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真(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0)
音乐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途径
高燕真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0)
音乐具有激励、感染、净化人格等作用,而音乐教育则以音乐为手段,通过聆听、演唱、表现,塑造形象表达情意,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们应充分挖掘音乐教材的社会核心教育主题内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关键点,通过理念引领、立足教材、要素学习,寻求在小学音乐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途径,实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课堂;渗透;实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教育则是通过感受、聆听、体验、表现等独特的方式,寓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教育与其中,从而潜移默化地使人的情操受到熏陶、心灵受到启迪。教师们在音乐课堂中除了传递音乐的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同时,其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音乐的学习,实现育人的功能,做到以音教导,以美育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教学教育相结合,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和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崇高的民族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音乐学科是审美的艺术,其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使人在审美过程中,接受艺术的陶冶熏陶,在道德与情感上受到影响,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教师们应把握教育的契机,立足于音乐课内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审美育人元素,通过音乐学科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等领域学习中,寓审美与情感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净化心灵,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以审美的态度感悟生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应该看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而从形成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教育,需要教师们以音乐为载体,以育人为宗旨,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音乐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们应根据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应立足教材,充分挖掘、分析和开发音乐教材中显性的教学内容里所蕴含的隐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的教育资源,深层次地剖析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从而作到感悟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以乐育心。通过提炼爱国爱乡,情感教育;传统美德,荣辱教育;人与自然,生命教育;共同理想,时代教育;民族精神,创新教育,这五方面的音乐与社会核心价值关相融合的教育内容主题,突出审美强化情感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点,真正实现音乐学科的审美育人教育功能。
(一)爱国爱乡,情感教育
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即通过美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作品,培养爱国爱乡情怀,是培养学生建全人品、塑造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教师们应紧紧围绕这类音乐主题内容,挖掘教材内涵,通过爱国爱乡、情感教育的教育内容,充分揭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爱国情怀,在感受艺术作品、音乐形象中激发爱国情感,同时应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爱国爱乡资源,感受家乡文化,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与情感。
(二)传统美德,荣辱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的内在精神与生命之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人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融合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团结教育、诚信教育、友爱教育等传统美德的主题教育内容,在音乐的体验实践活动,通过感受、体验、实践、表现等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中,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在这一音乐教育主题内容中,我们力求在主题音乐的聆听中,深入体验作品感恩、奉献等情怀,在课堂中创设情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来实现思想与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听觉艺术,净化学生的内心,在音乐创造实践活动中感受美德与荣辱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人与自然,生命教育
人与自然、生命教育包括了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动物、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等的和谐关系。音乐学科以美育人,骄傲们应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从而保护自然,了解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生命的无限热爱尤为重要。在这一音乐教育主题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们应引导学生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孕育的音乐美,或山涧或小路或森林或远山的情感表达中,渗透对大自然的感受、进入达到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四)共同理想,时代教育
音乐如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现实。优秀的音乐作品对社会与人生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发展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在音乐教材中挖掘和寻求共同理想、时代教育特征鲜明的音乐作品,来进行表现与感受,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他们的理想,提升其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富理想与激情,更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从而使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做有理想的阳光之人。
(五)民族精神,创新教育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各民族的精神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在这一音乐教育主题内容中,应注重传承与发扬,创新与丰富,充分发挥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挖掘民族音乐资源,使学生对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深入了解,激发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从而增进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的认识与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对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展现新的音乐教学方式,推广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教育主题内容后,教师们应寻求小学音乐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实施途径。在实际音乐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音乐学科的本位特点,又应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育人作用,既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又应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如何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到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理念中,渗透在音乐教学的音乐要素中,使音乐这一审美教育,潜移默化,教师们应找到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
(一)理念引领,寻求教学思想与核心教育的结合点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音乐课堂教学应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们应明确教学教育,理念定位明晰,确定理念先行的观念,将音乐教材中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寻找音乐作品中渗透核心教育的结合点,融合音乐本位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一体。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音乐是极具情感的艺术,也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形式之一,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人类的精神境界起着重要的感召作用。教师们应提倡并坚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以美感人,以美寓教,明确音乐课堂教学应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第一位的教学导向,重在关注学生情感的表达、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感受体验活动中,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五课音乐案例《我是中国人》一课教学中,教师围绕京剧文化所蕴含与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爱国爱乡,情感教育主题内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通过聆听对比、角色体验扮演角色、自主探究方式,学习演唱《我是中国人》,执教者通过示范京剧表演,通过模仿感受,并以“蓄须明志”的故事导入引出该音乐作品的重点乐句的学习,激发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整堂课的教学实施中,教师突显爱国主题,从感受京剧片段的模仿体验,到体验爱国情怀的自豪情绪表达,再到角色的扮演,始终围绕爱国情感渗透,这一条情感教育主线的学习展开,做到教育理念先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情感教育贯穿音乐课堂始终。
(二)立足教材,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们应以教材为基点,深入挖掘教材内相关的教材,分析教材蕴藏的独特核心价值观,在不同音乐课型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重在对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挖掘把握,寻找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在歌唱、欣赏、素质舞蹈等音乐表现领域中,选择适合的教学切入点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如在歌唱教学中,通过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词曲作者情感的表达。通过力度、速度、音色、节奏的变化感受,引导学生用人声的方式演唱,在实践中感知;在欣赏教学中,教师们力求剖析音乐背景,通过聆听与分辨、对比与重复、演唱与编创等音乐活动方式,重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作品内涵结构;在素质舞蹈教学中,教师们应重在通过律动与舞蹈、造型与动作的方式,来呈现音乐的情感表达,在舒展的肢体动作中,表达和传递音乐的情感。
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五课音乐案例《森林的歌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侧重运用体态律动的肢体语言表达,创设舞蹈造型艺术来展开音乐教学。执教者将教学课型定位为素质舞蹈课,通过感受不同的音乐片段,创设不同的场景造型动作。通过钢琴的演奏,在音乐的变化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并用强烈的震音弹奏方式,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或俯身或仰望或旋转等动作,来表达不断生长的大树形象。通过改变节奏,运用连奏的演奏方式,引导学生摆动身体,或上下摆动或延长手臂等方式,来表达随风飘动的柳枝。通过跳跃顿挫的演奏,引导学生惦起脚尖,表示欢呼雀跃的小袋鼠的跳跃,在不同的造型艺术编创,肢体语言的表达中,形象展现森林的美,蕴含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怀,用无声的语言,肢体动作表达珍惜生命的情感体验。
(三)要素学习,关注教学方式与核心教育的关键点
音乐教学的学习,应该关注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学相融合的关键点,关注教学方式是否达到审美育人的教育目的,关注音乐本位学习中,音乐要素中的表达和其所隐含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键点。教师们应通过聆听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感受情绪的表达不同,二拍的悠扬,三拍的摇摆等,或激情或舒缓或忧伤,来充分挖掘音乐情绪中所蕴含人的情感表达;在感受节奏变化时,激发学生理解不同节奏型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如四分音符舒缓的节奏型呈现悠远、宁静的大自然景象;十六分音符紧凑的节奏型则表示欢腾雀跃的场景;在旋律走向的学习、识读乐谱学习中,感受旋律起伏所隐藏音乐作品中,内心或激荡或平静或激扬的情绪体验。旋律走向的上行或下行中所蕴的了音乐作品与人物情感的表达的不同。教师们应立足音乐要素的学习,激发和引导学生在音符体验学习里,感受人的情感表达,从而达到在音乐要素的学习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课音乐案例《爱的人间》音乐案例中,教师通过联觉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舒缓的旋律中,备感生活的幸福与来之不易。在歌唱教学环节中,教师紧扣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教学方式的关键点,引导学生聆听分辨歌曲在第二乐段高潮部分“我在爱的人间长大,长大的还有我的坚强”这一乐句,作为核心教育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密集的节奏型,表现作者内心激动的思绪。音高的变化从由弱到强的音乐力度推进,深层次呈现了在爱的感召下,小盲童内心的坚强与自信的情感。教师在充分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要素所隐含的情感教育后,通过强而不噪、弱而不小的声音,引导学生深情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传递对美好未来的无限神往。
小学音乐课堂应要明确审美育人功能,充分认识音乐教学中独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将教育的主题渗透到实际的音乐课堂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真实实现人本教育。
[1]季明.核心价值观概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2]廖乃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3]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蒋笃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思想政治研究,2011(7).
[6]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林文瑞)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闽南民间音乐融入厦门地区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KXB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