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杨梅白蚁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

2017-04-18 08:02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蚁巢工蚁梅园

沈 颖

(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 杭州 310020)

浙江省杨梅白蚁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

沈 颖

(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 杭州 310020)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杨梅园白蚁为害,通过实地踏查和多点详查等方法,摸清浙江省杨梅产区发生为害的白蚁种类、为害特点和影响发生因子,初步确定了白蚁种类与为害情况、种群数量与巢群动态监测、栽培管理与气象因子等监测调查项目,制定预测预报方法,提出加强栽培管理、点灯诱杀、毒饵诱杀和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等综合防控技术,控制白蚁发生为害,保障杨梅丰产丰收。

杨梅; 白蚁; 发生规律; 监测防治

杨梅是城乡居民喜爱的鲜食水果,是浙江最具特色的经济生态树,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产值近50亿元,已成为浙江省第一大特产果树[1]。近年来,浙江省黄岩、兰溪、慈溪、余姚、余杭等地杨梅老产区普遍遭受白蚁为害,轻者生长发育迟缓,结果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者树叶发黄,枝干枯死,甚至全株死亡,杨梅产量和质量均受到很大影响[2- 5]。目前针对部分杨梅主产区白蚁的发生与为害已有一些报道,但尚未见监测预报与集成配套防治技术[2- 5],影响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为了进一步探明浙江省杨梅白蚁发生为害、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提出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技术,有效防控杨梅白蚁为害,几年来,笔者对杨梅白蚁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结果综合整理如下。

1 杨梅白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1 种类与生活习性

浙江省为害杨梅的白蚁有2科8属11种,其中白蚁科土白蚁属的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大白蚁属的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Light和鼻白蚁科乳白蚁属的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散白蚁属的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speratusRolbe等是杨梅园优势种。

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恋巢性很强,具有独特的巢穴结构、品系分类、生活史和行为特征等。黑翅土白蚁通常群集营巢于地下,初期巢位很浅,仅10~15 cm,而成熟后的老龄巢可深入地下2~5 m。以主巢为中心,周围布满大小不等的副巢,均有蚁路相通。主巢中一般有1对蚁王和蚁后,体型大,尤其蚁后有极其膨大的腹部,起交配产卵扩展巢群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巢群中数量最多的是没有生殖机能,承担蚁巢建设、护卫工作的工蚁和兵蚁,工蚁形态接近幼体,主要承担筑巢、觅食、育幼等任务,兵蚁数量比工蚁少,是蚁巢的保卫者。

生活史复杂[6]。由图1可见,在浙江年发生1代,从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分化为工蚁、兵蚁等不同品级,卵孵化至出现工蚁或兵蚁均需经3次脱皮,工蚁出现一般需要21~24 d,每个龄期6~8 d,兵蚁因龄期经历时间较长(11~12 d),往往出现在工蚁之后,部分幼虫发育成为具有繁殖能力的有翅成虫,在5—6月气温20 ℃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的闷热天气夜晚或雷雨前后通过分飞孔集群分飞,脱翅交配,然后另建新巢。巢群内白蚁行为往往与其群体生活相互配合协调,除筑巢行为外,还有分群、觅食、跟踪、交哺、同类相食、告警防卫和趋暗趋暖趋湿等行为。乳白蚁喜在树干、树身内或根下营巢,巢顶离土面约30 cm,树干上有泥路,宽约4 cm,但无泥被。

图1 黑翅土白蚁生活史

1.2 为害特点

每年4月初,工蚁开始在土中咬食杨梅树根部,气温20 ℃左右出土啃食树皮,为害树干,并沿树干筑泥路直达树梢,致使被害杨梅树根部腐烂不能吸取水分和养分等物质,树干韧皮部及木质部受到损害,无法上下输送水分、养分,根系、叶片、枝梢及果实呈“饥饿”状态,导致叶黄脱落,或半边树体发黄枯萎,严重为害的杨梅整株死亡。白蚁还能啃食树桩、死树,在山地除为害杨梅外,还为害桃、梨、柑橘等果树及松、杉等林木。白蚁侵害杨梅根部时,因在地下,很难被察觉;而侵害树干及茎部时,因树皮外侧会出现一条或多条蚁虫经过的“泥路”,是白蚁活动、取食、为害地表的迹象,较易被发现。树干上常常整体或部分布满泥被、泥线(高度多在1~5 m),有时泥被可环绕整个树干,形成泥套,用手剥开新鲜的泥线、泥被,可见蚁路内有白蚁在频繁活动。2种土栖白蚁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在浙江黄岩、兰溪、慈溪、桐庐等地为害严重,分布面广,对杨梅果树的为害表现为“先蛀干枯,后蛀生活”的特征,先将树干上的枯皮层啃食,然后侵入韧皮部,取食成圈状,使营养输导组织遭到破坏,后期逐渐向木质部深入。乳白蚁主要为害杨梅根部、髓部已经枯死老化的木纤维部分,使树木活体外表失去保护层,导致果树髓部老化加快,并逐渐形成中空,使树木抗倒伏能力差,长势衰弱,甚至整体逐渐枯死。黄胸散白蚁以蛀食果树木质部为主,其为害大都局限于树基部,常见于树基部、树桩、活树的枯朽部位等,受害果树枝叶萎黄,营养差,树皮缝隙枝杈断面有少量蚁路和排泄物等迹象,为害性比土栖白蚁和乳白蚁小。

1.3 影响发生因子

杨梅园白蚁为害与树龄树势、地理环境、土壤结构、气候因子及果园管理措施等关系密切。

1.3.1 树龄树势

白蚁对生长健壮的杨梅苗木和大树为害较少,主要为害管理不善生长衰弱的幼苗根部或根茎部、嫁接苗的砧木和树龄较长的老树。因自然原因和人工不适当修剪造成伤口或病虫害严重的杨梅树,树体裂缝较多且深,也极易成为分飞的有翅成虫和寻食的工蚁入侵为害的场所。杨梅苗的根可全部被食尽,使苗木成为一条干枯的立木,较大的苗木,常先为害地下2~5 cm的根茎交界处树皮,使其环状剥皮,造成苗木枯死。受旱或遭遇雷劈等自然灾害的杨梅大树,常因根部遭遇白蚁侵蚀而彻底死亡。

1.3.2 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

白蚁喜湿怕渍,巢多选择在岗地,东南向坡地的高墩、陡坎、土丘等地势较高的地方,杨梅园地处坡地、山岗,地势干爽,免于水淹,有利于白蚁筑巢。蚁巢多筑于地下,地面筑蚁路、泥被,树上做泥路、泥套,因此土壤酸碱度、土壤湿度和深度均影响白蚁生存发展。浙江山地土壤多为pH值趋于酸性的黄壤土,近年来随着杨梅效益提升,杨梅园管理逐渐精细,肥水充足,土壤腐殖质增多,有利于白蚁的发生和为害,且部分地区果农对梅园进行全垦深挖,造成白蚁因食料缺乏转而侵害杨梅树。因此近年来各地杨梅园白蚁为害逐渐增多。

1.3.3 气候因子

白蚁整个活动期在4—11月,最佳活动温度为25~28 ℃,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天气转暖时外出活动,4月中旬平均气温稳定在15 ℃以上,雨期较长、雨量均匀而少暴雨时,白蚁活动猖獗,为害树木逐渐加剧,为害范围不断扩大;秋季气候干燥、温度适中、遇上连续晴朗天气时,白蚁倾巢出洞上树为害,一般一个主巢可为害距巢20~25 m的果树,每年春、秋两季成为白蚁为害高峰期;夏季日平均温度超过35 ℃时白蚁活动减弱,深秋温度较低时回归主巢附近,靠近蚁巢周围的杨梅树受害往往更重,低于10 ℃后逐步转入巢内越冬。温度对白蚁产卵和发育也有较明显影响,平均气温升高卵期缩短,初期单腔巢群的蚁巢,因结构简单,缺乏保温保湿能力,产卵出现季节性间歇,冬季土温下降后停止产卵,至翌年4月土温回升到20 ℃以上才又开始产卵。成熟后的蚁巢,巢腔壁能保持巢内温湿度的相对稳定,蚁巢内常年贮有大量的卵,给蚁群长期生存创造了条件。白蚁脱翅入土建巢时需要较多的水分,每年5—6月正是多雨季节,雨水多,对白蚁分飞繁衍十分有利,若春季气温低,雨水少,则会推迟白蚁的分飞时间。

2 杨梅白蚁监测预报

在对杨梅白蚁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影响发生因素调查分析和基层测报实践基础上,确定了白蚁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巢群动态监测、栽培管理与气象等调查项目,提出发生为害趋势预测方法。

2.1 监测调查方法

2.1.1 白蚁种类与为害情况调查

监测调查时间为每年4—11月,选择杨梅园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杨梅树各5株,观察记录树体长势,白蚁取食树皮和木质部的受害范围和外观受害程度,测量被害树树干直径、泥被高度,泥被高度分为6级:0级,地上部分没有泥被;1级,>0~50 cm;2级,>50~100 cm;3级,>100~150 cm;4级,>150~200 cm;5级,≥200 cm。根据泥被高度分级和白蚁株为害率确定白蚁株为害严重度。采集蚁道内白蚁的兵蚁或工蚁,保存于70%酒精的小瓶子中,做好标签,作为1个标本单位,带回室内进行种类的鉴定。每年5—6月白蚁分飞期,通过灯下诱虫,了解白蚁有翅成虫发生情况。各次调查均选择在晴天,并记录调查前天气情况。

白蚁株为害率/%=受白蚁为害的总株数/该树种调查的总株数×100;

白蚁株为害严重度/%=(∑级数×该等级受白蚁为害的总株数)/(调查的总株数×最高级数)×100。

2.1.2 白蚁种群数量与巢群动态监测

若观察杨梅树受白蚁为害较为严重,株为害率较高,泥道内白蚁活动频繁,则进一步系统监测白蚁种群数量和巢群动态。监测方法同阮冠华等[7]研究方法,选择方形塑料框(规格为长×宽×高为13 cm×6 cm×13 cm)作为监测站,框内放置4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木块(规格为10 cm×2.5 cm×2.5 cm)。在有白蚁为害严重的树桩周围以50 cm的间距埋设监测站,监测站竖直埋设在距地面约5 cm深处的土壤中,每个监测站四周用土塞紧,便于周围白蚁自由进入。埋设过程中,每个监测站上方均用一块塑料布覆盖,一方面避免雨水渗进监测站影响白蚁对饵木的取食,另一方面便于对进入监测站内的白蚁进行检查。每个栖息有白蚁的树桩周围各埋设32个监测站,埋好后用示意图对每个巢的监测站埋设方式进行记录,以方便后续检查时查找。每半个月对监测站内的白蚁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时,如果同一个树桩周围5个以上的监测站内都有白蚁进入取食,则将距树桩最近处的1~2个监测站内的所有白蚁收集起来,在室内于培养皿内用浸有0.5%尼罗蓝A溶液或0.5%中性红溶液的滤纸对白蚁进行染色标记处理,标记处理的白蚁至少可以保持15 d不掉色。所有白蚁被染色标记后,对其数量进行统计。然后将这些已计数的染色白蚁放回原监测站内。7 d后,将树桩周围所有监测站内的白蚁收集起来,统计其数量及这些白蚁中带有染色标记的白蚁数量,同时将含有染色标记白蚁的监测站位置记录在示意图上。根据具有染色标记白蚁的监测站位置确定白蚁巢群大致活动范围。同时根据标记- 重捕技术估算种群数量。

巢群个体总数估算值/头=(染色标记白蚁数×7 d后收集白蚁总数)/收集白蚁中染色标记白蚁数。

2.1.3 栽培管理与气象等调查记载

对被害杨梅树周围土壤进行观察,调查蚁巢情况。调查杨梅树龄、树势、栽培品种,杨梅园地理环境、土壤结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观察杨梅园气象条件情况等。

2.2 预测方法

根据杨梅园白蚁的发生为害情况、种群数量和巢群活动范围,杨梅树龄树势、杨梅园地理环境、温度等气象条件因素,综合预测杨梅白蚁的发生为害趋势。当杨梅园白蚁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和为害严重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周边松树等白蚁喜食木材较多、园区管理不善、病虫害为害重、杨梅树势衰弱、老树较多,天气高温高湿,则杨梅白蚁有发生为害加重趋势。

3 杨梅白蚁防治技术

杨梅白蚁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系统和综合地运用多种防治方法[8- 16],才能达到有效防治目的。

3.1 加强栽培管理

果园注重培土,积极提倡果园留草栽培,创造有利于杨梅根系生长的条件;增施钾肥及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夏秋梢注意整形修剪,以培养健壮树势。及时挖掉枯死残桩、死树,清扫枯枝落叶并及时烧毁,减少蚁源。

3.2 点灯诱杀

5—6月可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或其他灯具,在有翅蚁出巢分飞时,利用趋光性诱杀有翅成虫,减少虫源基数。

3.3 毒饵诱杀

4—11月,将松木粉或晒干磨粉的甘蔗粉,加入适量阿维菌素饵剂,充分混合制成毒饵,外用透气的薄纸包裹,放于有白蚁为害的杨梅树主干边,上盖塑料薄膜,再压上土块或石块。利用松木粉或甘蔗粉的气味吸引白蚁取食,并将药剂带回蚁巢,通过交哺等行为达到诱杀整巢白蚁的目的。若白蚁为害严重,可根据地势特征、地面蚁路走向、分群孔等特征综合判断蚁巢位置,在越冬期用人工挖巢、巢内灌水、火烧熏烟等方法整巢消灭白蚁。

3.4 白蚁监测控制系统

在白蚁活动频繁、为害程度较重地带,埋设装有带缓慢致死效果的饵剂的监测站,每隔1个月检查饵剂消耗情况和白蚁活动情况,及时补充饵剂,引诱工蚁取食并带回蚁巢,通过交哺等行为让其他白蚁取食毒饵,从而杀灭整巢白蚁。若连续3个月均没有白蚁活动,而对照巢的监测站内仍有许多白蚁活动,说明应用的饵剂已将该巢白蚁全部消灭。

[1] 许渭根,龚洁强,汪国云,等. 杨梅园白蚁为害现状和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06,26(12):24- 25.

[2] 葛有良,洪美萍,华爱君. 白蚁对杨梅的为害及其防治[J]. 中国南方果树,2007,36(2):43.

[3] 陈宗良,吴建能,徐荣耀. 白蚁在杨梅上的为害及其防治[J]. 宁波农业科技,1999(2):31- 32.

[4] 唐成庆,黄跃华,章庆辉. 兰溪杨梅白蚁为害现状及防治措施[J]. 现代园艺,2007(8):31- 32.

[5] 陈卫民. 杨梅园白蚁为害和防治技术[J]. 浙江柑橘,2003,20(3):34- 35.

[6] 唐宏,陈静,廖勇,等. 林木黑翅土白蚁生物学特性研究综述[J]. 南方农业,2014,8(1):43- 48.

[7] 阮冠华,李静,莫建初. 饵剂控制黑胸散白蚁群体的效果[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31(5):768- 773.

[8] 余如土,林华良,王晓方. 天王星防治东魁杨梅白蚁的效果[J]. 浙江柑橘,2003,23(2):34- 35.

[9] 李其义,金诚,杜兆培. 林区黑翅土白蚁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 森林保护,2002,6(23):29.

[10] 钟武洪,张玉荣,周刚. 园林树木白蚁的为害及其防治对策[J]. 湖南林业科技,2004,31(5):52- 53.

[11] 郑成龙,徐金汉. 园林植物白蚁发生为害的特点[J]. 武夷科学,2011,27:74- 79.

[12] 文平,嵇保中,刘曙雯. 园林树木白蚁为害的调查与评价[J]. 林业科技开发,2009,23(4):34- 39.

[13] 熊国文. 白蚁对木本果树的为害率调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129- 130.

[14] 李涛,张圣喜,覃皓,等. 黑翅土白蚁在金秋梨上的发生为害调查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328- 331.

[15] 张玉厚. 皖西大别山林区黑翅土白蚁发生类型的调查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58- 59,61.

[16] 甘青,贺珑,罗洪. 杨梅园投放诱杀包防治白蚁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2003,3(8):15- 16.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6- 10- 08

浙江省科技计划公益技术研究农业项目(2015C32008)

沈 颖(1989—),女,硕士,从事杨梅病虫害及其防治研究工作,E- mail:shenying0227@126.com。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329

S436.67

B

0528- 9017(2017)03- 0453- 04

文献著录格式:沈颖. 浙江省杨梅白蚁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3):453- 456.

猜你喜欢
蚁巢工蚁梅园
梅园春色渐显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不同生境的红火蚁蚁巢特征及防治药剂筛选
“小小蚁巢设计师”
卜算子·游武汉东湖梅园
远方
蚁群的“神经系统”
蚂蚁的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