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2017-04-17 00:00王中江
文教资料 2016年34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思想政治教育

王中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对大学生、高校教育事业及自身的危害,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倦怠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效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地位特殊、作用突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由于学生特性的变化、社会期望的提高、高校的扩招等,一些高校辅导员在众多的工作任务中普遍感到疲惫不堪,成就感低,职业倦怠现象逐渐显现并蔓延,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阐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危害的基础上,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及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概述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人在工作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的状态。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经历及行业更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1]。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主要指導者和大学生“三观”教育的主力军,其工作状态对高校教育质量及效果的影响重大。高校辅导员由于长期与学生直接接触而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随着当前大学生特点的变化、教育期望的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当前,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首要因素[2]。在高压力的职业状态下,辅导员在工作中逐渐表现出工作兴趣减弱、动力衰退的状况。少数辅导员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而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职业倦怠影响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更影响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较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和思想状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旦出现职业倦怠,辅导员对学生工作将产生冷漠的态度、抵触的情绪甚至负面的行为。这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利于大学生积极向上心态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就会下降,导致出现学习、就业、心理、生活、思想等问题时不愿意向辅导员请教或咨询,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不利。

其次,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会影响高校的教育事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辅导员,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同时,由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耐心疏导,很可能会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由于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热情,部分辅导员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要求转岗或继续深造,这使得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下降,流动性较强,不利于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对辅导员个人而言,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身心状况本身就需要找到宣泄口和疏导方式,如果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必然会使得辅导员情绪苦闷、身心疲惫,甚至造成生理或心理疾病,影响自身健康。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个方面的危害会相互影响,使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危害程度不断加深、危害范围不断扩展。因此,有必要准确剖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1.工作强度和压力大

第一,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辅导员要面对和管理的学生数普遍增多,高校辅导员普遍处于超工作量状态。第二,学生工作的灵活性很强,辅导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甚至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第三,当前学生个性越来越突出、想法越来越多样化,这也给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第四,来自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期望也使得高校辅导员长时间地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疲惫和倦怠。

2.工作职责不明晰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应是与之相关的日常工作。然而,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却承担着多种任务,扮演着多重角色,如学风建设、班级管理、宿舍卫生管理、就业指导、学习辅助工作等。这使得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够明晰,工作任务过于繁杂,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种多重角色、多种工作任务的困扰之下,高校辅导员很容易出现疲惫不堪和精神不振的状态,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3.压力疏导机制不畅

在众多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及时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缓解工作压力。然而,当前辅导员的情绪疏导机制和渠道有限。高校辅导员在本职工作之外还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突破。因此,高校应设立相关的组织或部门,由专人为辅导员的压力和情绪问题出谋划策,进行相应的疏导。由于当前还没有合理的、通畅的疏导机制和途径,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很容易产生。

4.职业成就感较低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的其他工作事务中,偏离了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同时,高校辅导员的待遇普遍不高,再加上工作考核越来越细致、严格,职称评定的评价标准又与普通教师基本一致。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当前的工作状态下很难形成职业成就感。另外,由于高校普遍侧重于教学和科研,更加重视教学科研人员,因此,辅导员有时会对自己的地位和角色感到迷茫,觉得自身的价值很难体现。

四、降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建议

1.建立和培养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只有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才能形成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高校应建立科学的辅导员选拔制度和完善的培训机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学生的个性特质等条件来选拔相应的辅导员,并进行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等,以建立起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减少辅导员流失转岗给思想政治工作及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2.减轻工作强度,明确职责范围

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强度普遍较大,因此,高校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配备辅导员,使辅导员与学生的数量比例在合理的区间内。在所带学生数量合理的前提下,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使辅导员能够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用于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和特点上,而不是非本职工作,从而减轻辅导员的压力和角色困惑,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真正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声望,使家长、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大学生生涯中所起的作用有明确的认知,这样有利于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获得良好的社會支持。

3.建立合理的疏导机制

高校应积极建立辅导员情绪和压力的疏导机制,让辅导员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工作中的难题和困惑表达出来,以有效降低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概率。另外,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业务培训,邀请工作年限较长或工作表现突出的辅导员进行讲座、报告或交流,使辅导员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获得工作经验,积累处理问题的方法,丰富自己的工作阅历,以更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防止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关注心理状况的同时应关注辅导员的身体状况,可以不定期地为辅导员组织一些户外健身活动、拓展运动、兴趣班等,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精神、陶冶了情操,还能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建立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应为辅导员建立区别于普通教师、行政人员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对其进行考核,正确评价其工作绩效。应将政治素质、业务精神、作风及纪律性等作为辅导员考核的基本指标,同时应将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量化并计入辅导员考核结果,因为辅导员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的评价是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反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完整地评价辅导员的工作绩效。

5.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氛围是辅导员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工作成就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工作氛围来自于同事、学校、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特别是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对工作氛围的评价。

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高校应尽量满足辅导员对物质生活及办公环境的要求。针对辅导员个人的不同情况,人性化地提供相应的物质待遇、办公设施和环境等。软件方面,学校应加强对辅导员个人的关怀和帮助,及时解决辅导员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另外,由于辅导员无法像普通教师一样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因此,学校还应为辅导员提供职位和职称的晋升途径及机制,解除辅导员对职业前途的困惑和担忧。

参考文献:

[1]郝明.豫东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6(2):127-129.

[2]刘晓明,秦红芳.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概念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150-152.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重点项目(2013jyxm12)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