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批改方式引导自改互改

2017-04-15 17:16孟文旺顺昌县实验小学福建顺昌3532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豆腐习作作文

孟文旺(顺昌县实验小学,福建顺昌353200)

改变批改方式引导自改互改

孟文旺
(顺昌县实验小学,福建顺昌353200)

小学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教师要眼中有文,心中有人,尊重学生的作品,因势利导,教给方法,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习作自改、师生互改,养成习惯,行成能力,终身受益。

教师引导;自改互改

小学生习作的批改,不论是精批细改、面批面改,还是多就少改、只批不改,教师都感到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不外两点:一是正如叶圣陶所说:“不要只顾学生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1]教师站在成人角度批改小学生习作,以大人之心度小孩之腹,学生对这种习作批改并不认帐;二是又如叶圣陶所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工夫同于虚掷。”[1]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不明白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改,拿到改后的习作,如过眼烟云,瞬息即忘。解铃还得系铃人。修改习作的主体应当从教师转换为学生,教师贵在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修改”一词出现10次,第二学段就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进而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足见学生修改作文之重要。要改变当前小学作文批改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就要改变作文批改的主体与方式,要由单一的教师批改转变为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

一、提高认识,自觉修改是自改的前提

让学生认识到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能终身受益。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到袁枚的“一诗千改心始安”;从“披阅五载,增批十次”的曹雪芹,到数易其稿的列夫·托尔斯泰,无不说明名篇名著是改出来的,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善于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要让学生认识到修改习作是一种思想过程,一种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要通过习作的自改和互改,集思广益,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情达意的水平。使学生在改文中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读这篇文章的人,什么样的材料能吸引人,怎么样的表达能感动人,哪些字、词、句是可有可无的要竭力删去,哪些语段言已尽而意未穷,着力渲染等。

二、善解人意,因势利导是互改的原则

学生自改时,往往因思维局限,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而读别人的习作则更容易看出其中毛病。因此,学生之间互改习作非常必要。在互改的过程中,发现别人习作长处可以借鉴,看到别人习作毛病可以引以为戒。

教师引导学生修改习作,要善解人意,因势利导。王宗海在《有效教学》中说:“习作是沟通老师与学生心灵的媒介,是师生之间进行书面交际的一种形式,既然是交际,就要求教师做到‘眼中有文,心中有人’。尊重学生的作品,也就是尊重学生的劳动,对学生点滴进步的肯定,就是源于尊重,源于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育人态度。”[2]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读后有个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有位同学写了这样一段话:“豆腐真好呀!不冷与不热。我要做个像豆腐那样的人。”乍一读,使人哭笑不得。教师冷静分析,在肯定这段话第一句开门见山、直奔中心,写出真情,喊出心声,感叹号又加重语气感人心弦。问题是豆腐好在哪里,写不具体。经过小组讨论,联系生活体验,大家理出了豆腐的“四好”——好听,名称响亮、好叫好记;好吃,烹煮煎炸色香味俱全;好种,黄豆地头田边都能种;好买,菜市场都有卖,物美价廉。第二句初读起来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是什么意思。教师耐心地请这位同学把“不冷不热”的意思说明白,原来这位同学认为有些食物是热性的,有的食物是凉性的,而豆腐是温性的。顺着这个思路,经过小组讨论,比较各种食物,大家纷纷称赞豆腐在古今中外,天南海北都受欢迎,不分民族、种族,不论年纪大小老少咸宜,连伤员病人都可入口。练笔最后一句显然是直抒胸怀,直白人生,可惜从物到人的跳跃太大,由物到人不自然。教师引导同学从花生的品质说到黄豆的品质,而作为黄豆的衍生物豆腐又有什么美德。再一轮的小组讨论,大家渐渐从纯洁清白、品德高尚、索取少奉献多、有益于人、受人喜爱等方面来借物喻人。

这个引导学生修改的成功教例告诉我们: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改什么、怎么改,而是尊重原意,组织讨论拾遗补缺、疏通脉胳、点拨启发。学生一旦知道文中为什么要改,为什么要这样改之后,习作就不会出现同样的毛病,或是再看到相似毛病,就知道如何修改了。这样授人以渔,提高了作文能力。这个例子还告诉我们:每次习作讲评,只要抓住一两个方面的典型例子重点指导,解剖一次麻雀,让学生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厚积薄发,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较高的修改能力。

三、教给方法,形成技能是修改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原会长崔峦说:“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修改的能力,需要掌握修改的方法,还要经过反复修改的练习。小学生初学作文,不知道怎样修改,教师要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3]首先是边读边改。修改习作一般是默读,可是由于默读速度较快,再加上习作是自己写的,受思维定势影响,把错的看成对的,把表达不清的地方,想当然地认为别人能读懂。而朗读速度相对较慢,眼在看,口在读,耳在听,脑在想,多种感官同时参加与,容易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因此,修改习作时,学生要大声朗读,一读出声,什么地方丢字漏字,什么地方不通顺、不流畅,都觉察出来了。凡是发现读起来不顺口的,听起来不顺耳的都得改。

其次是对照要求重点修改。小语课文按组编排,每组都有读写训练重点,每册几组,螺旋上升,形成系统。因此,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先要看看是否符合本组要求。如:《暑假趣事》,要看所写内容是否发生在暑假里,是否有趣。《我的同桌》,所拟的中心是表现同学机灵,可是所选的材料是作业认真、上课专心,假日不玩,显然没有围绕中心选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习作要求写家乡民风民俗,可是有的同学却写了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很明显是摘抄的材料,失去了实地考察的意义。

第三要有意识地传授增、删、调、改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自改和互改中熟练运用,形成技能。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修改习作也不例外。

增:增添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使中心思想深化;内容空洞之处,叙述不清的地方要增补,使之内容详实,意思明确。如:习作《那一刻》写的是参加校运动会获奖,领奖时的一刻。可是详写了比赛过程,略写领奖时的心情,就有必要补充领奖的情景、自己的外表与内心。习作《逃生演练》,从第一次警报响起的混乱、拖沓写到第二次警报声响的有序、迅速,可是缺乏过渡和衔接,就有必要增加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

删: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内容,重复啰嗦的话,空洞无物的议论,言不由衷的抒情,无中生有的杜撰等。如:习作《我喜欢的一处景物》写的是去武夷山的一路见闻,在武夷山吃什么、住哪里等,这些材料尽可删去,要详细写攀登天游峰、游览九曲溪、观赏一线天等。习作《记校运会》,结尾写道:“这届运动会结束了,我们又期待着下一届运动会。”这样画蛇添足、可有可无的结尾要毫不足惜地删去。

调:就是要按一定顺序写,调整思路,调整语句,使之更合逻辑,更合情理。习作《醉美乡村》中写道:“里面是许多酒缸,房间里摆满了一缸缸用葡萄酿制而成的葡萄酒,我仿佛看到了酿酒工人正忙碌着。另一个房间陈列着酿酒的器具,上面还标注着酿酒的步骤,我闻到了阵阵酒香,这是就令人难忘的‘醉酒坊’。”这段话顺序较乱,应按“刚到门口——走进门——左边房间——右边房间——联想”这样有序叙述。于是改成:“刚走到门口就闻到阵阵酒香,走进门便看见许多酒缸,左边房间摆满了一缸缸葡萄酿成的酒,右边房间陈列着酿酒的器具,上面还标注着酿酒的步骤,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酿酒工人正忙碌着。这就是令人难忘的‘醉酒坊’。”

改:主要从题目、字、词、句、标点等处着手,把平淡改为精彩,把普通改为感人,把叙述不明改为语意明确,把条理不清改为文从字顺。如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第二段末句原来是“帝国主义者的想法完全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他就是詹天佑。”现在改为“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从个体到群体,意味着詹天佑不仅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修筑京张铁路优秀团队的代表。像这样课文精彩的改动要让学生品读,品味出语言的魅力。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习作不厌百回改。教师们要引导学生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通过经常性的自改、互改,养成习惯,形成能力,终生受益。

[1]张田若.叶圣陶关于小学自主读写教学论述[J].小学语文教师,2017(2).

[2]王宗海.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豆腐习作作文
学做豆腐
二十五,打豆腐
拌豆腐三春不忘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