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文本助推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2017-04-15 11:30苏鹭红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文本课文

苏鹭红

(厦门市禾山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9)

单元文本助推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苏鹭红

(厦门市禾山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9)

针对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在单元文本教学方面的一些常见做法,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写作能力无法有效提高的现状,教师期望加强对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各册课本的单元文本的研究,能挖掘教材精髓,充分借助单元文本,通过日常的语文教学,引领学生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写作技法,螺旋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写作的素养。

单元文本;写作能力;提升

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两大支柱。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往往存在以下情况:教学中以阅读教学为主线,写作教学穿插进行,时断时续,以致依附于阅读的写作教学常处于随性的、无序的状态;对于教材单元文本的研究不够透彻,忽略了阅读和写作的有机联系,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严重脱节;单元教学基本流于“单篇课文的简单相加”的形式,即教读课详讲细说,自读课放任自流,缺乏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缺乏写作技巧的系统、有效指导,作文教学很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写作能力无法有效提高。[1]

鉴于以上原因,加之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特定的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大大超过本地常住人口,不少学生家庭的读写教育严重缺失,目前,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极为薄弱。教师期望加强对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7-9年级各册课本的单元文本的研究,充分借助单元文本,通过日常的语文教学,螺旋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写作的素养。

一、加强对单元文本的研究,提升写作指导的示范性

即主要从各册单元入手,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充分领悟教材意图、文本精髓,从单篇课文走向单元群文,进而提取各单元的共振点,从而提升写作教学指导的示范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方面:应认真研读单元各篇课文,抓住文本特点,把握文本精髓,指导学生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凭借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正如《课程标准》中“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2]

新版的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多从内容角度设定主题,体现人文精神,而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写作教学时,则是要在现有单元文本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单元阅读教学的共性特征,把散乱于单篇文本中的“共性”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形成单元整体合力,从而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教材与教学,形成专题式读写结合的新思路。因此,教师就必须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本单元各篇课文的文本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分析写作技巧,探究选材方式,汲取其精髓。[3]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生感悟”单元各篇课文的写作技法:

《紫藤萝瀑布》:写景状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短文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采用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悟出生活哲理。

(二)文本方面:从单篇文本走向单元群文,提取单元的共同点作为范例

也就是结合单篇文本的共同特点及教学中课后练习安排的任务来确定写作教学目标。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篇文本都描绘了自然景观,都恰当运用了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都是通过几幅画面描绘出自然景观,抒发了独特的感受。

在通过本单元单篇文本阅读的教学,联系课后练习,可以提取本单元文本的共同点为:

1.学会从生活中取材,抓住景物特征,体现其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运用贴切的动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角度、多层次描绘家乡或校园的某一景观,状物抒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架设文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桥梁

之所以要巧借单元文本,是由于学生阅读的匮乏,写作方法的缺失,而单元文本教学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迁移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内化情感的目的,因此除了考虑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更重要的还得落实到“怎么写”,即要通过恰当的指导训练,来架设读与写的桥梁,开创学生写作的新天地。因此学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那么该“怎么写呢”?笔者觉得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加以引导:

首先,内容上:先由片段的学习写作到单文的写作;再由单一技法的学习、指导到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

以初一上册为例,在进行第三单元“描绘自然景观”单元导写设计时,首先指导、要求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字,不少于500字。”由片段写作到单文的完成,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方法。而第四单元“抒写人生感悟”单元,在精读课文重点,明确写作技法后,导写设计要求:模仿、借鉴本单元的课文的某些写法,选择一种你熟悉和喜爱的花木,认真观察、体会,通过描写突出其特点,并尝试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以小见大中的一种写作手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字数在300字以上。

其次,形式上:由模仿、借鉴到有独特个性的创新。日本已故的著名文艺评论家小林秀雄曾说过“模仿是创造之母”,其实,模仿并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要从根本上开始彻底的模仿。优秀的模仿,一定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事实上,极少有创新是凭空产生的,也只有极少的创新是靠天才来推动的,绝大多数的创新,恐怕都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这就需要从模仿开始。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艺术表演描写单元,教师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可以从结构上指导学生模仿、借鉴写作方法和技巧。具体模仿、借鉴指导如下:画出《安塞腰鼓》《口技》和《观舞记》的结构图,可以得到如下的写作启示:《安塞腰鼓》和《口技》的结构很相似,都是按照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顺序来写的,可以模仿、借鉴;描写表演过程既可以学习《口技》按时间顺序写表演的内容,也可以学习《安塞腰鼓》分别写表演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场面、声音、姿态、表演者等;《观舞记》写表演的过程只有11到18自然段,冰心写卡拉玛姐妹的表演主要展现舞者的服饰和动作姿态;这三篇文章在写表演开场前都创设一种或安静或肃穆的氛围,这也是可以模仿、借鉴的。然后再在模仿、借鉴基础上指导学生修改,内化,进而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三、加强写作指导的系统性,注重写作指导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一)通盘考虑单元文本位置及其承载任务,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螺旋提升写作能力

基于课标,对不同学段(册)、同一文体(类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通盘考虑,重新整合,形成合理而有梯度的训练点,7-9年级阶段性目标逐渐提升,螺旋提升写作能力。即教师在进行单元写作教学,考虑、提取单元共振点时,还得通盘考虑单元文本的位置及其所承载的任务,因为文本编入课本成为课文,就承担起了训练特定语文能力的任务。例如:在进行写人叙事类的单元专题式读写结合写作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文本特点,还要尽可能在单元甚至学期、学年、学段的框架下进行单元写作指导设计。例如:同为写人叙事单元,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读写训练时,作为初一学段,该单元的学习目的在于“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因此在设计该单元专题式读写结合导学材料时侧重于事件的拣选、叙写,主要指导学生学习写作一事一悟型记叙文;而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人叙事单元设计时,针对该单元各课的文本都是属于复杂的写人叙事类记叙文,单元的学习强调“要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再联系初二学生所积累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和能力,则将该单元的专题式读写结合共振点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扣紧一个中心选取多件事件,在叙事中抒发情思”的写作。

(二)在进行单元写作指导时,还应注重写作指导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课程论之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就提出,在编制一组有效地组织起来的学习活动时,必须符合连续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如果认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是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在课程安排上,单凭少数的几次练习就指望学生掌握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创设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反复地、连续地学习、练习这些写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宗琪.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5).

[2]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3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平树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教与学[J].中学课程辅导,2015(9).

(责任编辑:石修银)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