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型言语行为情境看俄罗斯民族文化定型

2017-04-17 11:40万真宜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情境

摘要:言语行为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言语行为进行时的情境。在每一种语言文化中,都有一些典型的交际情境及与之相对应的特定的言语行为,即言语行为定型。在俄罗斯几种典型的交际情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语言语行为定型。这些言语行为定型是民族文化定型在言语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分析典型交际情境中的言语活动,可以了解俄罗斯人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

关键词:言语行为;情境;文化定型

在每一种语言文化中,都有一些典型的交际情境及与之相对应的特定的言语行为。在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复现频率较高的几种交际情境,如问候、邀请、感谢、赞美等中,都形成了独有的俄语言语行为定型。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言语行为定型来源于其民族文化和历史,也反映了俄罗斯人的典型性格和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一、定型与民族文化定型

定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人们常说“北方人豪爽,南方人婉约”;在欧洲国家认为英国人礼貌严肃,法国人热情浪漫;看见乌云就意味着要下雨……人们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总结各种现象,是定型在生活中的表现。由于所处环境的差异,加上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使得人不可能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准确无误的认识。因此,定型是人们对世界的简化而形象具体的认知模式的体现。

定型( stereotype)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学家利普曼 ( W. Lippmann)在《大众舆论》( Public Opinion) 一书中提出来的,用来指人们对另一群体成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的看法。(宋洪英,2012:33)在利普曼看来,定型受制于文化,并以一定方式条理化人意识中的世界图景。其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定型”这一概念在俄罗斯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Маслова认为,定型是观念世界图景的某个片段、心智“图景”,是对事物或情境固定不變的民族文化认识;Прохоров指出,定型是一种对现实或客体(现象、过程)固化、稳定的认识,它存在于个体或整个社会群体的认识中;Красных认为,定型是存在于意识中的一种(观念)世界图景片段,一种形象认识,是某种具有一系列独特性质的心智“图景”,是某种固定的、最小化的、恒长的、受民族文化特点制约的对事物或情境的认识。(王鲁妹,2014:19)

虽然上述学者对定型概念的表达方式有差异,但基本可以把定型概括为: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对一定民族或群体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认识。由于定型概念来源于对固定群体的认识,因此,定型自然与一定的民族文化密不可分。定型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着民族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Маслова曾指出,定型就是“对某个民族典型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在程度上,这些民族典型特征在该民族每个成员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体现方式上,这些特征通过该民族成员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来。

就定型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其与固定群体的典型化特征密不可分。首先,根据明显特征,将某一群体类型化;其后将某些特征赋予该类型的所有成员,由于这些特征,认定该类型的成员有别于其他类型成员;最后认定该类型的成员具备与该群体相关的所有特征。(文卫平,2002:13)由此可见,定型自诞生便具有民族文化特性。

根据定型指涉对象的不同,民族文化定型又可分为两种类型:自定型 (автостереотип)和他定型(гетеро-стереотип)。自定型是特定民族文化的群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他定型则是对其他群体或民族的认识和评价。这两种定型在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将自定型作为必须遵守的规范加以接受,目的是为了 “不被大家笑话”,以融入整个民族群体;他定型在某些情况下带有批判色彩,具有戏谑甚至嘲笑、不赞的意味。(宋洪英,2012:33)例如,一般认为德国人都是“严肃认真”,甚至是“古板的”——这便是一种“他定型”的体现。

定型作为特定民族或群体对周围现实片段的固化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借助语言进行外化和实体化,体现在语言中就形成了语言定型。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看,定型作为一种文化的语言,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特定民族的文化特点,能够帮助个体在认识和接受新事物和现象之初缩短认知的过程,简化认知的程序,节省时间和精力。(王鲁妹,2014:19)通过言语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定型,从一方面来说,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本身就是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另外,民族语言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充分反映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也记录着民族历史和文化渊源。

基于不同民族在言语行为中表现出的民族文化类型具有差异性,因此,言语行为的民族文化定型至少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该民族文化共性中的言语行为结构定型,二是该民族在实现言语行为过程中针对规范化的情景所选用的语言单位、语言结构的定型。由于民族文化定型具有“规范化性质”,因而可以说它是一定民族言语行为的规范化的文化单位。(赵爱国,200:56)通过分析具体情境下的言语行为,可以消除定型中的偏差,更具体深刻地了解相关民族文化。

二、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定型

(一)言语行为理论简述

特定的民族文化定型需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民族的言语行为结构定型。言语行为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作为语用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言语行为(speech acts)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1923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其《原始言语中的意义问题》中,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 verbal behavior)这一术语,并从人类学的角度,通过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考察,研究了语言的功能,认为与其把语言说成“思想的信号”,不如说它是 “行为的方式”。(孟娜佳,2011:95)

言语行为理论来源于这样的假设: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他表达手段,而是一定的行为,比如“陈述”、“请求”、“提问”、“命令”、“感谢”、“道歉”、“祝贺”、“警告”等。但在分析具体的言语行为时应充分考虑交际的互动性和社交因素。比如,在道歉时可以说“我道歉”,但在实施“辱骂”时则不能说“我辱骂你”,需通过其他的言语,如“你蠢如驴”来实施辱骂的言语行为。因此,描述一定言语行为的动词不一定能实施该行为,听话人需通过一定的环境理解话语的含义。

关于言语行为,Прохоров认为,从科学术语的角度看,它与言语交际(речевое общение)是同义词;Бельчиков认为,言语行为是人的行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根据某一情境的需要选择相应语言手段的行为就被称为言语行为。总的来看,言语行为是人的行为在言语中的表现形式,它既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宋洪英,2012:33)

如果某一话语被称为言语行为,就需要考虑该行为的执行者、行为动机、意图及社会文化等语境条件。(何自然,冉永平,2010:144)行为执行者的素养及言语环境对言语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

赵爱国、姜雅明指出,言语行为能否在受话人身上取得意向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话人的素养、悟性等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由一定的言语行为的民族文化定型所决定的。言语行为的实施以及达成都与文化定型密切相关,言语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定型,因此形成了言语行为定型概念。

(二)言語行为定型

根据定型体现形式的不同,民族文化定型又可通过言语行为主体的语言/言语定型、行为定型、思维定型等表现出来。其中,通过言语活动表现出来的行为定型就是言语行为定型。

言语对于民族文化定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定型作为一种特有的概念存在于语言个性意识中,是内隐的;当语言个性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作为社会化个体与外在世界建立某种联系时,定型便外化为行为定型。(彭云鹏,2013:120)在言语交际中,语言个性的行为定型又具化为言语行为定型,其中语言定型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间接地反映出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

宋洪英是这样界定言语行为定型的:“在每一种语言文化中,都存在着一些典型的交际情境,针对这些交际情境形成了特定的言语行为策略,并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成为该语言文化共同体成员所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这就是民族文化定型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或称言语行为定型。”(宋洪英,2012:33)总结起来,言语行为定型即言语行为在民族文化定型中的体现。它的形成离不开民族文化背景、具体的交际情境和相应的言语行为策略。

刘焕辉在《言语交际学基本原理》中指出,言语行为定型主要是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言语行为策略,即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下,语言个性受社会民族文化制约,为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或效果而必然采取的言语行为策略,包括为适应于不同交际情境而采用的各种套语、言语礼节及礼貌用语等。(刘焕辉,1997)不同民族由于文化差异,所使用的语言也千差万别,这些语言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就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性的言语行为定型。

言语一经定型之后,就用来表达特定的民族文化含义,并在特定的言语情境中被重复使用,它含有一定的文化信息,起到认识与识别的作用。总的来看,言语行为定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复现性、可预见性、稳固性和民族性。(彭云鹏,2013:120)

言语行为定型作为一种规约化的定型现象,在相应的交际情境里被反复使用,展现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片段。它能使交际简洁化,同时高效达到交际效果,因此其具有复现性和可预见性。言语行为定型与民族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且一经形成便以相对稳定的模式固定下来,因此也具有民族性和稳固性。

言语行为定型在日常交际中是十分重要的,使用恰当可以帮助交际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含义,顺利实现交际愿望;使用不当则会引起交际障碍,产生交际误会。因此,需更准确地把握民族文化和语言,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三、俄罗斯言语行为的民族文化定型分析

(一)俄罗斯交际情境基本类别

言语行为与情境密切相关,具有民族文化定型特点的言语行为尤其如此。对于言语行为定型而言,特定交际情境中的言语行为是特定的,所采取的言语行为策略也是特定的,必须符合该情境。因此,言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言语行为进行时的情境。

就交际活动而言,在具体的情境中,言语行为的实现取决于交际的情境、交际的目的和任务、交际的条件和需要以及行为的民族文化特点等因素,交际参与者在交际过程中根据交际情境 (场合)、交际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交际意图等随时变更言语行为策略。(宋洪英2012:34)由此可见,交际情境对言语活动的完成至关重要。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每一种语言文化中,都存在一定的交际情境类型,并针对这些情境形成了独有的交际策略。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也有一定的典型交际情境和与之相应的言语行为。

关于交际情境,Ю. Е. Прохоров 和 И. А. Стернин 指出俄罗斯人言语交际的标准化情境主要有:建立交际联系、维护交际联系、中断交际联系、交际参与者行为的变化、争论、邀请与计划、感谢、道歉、祝贺、慰唁、赞美、当众发言等。Верещагин 和 Костомаров 则列举了以下一些典型言语行为情境:问候、请求、感谢、要求开诚布公、个体买卖时讨价还价的仪式、慰唁、不满、自我感觉不好、赞美、表示友好(或敌意)、讨好、由于特定的提议而热情奔放(沉稳拘谨)、邀请、建议、禁止或允许等。

通过对比两种言语行为情境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共同处:问候、感谢、赞美、邀请、争论等。这说明,这几种言语行为情境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也最能反映出民族文化和性格。因此,下面将就这几种情境分析相应的言语行为和民族文化性格。

(二)言语行为的民族文化定型分析

1.问候

问候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交际关系,在各个民族中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在俄语中最典型的问候语是: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你(您)好!

从它的词根可以看出,它和здоровье同根,最初用来祝他人身体健康。现在已失去最初的含义,成为俄语中运用最广泛的问候语。

除了Здравствуй(-те)之外,根据问候时间的不同,可以使用“Добрый день(вечер)!”根据亲疏程度的不同,可以使用如Привет!这样更为轻松随意的问候语;根据问候场合的差异,也可以用祝愿来代表问候:在朋友工作或吃饭时,可以说“Труд на пользу!”或“Приятного аппетит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中国人问候式的寒暄(吃了吗?上哪儿啊?)俄罗斯人比较反感他人对自己提这样的问题。他们会认为这是对自己隐私的不尊重因而回答“на Кудыкину гору”。不同于中国的人情关系社会,俄罗斯人际关系较为疏离。从不同的问候方式中也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差异。

2.感谢

俄语中最常用的致谢用语是 спасибо。该词来源于съпасибогъ,是东正教用语,意思是 “上帝拯救”。这也反映了东正教对俄罗斯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除了спасибо之外,表示感谢的还有благодарить。该词由благо+дарить构成,表面意思为“送来好的、善良的”。但是现在这个词在一定场合有轻微嘲讽的意味,属于正话反说。

另外,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用于表示感谢的言语:

У меня нет слов,чтобы выразить мою признатель-ность.

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又如:

Если бы ты не знал, как я тебе благодарна.

你是不知道啊,我是多么感激你啊!

對于一向含蓄内敛的中国人来说,俄罗斯人对感激的表达过于夸张了,但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的。在现实生活中,俄罗斯人也常夸大事物。这却正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定型在言语行为中的生动体现。

3.赞美

赞美是维护和巩固交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俄罗斯人时常使用赞美。комплимент 这个词除了“赞美”之外,还有“夸奖、鼓励、认可、赞叹、尊重”等意义。

同表达感谢一样,俄罗斯人用于赞美的言语也是热情洋溢、毫不吝惜称赞之情的,看起来甚至有些夸张,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试看:

Время тебя не берёт. Ты даже не постарел.

岁月对你好像没有影响。你甚至一点也不变老。

又如:

С каким вкусом вы одеваетесь!

您对穿戴的鉴赏力真是不一般啊!

在俄罗斯,赞美的对象多为女性。在交际场合,男士甚至可以夸奖对方的妻子,也不会被认为失礼。而男士之间一般不会互相赞美,女士,尤其是年轻的女士更不会对男士讲赞语。

对于赞语的回应,因为中国人一般视谦逊为美德,因而在回应赞美是多会说“哪里”这样自谦的话。但俄罗斯人一般直接对赞美表示感谢,坦然接受赞美,并没有过分谦虚。过分谦虚对他们来说反而是虚伪的表现。

4.邀请

在俄罗斯,邀请别人上门做客,可以当面口头邀请,也可以打电话邀请,让别人转达邀请是不礼貌的。

俄罗斯人在表达邀请时,通常情况下会使用пригласить,在正式的邀请中还会使用позвольте或разрешите。除了用动词пригласить来表达“邀请”这一行为外,有时还会用пожалуйте(пожалуйста)、(по-)просить、милости просить 等来表达邀请。

俄罗斯人喜欢做客,也喜欢邀请客人。他们的热情好客是众所周知的,并由 此出现了谚语“Милости прошу к нашему шалашу”。此外还有谚语забежать на огонёк,用来表示在亲近的朋友间,不需邀请就可以随便去坐坐。据Сергеева的解释,因为古罗斯人烟稀少,辽阔的平原上散落着一些睡意朦胧的小城,旅人在经过了漫长而危险的旅途后突然看见闪烁的灯火,无异于看到了希望和救星,主客双方都为与对方的相遇而感到非常高兴,任何客套都只会妨碍这种相逢的喜悦。

但是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人欢迎任何随意的造访。在俄罗斯,没有受到邀请是不能随便到别人家里去的,俄罗斯有句广为人知的谚语“Незваный гость хуже татарина”就反映了人们对这种不速之客的不欢迎态度。

5.争论

争论在俄罗斯人的交际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俄罗斯人喜欢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争论,很多问题甚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在争论时,俄罗斯人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Я против, Я не согласен等。并且常使用情感态度强烈的词如Нет! Ни за что! Ни в коем случае!等。

在俄罗斯,争论十分常见,且争论双方情感态度十分激烈。但事后仍能和平相处。对于中国人来说,一般讲究温和中庸,激烈的争论并不时常发生。这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四、总结

言语行为定型是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定型,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在特定情境中所必然采取的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言语行为策略。本文首先分析了定型和民族文化定型概念,其次分析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和言语行为定型,对俄语言语行为中复现频率较高的问候、感谢、赞美、邀请、争论等情境中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这些情境中俄罗斯人某些言语行为策略的特点,了解俄罗斯典型民族性格,以求对汉俄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宋洪英.从言语行为看民族文化定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2).

[2]宋洪英.语言文化学视野下的定型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3]王鲁妹.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定型”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4]文卫平.跨文化交际中的定型观念[J].外语教学,2002(3).

[5]赵爱国.20世纪俄罗斯语言学遗产:理论、方法及流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赵爱国.言语交际中的民族文化定型[J].中国俄语教学,2001,20(4).

[7]孟娜佳.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哲学基础一一言语行为理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

[8]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彭云鹏.言语行为定型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

[10]刘焕辉.言语交际学基本原理[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万真宜,女,汉族,湖北宜都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