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模式研究

2017-04-15 03:10曹鹤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曹鹤玲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要摆脱偏重理论教学的局限。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有效响应“互联网+”软件工程人才需求。通过分析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模式,积极实现人才培养与“互联网+”软件工程人才需求互动,提升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软件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22-02

一、“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紧迫性

传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于注重理论教学,重视校内实验实践、轻视社会实践的倾向广泛存在,导致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结合,对软件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更为迫切的需求。

2015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2016年3月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提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些方针政策为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

这就要求软件工程人才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的专业实践能力,满足行业多元化需求。

强化培养软件工程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需要从行业需求入手,以行业需求贯穿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牢牢抓住实践能力培养这个核心,最终满足“互联网+”实践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思路

“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主要从相对封闭的校园内教学到较为开放的社会实践逐步展开。课堂教学仍然是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初步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建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基本概念框架和能力结构,为学生后期走向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图1 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思路

如图1所示,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思路,以“互联网+”背景下的软件人才需求为起点和引导,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最终促使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形成,然后去适应“互联网+”软件人才需求。通过校园教学和社会实践需求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反馈调整,不断优化实践需求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由图1可以看到,课堂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目前,多数高校对这两部分教学内容高度重视,倾注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是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和薄弱环节。

三、“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基于上述思路,“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从课堂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着手,形成完善、可行、有效的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以“互联网+”需求引导课堂教学内容

“互联网+”需求是软件工程专业赖以存在的基石,也是引导软件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在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软件理论课程和知识是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形成的理論基础和行动指南。脱离专业理论指导的实践能力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必要的厚度,容易使实践能力培养陷入盲目性和经验性。

因此,“互联网+”需求要始终渗透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够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通过与“互联网+”相关企业深入接触,及时把握“互联网+”人才需求的最新要求,才能够将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2.以“互联网+”要求指导专业实践教学

目前,“互联网+”相关企业需要的软件人才岗位包括系统架构师、软件设计师、需求分析师、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等诸多岗位。这是从技术角度做的岗位划分,熟悉软件编程规范、软件测试等内容是基本的专业技能要求。在软件工程实践中,还要求软件人才需要具备电信、金融、机械、化工等行业背景知识,更需要具备管理能力、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持续学习能力等基本职业素质。

可见,以“互联网+”要求指导专业实践教学,本质上培养的是软件工程人才以软件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以具备行业知识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依托的复合型、实践型人才。

单纯的软件编程训练、软件测试技能培养等技术教育仅仅解决了软件工程技术层面上的人才培养问题,行业经验和职业素养容易被忽略。

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环节。这些环节仍有待加强,实现从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例如,在备受重视的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是决定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积极从行业和企业需求出发选题,从实际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实践急需的课题,可以有效提高软件工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软件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以“互联网+”实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以“互联网+”实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本质上是对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水平的检验和反馈。组织软件工程学生深度参与“互联网+”实践,可以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检验软件人才培养水平,及时发现培养中的问题,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实习、项目实践、学科竞赛、企业兼职等多种形式。生产实习、学科竞赛等形式多由学校统一组织,企业兼职等形式多由学生自发进行。从近些年的情况看,生产实习受企业规模、可接纳实习人数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企业兼职实现了双向选择,比较灵活,但覆盖面有限。软件工程领域举办的学科竞赛,有较强的针对性,受到学校和学生的欢迎。如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参与面广,影响力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对学生就业也有较大的帮助。

ACM程序设计大赛是一项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的竞赛,强调在压力下编程、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算法设计、数学建模的兴趣,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自举办以来,影响广泛,被誉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受到计算机软件行业和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我校在河南省ACM比赛中参赛的三支队伍获得了一金两银的优异成绩,激发了软件工程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总结

“互联网+”代表了信息时代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摆脱偏重理论教学的局限,积极跟踪“互联网+”人才需求。以“互联网+”人才需求为引导,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将软件人才需求转化为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实现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赖均.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04):243-244.

[2]韩敏霞,韩启龙,赵苏丹等.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30-31.

[3]王智钢,田祥宏,张燕等.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0):94-96,100.

[4]易黎.软件工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6):149-151.

[5]徐玲,高旻,文俊浩.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8):205-208,2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602154); 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No. KFJJ – 2016 - 105);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No. 16A520005);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No. 2015BS006);河南工业大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2016QNJH28)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