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2017-04-15 11:43:37谢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环节心理健康课程

谢珺

(仓山区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7)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谢珺

(仓山区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7)

心理健康教师上课多依靠地方性教材,或在网上寻找素材加以修改,大多数时候则需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设计课程。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思路,则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结合其“起承转合”的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小学心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起承转合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开始向基础教育倾斜。国家陆续推出了许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制度,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但由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缺少一个权威的、专门的教材及教学提纲。心理健康教师上课多依靠地方性教材,或在网上寻找素材加以修改,大多数时候则需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设计课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则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保证教学设计的质量。

一、选定教学主题

万事开头难,面对学校的课时任务,选择什么主题,确立什么目标至关重要。而主题则需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有关规定,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在有充分的理论背景支撑的情况下进行确立。[1]其中,主题越贴近生活、越切合实际,设计出来的课程就越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和需求紧密结合的学科,选择好课程题材,可以很大程度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充分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选定主题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观察提炼法

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健康教师应具有一双深入观察的双眼,用心关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容易遇到的心理困惑等。将这些观察到的现象,或在个案咨询时遇见的问题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心理健康课的主题。以笔者在仓山区实验小学教学为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观察到,三年级的个别男孩子开始会互相攻击别人隐私部位,把这当做一种游戏,使对方受伤。小学三年级正是处于性发育的初期,需要有人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懂得保护好自己,同时避免伤害他人。因此设计出了一节名为“身体上的秘密花园”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二)调查搜集法

教育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十分必要。特别是小学生到了高年级,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拥有更强烈的自主选择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课程主题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能最大限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课程参与度。因此教师在确立主题时,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调查问卷、QQ、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各种形式发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教师选定的几个主题交给学生投票,最终选出适合该班级学生的课程主题。

二、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基础,犹如巨轮的龙骨,贯穿着整节课,同时也是课程的依托和骨架。教师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遵循“小目标”原则。教学目标应该是黑夜里的灯塔,在迷雾中熠熠生辉,清晰指明课程前进的方向。而不是一座城市的灯光,虽光彩夺目,但越是前行越会让人迷失方向。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从小处着手,一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关注一个心理辅导点。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清晰明了,直指核心,教师也不会在教学环节中无所适从,思路混乱。如笔者在设计“身体上的秘密花园时”,将目标定为——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找出身体上绝对不能碰的地方。将性心理内容细化,从生理上让学生体会到隐私的含义,进而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由于目标小而细,在之后的教学设计时便可做到中心明确,环环相扣。

三、制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堂心理健康课的灵魂,就像演员的剧本,演说家手中的手稿一样,是教师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因此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堂课是否达到了教师确立的目标,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环节设计中,就课堂环节的设置,教师们多采用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形式。

并列式即各个环节是呈相互并列的关系。如义序小学陈煜彦老师在一堂名为《打开创新之门》的小学心理健康课中,教师设计了3个环节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即:1.创新的第一把钥匙:多角度看问题;2.创新的第二把钥匙:大胆想象;3.创新的第三把钥匙:突破定势思维。这三个环节相互并列,共同组成了创新的元素。如此设计的好处是将一个复杂的元素拆分成若干简单的元素,逐一突破。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将课程简单化,从而达到教学设计时确立的目标。

递进式即各个环节呈现的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如笔者在《学会合作》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的环节设置则能充分展现这种设计形式。课上教师以合作为主题,设计了3个环节来让学生学会合作:1.暖身游戏:五指操。让学生从手指间的合作开始体验合作。2.游戏:坐地起身。即两个人一组,背对背的坐在地上。然后在手部撑地的条件下,相互支撑着站起来。该环节将合作进一步升级,由手指间的合作发展到两个人之间的合作,并从中引出合作的方法。3.游戏:同舟共济。以10人一组为单位,全组人员必须用各种方式全部牢牢地站在一张4开的报纸上。该环节从2人合作又升级成多人合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合作的意义,总结合作的方法。递进式的好处则是由浅入深的环节设计可以使学生对一个复杂的知识点的理解,如雨水浸润大地一般润物无声,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消化。

而这两种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孰强孰弱、孰好孰坏的差别。环节设计的选择主要还是依据教学主题的特性来确定。若主题意义明确,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则适合用并列式;若主题要素较单一,但意义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的,则适合用递进式。

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在定好主题、目标,选定环节设计结构后,又该如何构思环节呢?古人已经用他们的智慧告诉了我们。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中有云:“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曾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2]笔者认为“起承转合”四字所代表的,不仅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或文章的一种写作手法,也能表现在课程的设计上。这也是笔者将之引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所要探索的部分。

(一)起

起,即为起始、初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上体现在课堂起始的暖身部分。“起要平直”即暖身游戏部分不需要太隆重或复杂,用时不可太久,以引起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但不可喧宾夺主,用太过复杂的环节作为课堂起始的暖身活动,会让学生将太多注意力消耗在这个环节上,削弱了之后其他环节的效果,也增加了后面环节的难度。“起者,起下也。”也就是说好的暖身部分,不仅能成功引起学生兴趣,还能引出主题。起到“启下”的目的。如小学心理健康课《身体上的秘密花园》中,暖身部分为游戏:花儿碰一碰。要求学生们两两一组,跟着教师的节拍轻轻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互相拍打对方身体的各个部位。而教师在喊口令时,有目的的让学生从碰触对方的四肢,到躯干,再到身体。让学生感受到,有些地方是不喜欢被别人碰触的,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二)承与转

承,在写作文体上本指事情的发展。转,则指故事的高潮或转折。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笔者将其理解为课程发展的两种形态。“承”即为课程中节奏较平缓、安静的环节,如一些学生讨论、分享等学生参与人数较少的环节。“转”即为课程中较活泼、热烈的环节,如一些需要较多学生共同参与体验的游戏环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高强度或高度兴奋的工作只能持续较短的时间。课堂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整节课的环节设计都是各种需要动用体力或脑力的活动,学生和教师很快就会疲劳,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而如果整节课的节奏都十分平缓、安静,则较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应该注意动静结合,让课堂节奏抑扬顿挫,或承或转,皆顾兼趣。如笔者在“学会合作”一课设计中,第一个环节是暖身游戏:五指操,这个游戏需要学生用双手配合教师的口令做动作。这个环节全体同学都有参与,且节奏比较欢快,将课堂气氛整个调动起来,这是“起”。第二个环节则是视频欣赏《千手观音》,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合作无处不在,及合作的重要性,课程还是进入到“承”。这样设计一来紧贴课程主题,二来也是让学生暂时先静下来,做一个思想上的沉淀,为后面即将开始的主要活动积蓄力量。第三个环节是游戏:坐地夹球起身。即两个人一组,背对背夹球坐在地上,在手不撑地的情况下从地上站起来。环节进行到“转”,班级气氛开始逐步活跃。由于之前一个环节已经让学生的情绪保持平静,在这个环节开始时,他们能更认真的倾听规则,思考该如何进行游戏,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环节中来。

(三)合

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3]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合”代表着课堂进入尾声,或总结课题,或升华主题,或抛砖引玉,引出下节课程的内容。正如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说的那样:“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教学设计中“起”和“合”应相互呼应,收尾相连。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出来上下勾连,一脉相承。

结合这一原则,笔者在设计心理健康课时,在结尾部分喜欢设计一个环节,能让学生将之前环节中吸收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如在《我的时间我做主》一课中,学生们已经通过各个环节,总结了支配时间的方法,分别是:专心致志、充分利用以及把握顺序。笔者在课程即将进入尾声时设计了一个名为“忙碌的小米”的环节,列出了小米上学前要做的事情,然后请同学们结合之前学到的知识,帮助小米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并做到综合运用,学生在课后如果真正遇到类似问题时,便自然能应对自如。生活不会像教师设计好的情景一样,将一件事的各个元素单独提取出来,教学生们如何解决,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运用到生活,而不是纸上谈兵。

[1]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裴英磊.浅谈议论文写作中的起承转合[J].文学教育,2014(12).

G420

:A

:1673-9884(2017)03-0110-03

2017-01-09

谢 珺,女,福州市仓山区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环节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