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杰
山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张掖7341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通过布鲁氏菌(Brucella传播导致的一些慢性、急性,在人群和牲畜群体中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划分为B类动物疫病。现行的我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布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并且该病也是我国传染病法中规定35种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我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细菌性职业病之一。它是一种职业病中自然疫源性疾病。布病在家畜猪羊和牛之中最常发生,并传染给人或其它临近动物。主要临床症状为胎膜发炎、生殖器官发炎,导致不育、流产等各种组织的局部性病灶。人类感染布病主要表现临床急性期发热、睾丸炎、关节炎、多汗、肝脾肿大等症状;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类似神经官能症,而且发病病程较长,极易复发。
从目的掌握资料看分析,根据甘肃省山丹县现今布鲁杆菌病流行状况,为制定布病检测防治措施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采取询问座谈等检测方法来对血清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居民中布病测试虎红平板试验呈阳性率为7.3%。②用问卷调查方法数据表明,有布病感染症状的居民53人中感染比例2.65%。③居民中牧民感染率最高达到13.24%,且其感染率逐年上升。④布病发病年龄段20~60岁之间居民,占总人群的78.61%。⑤对于患者男女比例调查发现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约为2.90∶1。山丹县居民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的现象。特别是对从事放牧工作牧民必须加大宣传教育,更要加强动物情疫监测上报系统,坚决杜绝布病带菌牲畜新输入,日常做好病区中患者的管理、治疗,对人间布病的流行严防严堵。
多年以来,山丹县县政府鼓励农民群众以养殖业来发家致富,很多的农民群众在出于提高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水平的需求下,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日常农业生产之余,饲养奶牛、小尾寒羊等牲畜,以此借助家畜养殖实现脱贫致富。然而对家畜是否经过检疫的重视度较低。同时由于该县人民普遍从临县购入大批量的并没有经过检疫的患病畜类,增加了传染源,使得疫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生大幅度的扩散化[1]。
山丹县地区人民群众对布病相关的防疫知识十分缺乏,并不能意识到布病危害性,缺乏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更有甚者,人畜同处同一生活空间,生活必须用品共用。在家畜生产时不注重无菌操作,不穿戴专业的防护衣物,接产后没有做到及时的个人卫生消毒清洁,在家畜养殖时忽视对畜栏的清洁和消毒大大增加了布病感染的机率。
地区相关布病的防治工作不仅仅当地政府部门的职责,有效的防治工作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疾病控制中心部门以及畜牧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首先检疫部门应充分的贯彻落实自身部门的检疫工作职能,地区工商部门也应开展对市面中流通的肉类商品的检查工作力度,拓展检查工作的覆盖面和深度。其次基层卫生部门方面,由于缺乏具备专业性布病防治技术的工作人员,整体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再加之经费缺乏队伍建设不稳定,患病后不能够开展有效的救助工作,对布病防疫工作开展带来严重的阻碍作用。
当前山丹县采用布病预防原则是: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免疫健畜、检疫淘汰等综合预防治理措施。
在开展布病防疫工作中,只有对布病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等建立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才能确保工作的开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否则再多的防治措施,不对症、指标不治本,防疫工作也只是做无用之功。在传染源方面:山丹县地区因其畜牧业产业的重要地位影响,传染源多集中在家禽,在防疫工作检查中一旦发现有携带布鲁氏菌家畜时,必须采取深埋、焚烧处理措施,从源头方面杜绝传染源的扩散,同时对处理点开展有效的通风和消毒,最大限度的防止其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在传播途径方面:在分析布病流行学时发现,布病主要是借助可依赖的传播因子中实现,如:动物皮毛、各类型的流产物、乳品等,直接作用于人畜机体的皮肤、消化道等方面进行传播。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应开展对布病流行学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定期开展地区养殖产业中畜群的免疫、检疫工作,指导养殖户开展对养殖场所的改善,并指导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消毒作业。
山丹县各乡镇要根据其现状,从群众思想的调动方面入手,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中,积极利用起当地接受度最为广泛的媒体、报刊等媒介,实现布病防疫宣传工作能够在各人群中的普及,尤其要提高对畜牧业职业人群、高危传染性感染人群的专业疫病防治工作。从思想方面入手使得民众真正了解到布病的危害性作用和消极影响,增强民众防治疫情意识观念。
现阶段,关于专业的布鲁氏菌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现有的疫苗株多为体外培养、不民汉动物体内传代等方法来获取有效的自然突变疫苗株,但是这样的疫苗其对应的功能基因组基础模糊[2]。为人群广泛使用,具有较低的毒力、稳定性特点,能够借助皮肤划痕方法实现对人群的免疫。弱毒疫苗主要在家畜群众使用,如:其免疫方法依赖于人工主动免疫实现,以上各类现行疫苗使用有效的降低了降低人畜布病的发病率,也是目前开展免疫工作和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要辅助措施[3]。
在实践开展对防治队伍的建设工作中,应提高对开展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视,结合地区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多元化学习培训,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力量,发挥其带头作用,以此提升放置队伍的专业性。同时还应增加行业学术交流,充分的将防治工作提升至全新的发展阶段。
布病监测的方法通常是应用流行学分析和调查,采取有周期性、目的性、规划、计划性、长期性检查监测方法,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为正确处理布病的预防、预报、预测提供科学依据[4]。提高山丹县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水平,因此现阶段急需研制山丹县布鲁氏菌病疫情对于多媒体信息采集系统,完善病疫情况数据,并实现数据的有效性、及时性传输,为开展布病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对图形、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各种信息源进行有效处理,增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科技,使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几年来,由于布病疫情在人间和畜间广泛传播,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迹象表明:布病疫情在畜间传播逐年上升,人畜发病率和阳性检出率逐年递增。做好控制布病疫情,防止其蔓延,要从源头上抓起,查找主要原因;还要从教育群众着手,增强其防护意识;严格把好病畜扑杀、免疫、无害化处理、检疫、消毒关以此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姜宇.基于GIS的畜牧疫情预测模型的研究和实现[D].沈阳:东北农业大学,2011.
[2]谢炼钦.动物疫情防控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3]赵汉新.广州市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薛亮.动物疫情信息上报系统的开发及应用[D].沈阳:东北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