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把握的四个维度

2017-04-15 09:38:16陈和心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学法课文

陈和心

(南靖县第三实验小学,福建 南靖 363600)

阅读教学应把握的四个维度

陈和心

(南靖县第三实验小学,福建 南靖 363600)

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课堂,从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引导阅读学法的迁移、创造阅读实践的机会、强化阅读质疑的点拨等四个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传授;迁移;实践;点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中起着关键作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阅读水平。如果小学生对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简单的问题,是十分令人担忧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论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

课标对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将阅读的方法科学地传授给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意义。[1]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通过最佳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阅读方法,从而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实践探索中领悟阅读方法。例如,在培养学生学会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内容。起初,学生对什么是重点词还不够明确,应及时教学生找出重点词的方法。1.根据课后生字表来找重点词。2.根据课后习题来找重点词。即课后句子中带点的词。3.根据课文内容来找重点词。即能够表达段落的中心意思的词。找出重点之后,不仅让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还要求说出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你知道什么看出了什么,这样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练习应用及时内化,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其次,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与课文有关的句子,通过对句子的分析理解,更快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引导学生抓住时机向榜样学习。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对教师的模仿更为突出,笔者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教师的示范并及时指导学生。以朗读教学为例。教师深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因此笔者注重教师的范读。在备课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范读,使文章的感情融汇到学生的情感当中,使学生的脑海里能够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景象。学生在朗读中模仿教师的语气,朗读能力在教师熏陶下逐步提高。如《怀念母亲》一课,教师的范读加上配乐,真挚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朗读就能入情入境。

二、引导阅读学法的迁移

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2]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阅读规律、学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实现方法迁移,将所学到的知识、学法进行综合运用,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学法去探求新知,使学习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篇章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同因素,或内容相关,或结构相像,或语言相近。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让学生总结规律,用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后一部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时,五个自然段内容相关,结构相近。每一自然段都是抓住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来说明介绍。教学中利用这些相同的因素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学习第一段时,让学生领会内容,理出思路,抓住重点,并辅以板书。学习第二到五自然段时,指导学生应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实现迁移。[1]即将已学到的阅读学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同样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要长期的训练,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

三、创造阅读实践的机会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为了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还注重在教学中多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具体体现在第一课时当中,自学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先小声朗读课文,然后按规定的符号画出生字新词,再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其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划分段落层次,并把主要内容及段意批注在书本上。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义理解课文内容,要求应用抓住重点词义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整个自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三多”,即多读,多想,多划。要求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必须动笔,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汇报评议自学所得。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意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汇报以下几个层次:第一通读全文,汇报生字、新词。第二汇报主要内容。第三说说怎样划分段落,说出每段的意思,并说出划分的依据。第四汇报每个段落当中,各个层次的意思。第五汇报重点句子的理解。在汇报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同学意见并及时评议,提出不同的看法,或对于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学生在汇报过程中随时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小组单位,进行讨论评议,教师适当点拨,最后让学生总结全文: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朗读全文?学生参与了阅读的整个过程,而且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增进学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作用。

四、强化阅读质疑的点拨

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之后,并不是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引导,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要讲在点子上,点在关键处,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学生在理解最后一段的写作思路时有些困难。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分三个自然段来写呢?为什么要喊这样的口号?“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及时启发引导、点拨,围绕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按什么顺序来写,学生得出结论:“打倒帝国主义”表现对敌人的恨,“中国共产党万岁”表现对党的热爱和忠诚,这种爱与恨,是五位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学生的话语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点明文章中心。理解了写作思路,自然而然地为背诵开启方便之门。如此及时强化点拨,既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由此可见,教师的点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使学生心神领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阅读兴趣,广泛阅读,积累词语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学法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4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