,内化提升其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例如:根据民航业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民航业的各类技能证书考核机制,使其成为实训过程中学生管理力度的重要抓手。学生在实训基地环境中通过平时工作、业余时间学习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并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踏实勤奋、遵纪守规的职业习性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真正实现教学与上岗“零距离”。
3 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协同管理路径
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基础条件。对于航空实训基地而言,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是实现校企有效持续合作的组织支撑。
3.1 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协同管理的战略协同
校企双方要在文化与价值观上、风险与利益观念上、信任与交流愿景上达成一致,在利益与风险之间找准均衡点,倾力打造一个坚实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且通过成立协同创新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管理校企合作过程。企业与校方从实践实训、专业交流、师资共建等方面相互“取经”,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联合研发、学员培训、专业竞赛、人员互流等知识协同形式创新实践教育。[3]
3.2 合理进行校企协同管理的利益分配
航空公司与学校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合理进行利益分配是校企协同管理的核心。例如;在资金合作方面,航空公司可以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也可以将退下来的航空类设施设备在不影响民航法规、国家政策前提下转送到高职院校里面作教学资源,供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之用。
民航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实践培训或岗前培训时也可让合作院校的实训基地教师参与培训,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专业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资源,对教师达到“协同管理、互利互惠”模式,亦可为高职院校的航空实训基地协同建设与管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大力推进合作双方的发展与进步。在双方协同管理中要突显企业的价值与利益,保障校企“双主体、双保障、双监控”的特殊形式,实现航空专业实训与实训基地自身运作目标的统一。
3.3 完善航空校企合作基地法规保障机制
航空类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需要一整套完备、可操作、共赢的航空类实训基地法规体系,使校企合作的各方有法可依,保障实训基地的协同管理有效运行。当前,航空公司不愿承担校企合作责任的主要原因是航空公司缺乏利益驱动,未能在财政、税收及其他经济利益方面得到优惠。因此,航空公司作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费的投入主体,政府应制定鼓励和引导航空公司进行投资职业院校的政策,在法律约束和规范的基础上制定航空公司投入职业教育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制定对校企合作企业的优惠与奖励政策,明确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航空公司奖励措施,航空公司还能够直接从合作院校毕业生中引进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降低招募及员工岗前培训的成本,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局面。
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协同管理只有在战略协同、利益分配、法制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雙方的合作才能协同进行,航空实训基地的协同管理才能有效落实,将高职院校和航空公司的资源结合起来,使理论教学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融为一体的校企合作的目的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016,12.03.
[2]陈华.高职校企共建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协同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4,10.
[3]刘小强,蔡玉莲.大学第一年教育(FYE):研究、实践和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