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东(上海市体操运动中心,上海200232)
运动员与教练员训练适应性分析
袁晓东
(上海市体操运动中心,上海200232)
从运动员自身适应表现和教练员适应性判断入手,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对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教练员的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是运动员训练适应性评价中高度相关的2个维度,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受到教练员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影响;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评价能真实反映运动员的适应性感受,积极有效地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表现;从训练适应性角度看,教练员的技术水平对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影响较大;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随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教练员的技术能力与沟通能力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运动员训练适应性的提高。
运动员;教练员;训练适应性
教练员是竞技训练工作、运动员管理工作的主体。拥有一支不断适应竞技训练现状的教练员队伍,是做好运动员训练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在运动人才资源稀缺的今天,教练员和运动员互为对方在社会生存的载体,因此,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积极适应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运动员的适应表现及其对教练员的适应评价进行相关关系综合分析,从运动员的评价与感受,探讨其与教练员在训练中相互适应的关键指标,旨在提高运动员与教练员竞技训练中的相互适应水平,充分挖掘运动人才的潜质,也是对教练员、运动员资源管理的长远策略。
如果把训练看成是特定的系统,那么,在这个系统里教练员和运动员是具有连带作用的2个重要元素,其中,教练员是起主导作用的组织管理者。组织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使各元素之间相互适应,建立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运动员的适应评价和感受,是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行为与需求进行调整,完善组织结构要素配置的依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主成份分析,8项指标较好地归类2个因子。第1个因子由“教练员非常重视练习的质量”等5个指标构成,反映了教练员的教学能力与运动员训练适应性的关联性。其中“教练员在训练中的技术提示正确”得4.26分,是运动员认为对训练适应性影响最大的指标。可见,教练员正确的指挥能使运动员快速提高训练适应能力。第2个因子由“教练员经常与我讨论我在训练中的表现和努力方向”等3个指标构成,说明教练员的沟通能力能有效促进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尤其是“针对我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体能训练项目调整”这一指标,对训练适应性的提高效应最大。因此,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受到教练员技术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教练员的鼓励、身体优势的发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运动员训练适应性表现的主要判断指标。其中,“根据教练员的提示我能不断提高我的技术水平”指标,既能揭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又是教练员能力水平的体现。
表2 运动员对训练表现的自我判断均值及因子分析(n=121)
2.1 教练员训练能力与沟通能力关系分析
对教练员适应性评价的相关性由教练员训练能力和沟通能力2个维度构成,其中,教练员训练能力通过5个指标测量,教练员沟通能力通过3个指标测量。
从图1可以看到,教练员的训练能力和沟通能力高度相关。其中,在运动员的评价中,教练员训练能力方面,“V14教练员在训练中的技术提示正确”表现最强,最能代表教练员的训练能力;教练员沟通能力方面,“V17我的教练能主动和我进行沟通”表现最强,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重要指标。教练员训练能力与沟通能力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有效的沟通能使运动员理解教练员的意图,更好地展示教练员的训练能力。
图1 教练员训练能力和沟通能力相关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2.2 运动员与教练员训练适应性因果关系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一方面,运动员的评价和感受存在因果关系。这说明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评价能真实反映运动员的适应性感受,积极有效地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表现。教练员训练能力指标“V14教练员在训练中的技术提示正确”,路径系数0.84,沟通能力指标“V16教练经常和我讨论我在训练中的表现和努力方向”,路径系数0.75。路径系数越高关系越密切,越能证明教练员的训练能力和沟通能力影响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水平。在运动员的适应表现方面,“V24大部分情况下,训练时我的身体优势能得到较好发挥”和“V22我训练疲惫时教练员会用有效方式鼓励我”,说明运动员的优势发挥是教练员训练能力的体现,鼓励方式是教练员沟通能力的体现,在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评价上尤其关注这2个指标。
图2 运动员的评价和表现因果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另一方面,教练员应更加关注导致运动员适应性产生的重要指标。从运动员认识的角度,有意识地让运动员进行适应性评价,发现适应性障碍,及时沟通和调整,促进运动员适应性的产生,使运动员不断适应。
2.3 运动员与教练员训练适应性分析
2.3.1 运动技术水平是评价训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
在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教练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教练员的技术水平。从“教练员在训练中的技术提示正确”指标看,运动员对教练员的适应性评价得分最高;从训练适应性角度看,教练员的技术水平对运动员训练适应性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运动员技术水平。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不断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完善,教练员的指导能帮助运动员快速有效地达到目标,促进训练适应性的提高。从“根据教练员的提示运动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指标看,运动员自我评价得分最高,与“教练员在训练中的技术提示正确”这一指标紧密相关,一个是指挥正确,一个是执行顺利,两者相互适应,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从某种意义上讲,运动员与教练员的训练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随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
2.3.2 教练员沟通能力影响训练适应性水平
沟通是教练员对运动员关注和鼓励的重要途径,通过沟通,教练员与运动员相互了解。遇到挫折时,运动员会作出本能的适应努力,教练员主动与运动员进行沟通,以更积极和耐心的态度加以疏导,让运动员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训练体会,使其降低心理应激强度,增强运动员的训练适应能力。
2.3.3 依据运动员适应性表现调节训练
教练员的评价指标可以反映运动员训练适应水平的高低,教练员可以通过运动员的评价反馈调整日常训练工作,不定期地进行运动员适应性表现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前期结果进行比较,确定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水平,作出适应性调整。
在运动员的适应性判断中,运动员认为“教练员在训练中的技术提示正确”和“根据教练员的提示能不断提高我的技术水平”指标是技术学习的适应性反应,也是判断训练适应性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从教练员能力的相关关系分析得出,教练员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是运动员在训练适应性评价中高度相关的2个维度,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受教练员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影响。
从运动员与教练员训练适应性因果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得出,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评价能真实反映运动员的适应性感受,积极有效地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表现。
从训练适应性角度看,教练员的技术水平对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产生较大影响。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随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增强。教练员的技术能力与沟通能力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运动员训练适应性的提高,而有效的沟通能使运动员理解教练员的意图,更好地展示教练员的训练能力。建议教练员更加关注使运动员产生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从运动员的认知角度,定期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适应性评价,训练中及时对运动员表现的不适应感受进行调整,促进运动员产生新的适应。
[1]张春合,刘兴,吴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效益的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5)
[2]王宇.社会转型时期竞技体育中的师徒信任——以L省中长跑队为研究个案[J].体育与科学,2014(7)
[3]尹靖.优秀田径运动员与教练员沟通方法及途径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4]韩志庭.教练员与运动员有效沟通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5]柴国荣,詹建国,高连峰.我国现役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8)
[6]于少勇.球类集体项目团队信任演进模型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7,15(9):114-118
[7]杨春.我国高水平田径队教练员与运动员训练管理中的沟通状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8]何其霞.运动员与教练员关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 [9]张凡,石茹,刘荣.论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信息沟通[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10]蔡翔.员工企业之间纵向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84
[11]王迪.我国优秀运动队教练员与运动员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