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五常大米产业优势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

2017-04-15 10:36五常市人民政府
奋斗 2017年2期
关键词:五常市项目区示范区

五常市人民政府

发挥五常大米产业优势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

五常市人民政府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最南部,市域总面积75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8万亩,其中水田210.7万亩,全市年产水稻12.5亿公斤,商品量9亿公斤,是全国单季水稻生产第一大县,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常大米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称为“中国最好的大米”。近年来,五常市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举措,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推动水稻产业升级,加快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五常现代农业发展。

打基础 破瓶颈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灌溉面积40万亩,辖龙凤山、志广、卫国、常堡、安家5个乡镇,是五常优质水稻核心产区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但多年来该区域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灌排系统不畅通;水田机械力量不足,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缺少市场竞争力等,制约了水稻产业发展。

2013年,五常市委市政府规划将龙凤山灌区沿安石路一带沿线50公里水田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大规模整合资金,高标准规划设计,从上游至下游集中连片推进,全面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百万亩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布局,五常市农发办超前谋划、精心设计,积极争取省、市农发资金重点支持,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累计投入农发资金1.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5万亩。项目区集中流转土地6.4万亩,便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建成后的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区内给排水渠系全部提档升级,水利构造物完善配套;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新组建水田农机合作社2个,对水田农机装备进行了全面更新换代,购置大中型农机具53台套,配套农机具68台套,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水稻产品实现了优质、安全、高效,项目区坚持“三不三增”,即坚决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坚决不使用化肥、坚决不使用化学除草剂,增加人工除草投入、增加高端“投入品”投入、增加科技农艺,使五常水土气环境及“稻花香2号”品种优势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生长效果,确保了稻米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开发改造后的项目区,水稻平均亩增产80公斤,累计新增优质水稻920万公斤,新增产值736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强龙头 联基地推动五常大米产业升级

近年来,五常市大米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有稻米加工企业近500家,其中年加工3万吨以上企业有295家,但同时各类规模小、加工水平低,或购进劣质米的小加工厂也不断出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财政补助、贷款贴息资金,重点扶持年加工5万吨以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重点扶持位于优质水稻项目区并与当地农户建立订单合作关系的中型稻米加工企业,努力增强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和原产地就地加工转化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其市场竞争力,逐渐淘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企业。

2013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资金2100万元,先后扶持了金福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粮集团美裕公司、葵花阳光米业、黑龙江金禾米业有限公司等7家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和当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加工企业,促使企业贷款投资10多亿元。金福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经农发资金支持,目前已有自动化大米加工生产线3条,仓储能力6万吨,年加工稻谷30万吨。企业通过引进日本佐竹等先进生产设备,不断提高水稻精深加工生产水平,开发出鸭稻鲜芽米、欧盟有机米、有机鲜芽米等系列高标准精米和稻谷油等4个系列30多个产品,创建的“乔府大院”“乔府君道”等系列品牌获得“全国粳稻米产业大会金奖”。2015年企业资产达到2.02亿元,年创销售收入4.42亿元,利税3200万元。同时,公司以当地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为基地,出资1318万元入股,组建了王家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736户4.28万亩土地入社,建立“公司+农民合作社+基地”模式。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产品统购统销,年终社员土地保底,并实现二次分红(高于市场价)。由于合作社模式新、效益好,又吸纳周边4家规模合作社入社,组建王家屯合作社联合社,并实现统一经营方式,统一分配机制,将入社水田分区作业、统一作业标准。目前,合作社水田经营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欧盟有机种植1万亩、鸭稻共作1000亩、中国有机种植3.5万亩,绿色种植5.4万亩,全部选用优质的“五优稻4号”水稻品种,优质良种率达到100%。2015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10105万元,总盈余5956万元,每元出资额回报率为0.2775元,国家投资平均量化后户均5769.06元,成员出资分得1605万元,亩均分红1643元,比入社前农民每亩增收400多元,带动农户635户、1905人,人均增收6900多元。

塑品牌 拓市场打造“物联网+”新模式

五常大米先后荣获产地著名商标、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中国驰名商标,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称号,五常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2015年,五常大米被评定品牌价值人民币425.92亿元。但国内市场上流通的五常大米总量是五常大米产量的10倍,作为黑龙江农产品的金字招牌,五常大米正受到侵害。

2014年,经哈尔滨市和五常市政府,以及省、市农发办的共同考察研究,决定建设五常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物联网项目,这是哈尔滨市乃至全省首家用农业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的项目。项目总投资3050万元,其中,中省农发投资2000万元,哈尔滨市农发投资450万元,五常市本级财政投资600万元。2014年开工建设,2015年全部完成建设任务。目前农业物联网项目已经实现了对水稻生产全程监控、田间管理远程控制、农业技术远程服务及五常大米全程溯源防伪。

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主要包括“六大系统、四大平台、两大应用”。六大系统包括农机监测、畜牧环境监测、水利GIS监测、水产监测、病虫害监测、专家库监测系统;四大平台包括水稻溯源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电子信息服务、政务资源服务平台;两大应用包括平台手机监测APP和虫害手机监测APP。项目通过建设遍布全市的163个监测点,将病虫害、田间水位、水质、视频等多种传感器安置于田间地头,实现对大田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收获、运输等信息汇集、传输、分析、决策等功能,让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截至目前,已有26066户农户下载使用了手机APP,享受专家在线服务。在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轻点鼠标,24个乡镇163个监测点的50万亩稻田实景一览无余。每个监测点配备了农业气象监测仪、虫害监测器、高清摄像头,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太阳能供电系统及无线传输系统,实时监测田间气象信息、虫害信息和作物视频图像。实现了对全市农业生产自动化监测、精准化作业、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信息化服务。

随着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的进一步完善,又建立了五常大米溯源防伪查询平台,可以对市场上任意一袋“真正五常大米”实行“三确一检一码”查询。即确地块、确种子、确投入品,检质量,标识溯源防伪码。同时,五常市政府建设了“五常臻米网”,通过全程监控的方式,把农户从育种、种植、收割、加工等全过程,全部录入水稻溯源系统,经大米检测中心抽检合格后,用地块面积核算出水稻产量,按产量发放粘贴“博码”防伪标识。市场用户通过五常臻米网查询,防伪“博码”才会被激活,大米生产加工全过程一览无余,真伪一目了然,用户可放心购买。这样无形中提高了五常大米的市场价格,仅此一项,全市预计年增收20亿元。五常市还将通过吸引阿里巴巴、京东众筹等知名电商入驻,共同擦亮“五常大米”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温润泽wenrunze@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五常市项目区示范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五常市人民政府:品牌引领五常大米产业新形象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谈五常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因素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五常大米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