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课文之“米” 做习作之“炊”

2017-04-15 11:43张吉全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杰西高尔基小男孩

张吉全

(政和县东平中心小学,福建 政和 353602)

借课文之“米” 做习作之“炊”

张吉全

(政和县东平中心小学,福建 政和 353602)

小学三年级是学段由低段过渡到中段伊始。阅读教学既要训练学生对段、篇的理解能力,又要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习作能力。巧借课文的情节、角色、语言、情境之“米”,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展习作思路、训练语言表达、妙成习作之“炊”,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习作训练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训练

要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写作,就需要教师巧借课文之米,做成习作之炊,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的几点教学思考:

一、借课文之“米”一——情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1]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不懂习作基本表达方法,缺乏主动观察生活、主动体验生活能力。籍此,激发习作兴趣是进行有效习作的关键。毋庸置疑,续编故事,是契合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也是该年龄段儿童所熟悉且热爱的。因其是一种趣味性极强的练习,能较自然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引起儿童的兴趣,激起儿童去创设“答案”的好奇心。提笔续写有一种愉悦感。

如,教学《小摄影师》(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课)一课时,在课文后编排了小练笔——我想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

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在教师引导下,共同交流心得时,都为“小男孩未能完成给高尔基照相的心愿”而深感遗憾!此时,课后安排这样的练笔,无疑是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诉求欲望的。即触发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2]。学生正在“兴趣”点上,此时,笔者巧借契机,及时点拨:“你想怎样表达这个故事?”让学生们大胆设想各种可能结果。学生想了很多,也说了很多。有的还针锋相对地为截然不同的“可能结果”而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这样,水到渠成地激起了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习作兴趣与欲望。

教学 《好汉查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2课)一课时,学生读懂了查理在遇见杰西之后,在整个暑假中,感受到了杰西对他的理解、尊重、信任;并且第一次得到了杰西的父亲罗伯特的夸赞和奖励。这使他决心改掉“调皮,爱搞恶作剧”的毛病。课文最后写到:“告别时,查理握着杰西的手,说:‘杰西,我会做个好汉。’”学生学完课文,被查理的改变而深深感动。

此时,“文尽而情未歇”。借此时机,笔者追问:“明年的暑假,当杰西再次来到小镇,与查理相聚时,两人间又可能有哪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发生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为“可能的情节”各抒己见。此时,顺势而导,学生习作兴趣浓浓,习作自然成为一件快乐的“喜作”之事。

二、借课文之“米”二——角色

课文角色,是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或特定的事物。三年级学生开始由“阅读”走向“作文”,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理解课文中的“角色”,是十分必要的。是确保他们能有效 “续编故事”——因为学生们在一学段所阅读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童话故事”。而对童话角色的认识、理解,是练习“童话式”习作的重要前提。否则,学生容易出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习作茫然感。

续写《小摄影师》,恰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全面理解,对课文角色,即主要人物——高尔基和小男孩的性格特点的准确了解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设想小摄影师第二次给高尔基照相的可能情形,并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

这里,课文中主要角色(高尔基和小男孩)、主要事件(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是确定的,学生是完全可以借用的。这既预防学生出现“无从下手”的习作茫然感,又从根本上消除学生“难为无米之炊”的畏难情绪。并且,在前面学习课文后已激起的“表达诉求”欲望基础上,更坚定了学生急于表达,乐于表达的信心!

在教学 《陶罐和铁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时,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对陶罐不停地奚落,指责,进而愤怒;而陶罐始终是谦虚、和气地辩解。最后,“陶罐不再理会铁罐”。此时,引导学生体会二个角色的对话,想象:此时陶罐心里会怎么想,铁罐心里会怎么想。借助“角色”,学生自然“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实现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乐于去写的表达能力。

三、借课文之“米”三——语言

三年级的单元习作练习,绝大多数都是安排在单元组课文后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与习作”中。在“口语交际”中,多数学生能“说”得多,“说”得好;而写作文时,多数学生却“写”得少,“写”不好。 究其原因,缺乏“书面语言”的系统训练、积累。笔者以为,要改变这一不足,就正如集美大学的施茂枝教授所倡导的:“习得为主,学得为辅。习得是指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自然而然地、无意识地领悟到写作方法和规矩,获得写作能力;学得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活动,达到对写作方法和规矩的掌握,获得写作能力。但仅凭习得是不够的,写作教学还必须依靠有意识、清晰化学得来推动。 ”[2]

在《小摄影师》一文中,“对话”是课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人物的性格特点(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爱,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礼貌)、事件的经过,都是以人物间的“对话”来展开与体现的。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对话的内容”,是练习、积累和发展“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3课)这篇课文,它所写的内容是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按照“总述—分写—总述”的结构安排来表达。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体会这种语言表达的特点。同时,在本次单元习作主题——“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加深体会。离笔者学校三千米路程,有一片原始楠木林(3A级风景区),所有学生都有去游玩过,这是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笔者就与学生商定,本次习作就写大家最熟悉的家乡的楠木林。如,学生吴坤杰的习作片段:

走进楠木林,迎接我们的就是那些高大挺拔的“哨兵”,它们彬彬有礼地迎接客人们。

……

我又继续前行,“沙——沙——”,是什么声音?我细心的寻找,慢慢地接近了发出的声音的地方。啊,原来是两只小鸟,在离我不远处的小树上跳动。

这两只小鸟,就像一对“夫妻”,丈夫好像在说:“亲爱的,你看,这风景是不是很美呀?”

老婆回答说:“是啊,这风景确实很美。”

说完后,它们就“拥抱”在一起。

我正津津有味的盯着,那两只小鸟似乎发现了我,就一起飞走了。

……

观赏完楠木林,我终于明白了,这的确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第一楠木林”。

当然,“语言”的表达是丰富多样的,是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而灵活选择的。对于学习作文伊始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巧借文本的“语言”,进行针对性的“表达”训练,是契合“语文教学的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3]并在今后的习作实践中不断强化、巩固,形成言语技能。

四、借课文之“米”四——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课文阅读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学生切身体验的“境”,在这个“境”中,学生被激起的情潮正在高涨,倾诉的欲念正在叠加。此时,引导他们提笔“叙我心、抒我情、描我景”,实话实说,趁“热”而作,习作热情融融,习作情感淙淙 流淌。

续写《小摄影师》的习作练习中,孩子们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与创造潜能是那样的惊人!

如,葛立盈同学习作片断:《病中照相》

高尔基等了一天又一天,就是不见小男孩的身影。一天,高尔基意外收到了小男孩的一封信,信上说:“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生病了,不能给你照相,很遗憾!我现在住在医院里……”高尔基看完信后,马上叫秘书去买一束五彩的鲜花和一篮新鲜的水果,然后带上装好胶卷的照相机,亲自去医院探望小男孩。当高尔基高大瘦削的身影出现在病房门口,对着小男孩微笑时……

多么大胆的想象!多么新奇的视角!能创造性地兼顾高尔基的角度来续写故事。为续写故事,自拟的题目是多么的熨贴啊!(注:该生体质欠佳,常请病假,本期开学,刚从外地住院返校。这何尝又不是她真实生活的一种映射?)何谓“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心”,这就是诠释!

总之,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巧用课文内容,经常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写”的练习,既能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发展。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

[2]施茂枝.课例中的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227.

[3]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G623.24

:A

:1673-9884(2017)03-0032-03

2016-12-30

张吉全,男,政和县东平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杰西高尔基小男孩
“聪明”的小男孩
一条被熊贿赂的狗
小男孩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萌萌哒的小男孩
会交朋友的杰西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巴黎再续前缘
希腊情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