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博
摘要:《红楼梦》作为一部拥有高度思想性的作品,高举反封建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大旗,通过对以荣、宁二府为主的四百多位女性的形象塑造,深刻地反映出了封建社會对女子的禁锢以及女性对爱情的诉求。本文就《红楼梦》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婚姻爱情观
一、《红楼梦》社会背景及对女性婚姻爱情观的影响
《红楼梦》中明确提示过,故事发生在一个“末世”当中,不管是“凡鸟偏从末世来”的凤姐、“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探春,都毫无疑问的证明了这点。再来看《好了歌》与《好了歌解》中片段:“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低卧鸳鸯”。再者,《红楼梦曲子——飞鸟各投林》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在“末世”背景之下,封建制度愈加残酷严厉,大部分普通女性的婚姻观念仅仅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出身贵族的女性则通常被作为封建大家族的政治牺牲品。可见,封建制度高度支配了女性的思想,女性作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此时充当的只是传宗接代的“物品”而已。然而,日益腐朽的统治阶级和愈加残酷严厉的封建制度已经把女性逼到了一个死角当中,使得一部分女性开始毅然决然地抗争自己的命运,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她们在抗争的时候依旧没有解开封建制度的“镣铐”,但可贵的是她们已经意识到了封建制度对她们的束缚。
二、《红楼梦》中女性不同的婚姻爱情观
(一)“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黛玉的身世颇为可怜,她幼年丧母,体弱多病,以至于流落贾府。她兼倾城容貌与旷世诗才于一身,聪慧无比,精通琴棋诗画,也是“金陵十二钗”之首。林黛玉的自幼体弱多病导致了她性格抑郁、内向,再加上家道中落,林黛玉的自卑和优柔寡断再加上她与贾府公子宝玉的一见倾心,从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有始无终的爱情悲剧。林黛玉的命运注定了她不能和薛宝钗一样寻一个“金玉良缘”的美好婚姻,她只能期盼一份微小而温暖的爱情。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封建礼制是推广“金玉良缘”要求“门当户对”的,以宝玉在贾府的身份是不可能娶林黛玉为正妻的,但林黛玉并没有放弃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而是选择相信自己会和贾宝玉走下去,虽然最后成为了一场悲剧,但是林黛玉的所作所为,表明了她不是一个盲目遵循于封建传统礼制的女性,而是拥有着可贵的叛逆精神,是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的典型。
薛宝钗,是金陵四大家族之薛家的掌上明珠,在贾母王夫人的热情挽留下,她和薛姨娘以亲戚的身份客居荣国府。薛宝钗在书中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藏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可以看出,她不仅容貌美丽,端庄典雅,才德兼备,同时也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在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爱情上,薛宝钗重“理”而不重“情”,由于薛宝钗出生于四大家族中的大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的耳濡目染,导致她被封建主义思想所洗脑,认为凡事都应该遵从封建道德规范,在封建正统思想来看,薛宝钗和贾宝玉本就是“金玉良缘”、“天作之合”,他们之间的婚姻在薛宝钗看来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无论是薛宝钗性格上的虚伪,还是她“金玉良缘”的婚姻爱情观,都是腐朽、虚伪的封建道德的体现。
(二)忠贞不渝的婚姻爱情观
尤三姐是《红楼梦》里宁国府贾珍妻子尤氏继母带来的妹妹。尤三姐出身寒门,因着一层姻亲关系,来到了宁国府。尤三姐的“容貌风流标致,又偏爱打扮得出色,有万人不及的风情体态”,但年轻貌美的尤三姐并不愿意跟二姐一样为了攀高枝而任人摆布,她用泼辣作为武器,选择了勇敢的捍卫自己的清白,可谓是“刚烈自恃”,就如书中所写的那样:“终身大事,一身至一死,非同儿戏......这如今要办正事,不是我女孩儿家没羞耻,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要凭你们拣择,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了。”待得她看中了柳湘莲之后,她便是一心一意的等了五年。然而柳湘莲的怀疑使得尤三姐悲痛万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毅然而然地在奉还定礼时拔剑自刎,一时间“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事后柳湘莲才懊悔不已,叹道:“这等标致,这等刚烈,我真是没有福哇!”痛哭不已、万念俱灰的他最后“抽出宝剑,将那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截发出家,竟跟着那道士飘然而去”。为了向情郎证明自己的清白,尤三姐甚至不惜做出了以死明志的举动,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她“忠贞不渝”的传统婚姻爱情理念,她的“刚烈自恃”使她成为了《红楼梦》里忠贞不渝的典型代表。
三、《红楼梦》中女性婚姻爱情观的特点
(一)保守性
首先,《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往往会主动地妥协于门第观念和宗族利益。以贾府为例,在贾府被尊称为“老祖宗”的贾母、王夫人等,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大家族的领头人物,她们必须要让贾府中的上上下下都以宗族利益为首,在她们看来,为家族利益而牺牲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她们既是长辈,又是宗族利益的维护者,但在宗族利益面前,她们不得不抛去儿女长情,所以在明知宝玉和黛玉苦苦相恋的情况之下,为了与薛家联姻,以贾母为首的长辈们还是狠心拆散了这对苦命鸳鸯。其次,《红楼梦》中,“三从四德”和“一夫多妻”的观念对女性的婚姻爱情观产生的桎梏和毒害是相当严重的。例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薛宝钗,她在幼年时接受过的正规的封建教育使她立志成为封建社会的“贤妻良母”,虽然薛宝钗才能识学鹤立鸡群,但她的婚姻爱情观是备受束缚的,在她的世界里,真正的爱情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只有婚姻没有爱情的“金玉良缘”,这种虚无缥缈、不堪一击的婚姻爱情观也使得她在最后自尝苦果。另外,在封建社会里,“一夫多妻”的观念在人们看来是很正常的,这种观念不仅使得妻妾之间的关系矛盾重重,更是凸显出了男女之间不平等的婚姻和爱情,可以说“一夫多妻”严重阻碍了真正的男女爱情。
(二)进步性
首先,《红楼梦》塑造了寶玉和黛玉两个封建叛逆者的典型,从林黛玉来看,她对贾宝玉的爱情是执着、炽烈和专一的,众多读者们也被林黛玉的痴情所深深感动,林黛玉面对和贾宝玉的爱情,勇敢地挣脱了封建礼制的桎梏,她的所作所为正是一种“以个人性爱为核心”的勇敢的婚姻爱情观。其次,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在明中期以后,“以李贽等进步思想家开其先,《金瓶梅》、《牡丹亭》等步其后,高举反禁欲主义的大旗,维护青年男女的性爱权利”,在作者写《红楼梦》之前,很明显,已经出现了一次对传统性道德的严重冲击,而《红楼梦》的作者则是“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有批判、有创新,既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中不同人物的性意识,又表现了作者对于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理想,提出了以个人性爱为核心的婚姻道德观”。这种“以个人性爱为核心的婚姻道德观”思想的出现,对于封建时期的女性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正如李国祥先生所说:“《红楼梦》在对于宝黛爱情发展中曲折微妙的心理过程描绘上、在加深男女爱情的社会历史内容上、在强调以个人性爱即爱情为核心的婚姻道德上,极大地超越了前人,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男女爱情的绝唱,并以此在世界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红楼梦》中女性婚姻爱情观对后世的影响
《红楼梦》作为世界经典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20世纪,西方包括科学、民主和自由精神的新思想在中国广泛流传,而《红楼梦》众多女性婚姻爱情观里也包含着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爱情的因素,这些因素与西方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更便于被人们所接受,新一代作家或多或少受到了《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影响和启发。例如在曹禺笔下的《雷雨》中那个不顾道德约束,疯狂试图挽回自身爱情的蘩漪,和《红楼梦》中的李纨一样,是个内心深处渴望着变革和美好幸福生活的女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吴宓先生是享誉中外的红学研究者,他发表的《王熙凤之性格》、《论紫鹃》等论文非同凡响,很深入地解析了王熙凤和紫鹃在婚姻爱情上的悲剧。总的来说,《红楼梦》改变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们一成不变的婚姻爱情观,对解除封建禁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20世纪正在面临重大变革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2]李国祥.论《红楼梦》的婚姻道德观[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