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艳丽(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宁泽涛、余贺新100m自由泳速度变化特征比较分析
邹艳丽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宁泽涛和余贺新2名优秀100 m自由泳运动员的成绩变化特征、比赛技战术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速度障碍”可能是影响我国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尤其是成绩上升快的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不利因素;2名运动员以各自的划频和划幅组合实现100 m自由泳成绩的提高,但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恰恰成为其继续提高成绩的不利因素。
男子100 m自由泳;速度障碍;划幅;划频
男子100 m自由泳是近年来我国进步较快的竞技游泳项目,宁泽涛和余贺新是现阶段我国短距离自由泳项目的顶尖选手。宁泽涛在2013年全运会上夺得50 m和100 m自由泳冠军,2项成绩都打破了亚洲纪录;在2014年全国游泳锦标赛上,以47.65 s的成绩夺得男子100 m自由泳比赛冠军,刷新由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在2015年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更是力压群雄,夺得男子100 m自由泳冠军,成为该项目夺冠的亚洲第一人。余贺新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上夺得男子50 m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世界青年纪录;在2016年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夺得男子50 m和100 m自由泳金牌。本文以宁泽涛和余贺新100 m自由泳比赛成绩和技术数据分析为基础,探讨其成绩变化的特征及原因,为日后训练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宁泽涛和余贺新2011—2016年参加全国游泳冠军赛的比赛成绩和技术参数。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收集2011—2016年国内重大游泳比赛调研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对收集数据进行统
计与处理。2.40 s;但在2014年后的2年时间,成绩无明显进步,在一个平台上波动。一般来说,一名优秀运动员成绩进入平台期,可能反映经过多年训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已达到极限,技术水平日趋完善。但宁泽涛的成绩上升才经历3年,过早进入成绩平台期,这可能与训练计划固化所出现的速度障碍有关。而余贺新4年来100 m自由泳成绩平稳提升,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避免余贺新100 m自由泳成绩进入平台期是应当重视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影响2名运动员成绩变化的因素,现对其100 m自由泳分段成绩作进一步分析。
2.2 宁泽涛和余贺新前半程速度能力进步明显,但后半程的速度能力保持不足
统计发现,宁泽涛前50 m成绩2011年到2013年上升了4.55 ,此后便开始平稳发展,2013年到2016年成绩仅上升了0.31 ;后50 m成绩变化波动更明显,2011到2013年上升5.12 ,但从2014年开始下降,到2016年下降了1.13 。2014年宁泽涛100 m自由泳成绩达到个人最好成绩,通过分析此次100 m自由泳成绩构成发现,他的前50 m成绩比其50 m最好成绩(表1)慢0.92 s(4.20 ),但仍能保持前后50 m成绩差1.99 s(8.71 )。从2016年冠军赛100 m自由泳的比赛情况可以看出,余贺新决赛前50 m游出23.07 s的成绩,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77 s(约3.23 ),而后50 m明显跟不上前50 m的速度节奏(下降了0.13 s,约0.56 ),导致前后50 m差距拉大。对于100 m自由泳运动员来说,合理配速非常重要,余贺新具有速度潜在优势,但前50 m显然游得较快,其目前的速度耐力水平还不能适应前50 m过快的速度。
从表面上看,造成宁泽涛和余贺新前后50 m成绩“剪刀差”的原因是速度耐力不足导致后程成绩下降,但
2.1 宁泽涛100 m自由泳成绩进入平台阶段,余贺新处于上升阶段
统计显示,2014年黄山游泳锦标赛成为宁泽涛100 m自由泳成绩发展的一个转折点。2014年前运动成绩处于逐步上升阶段,2011—2014年成绩提高了我们把其前后50 m成绩差值与世界大赛前3名运动员进行比较,并未发现差距。也就是说,宁泽涛和余贺新100 m自由泳成绩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仍然是速度上的差距。宁泽涛在2013年全运会50 m自由泳预赛游出21.91 s的成绩,随后几年一直没有突破这个成绩,最近一次50 m比赛是2015年冠军赛,成绩是22.17 s。余贺新的50 m自由泳成绩则从2012年的24.06 s提高到2016年的22.16 s,这一成绩接近宁泽涛2015年的速度。由此可见,速度才是影响宁泽涛和余贺新100 m自由泳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表1 运动员100m自由泳前后50m差值及50m项目最好成绩一览s
查阅宁泽涛的兼项情况发现,2011年宁泽涛参加了200 m混和400 m混的比赛,2013年后参加比赛的项目仅限于50 m和100 m自由泳,有时只参加其中一项。虽然宁泽涛也采用了世界优秀短距离运动员常用的“以长促短”训练模式,但从长转短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其成绩快速上升仅仅用了2年时间。究其原因,可能是以前中距离混合训练为主所奠定的速度耐力基础尚未稳固,一旦减少这方面的训练造成主项单一化训练过于集中,容易导致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的整体下降。有观点认为,成绩长时间停滞不前,首先可能是训练安排不合理或恢复不足,使主项肌纤维疲劳过度或出现损伤,导致支配这些肌肉的神经传导衰竭,使主项肌群收缩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过度单一主项姿势训练容易使参加该泳式的肌肉群和神经过度疲劳,从而形成了“速度障碍”。与宁泽涛不同的是,余贺新自2012年参加全国比赛以来,比赛项目经常有50 m自由泳、100 m自由泳、50 m蝶泳和接力项目,从而避免了因单一泳式训练导致主项肌肉和神经过度疲劳的不利因素,成绩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
2.3 宁泽涛和余贺新100 m自由泳划幅与划频的最佳组合
比较影响游进速度的划频和划幅2个因素发现,宁泽涛划幅短、划频快,余贺新则划幅长、划频慢。世界优秀男子100 m自由泳运动员的划幅为2.17~2.50 m/划,划频为50~56次/min。对比分析发现,宁泽涛的划频和余贺新的划幅均已达世界优秀运动员水平的上限,但两人尚未形成最佳组合方式,并在不断变化中磨合。宁泽涛通过在稳定划幅的基础上以较高的划频提高成绩,在2015年宝鸡冠军赛上其50 m自由泳途中游平均划频是58.82次/min。可见,2016年宁泽涛的划频较高,如果再提高划频,不仅导致原本不高的划幅下降,还会增加游进过程中机体乳酸的增加,进而影响划水水感。因此宁泽涛在今后的训练中,应以提高划幅为主,逐步过渡到两者合理组合,形成较稳定的最佳组合方式。
余贺新划水效果优于宁泽涛,2015年通过提高划频,降低划幅,成绩得到提高,但进步不明显。2016年冠军赛决赛时,余贺新的划幅较半决赛下降1.23 ,划频提高2.16 ,游速提高了1.02 ,100 m自由泳成绩提高0.34 s。由此可见,余贺新提高成绩的关键是在划幅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努力使划频达到50次/min以上。
在100 m自由泳比赛中,运动员各分段划幅与划频组合不同,但总体特征是疲劳对划频的影响较划幅明显。控制游速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控制划频。由表2可知,在2016年游泳冠军赛男子100 m自由泳比赛不同分段游进中,划频方面宁泽涛下降了12.34 ,余贺新下降了7.87 ;划幅方面宁泽涛下降1.77 ,余贺新下降2.88 。从比赛技术数据看,宁泽涛划幅和划频的变化尤为明显,稳定性不足,划频下降如此之多以维持划幅,致使划频下降成为影响其后程游进速度的主要因素;余贺新的划幅下降高于宁泽涛,但划频又不加快,使其后程游进速度下降。因此,进一步提升2位运动员成绩的途径在于:认识运动员比赛技术参数的个体特征并在训练中加以解决。
表2 宁泽涛和余贺新2016年冠军赛100m自由泳平均划幅、划频一览
“速度障碍”可能是影响宁泽涛和余贺新2名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不利因素,尤其对于成绩上升快的运动员。突破“速度障碍”和防止“速度障碍”过早出现,是短距离自由泳训练应重视的问题。2名运动员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划频和划幅组合,恰恰成为其继续提高成绩的不利因素。因此,随着游泳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影响成绩提高的因素也会发生变化,运动成绩所对应的训练结构也需要调整或重新设计。
[1]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51-53
[2]吴洋,高捷.优秀游泳运动员应用划频控速的现状[J].游泳,201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