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偏瘫对比观察

2017-04-15 07:42赵彩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偏瘫脑梗死康复

赵彩云

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医院,黑龙江密山 158300

脑梗死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脑组织缺血性病变导致的,患者在临床中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偏瘫等症状。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脑梗死偏瘫发生率逐渐增高,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因此,在临床中,怎样减少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医中通过康复治疗方法的构建,可以提高治疗的总有效性,并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对中医康复治疗在脑梗死后偏瘫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为51~62岁,平均年龄为(61.23±1.03)岁,右偏瘫患者26例,左偏瘫患者21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52~61 岁,平均年龄(60.12±0.98)岁,右偏瘫患者 22 例,左偏瘫患者25例。纳入标准:患者经头颅CT以及MRI确诊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无并发症、无障碍现象。所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心、肝、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偏瘫位置等一般资料统计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医治疗方法,保持体位,进行肌力功能的恢复训练。

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如下:①肢体功能位的建立。在患者入院之后需要进行肢体摆放功能位的确定,并有效避免屈曲及下垂的现象发生。②中医康复功能锻炼。在患者梗死出现后的3 d到生命逐渐平稳期间,给予患者肢体恢复理疗,如中医领域中的针灸、穴位按摩等,2次/d,30 min/次。③上肢穴位按摩。治疗中要求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在患者瘫痪肢体中的曲池穴、合谷穴以及内关穴等进行按摩,使按摩不同阶段的病人处于红谷外旋状态,并依次进行伸展运动、内收运动、外旋运动以及内旋运动,每处训练50~100次,保障患者肢体康复的有效性。④患侧下肢穴位按摩。取患者仰卧位,在患侧下肢的内外膝眼穴、昆仑穴、承山穴等进行按摩,并对髋关节进行外展运动、内收运动以及外旋运动、内旋运动,每处训练50~100次,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⑤在对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也应该通过对患者的状态给予康复治疗,在进行针灸治疗中,可以播放轻缓的古典音乐,使患者时刻保持放松的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中的依从性,并为整个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1]:显效:患者脑梗死精神评分减少>50%,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有效;患者精神功能减少15%~50%,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与治疗前的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精神功能缺损评定[2]:重型:31~45 分,中型 16~30 分,轻微 0~15 分。

1.4 统计方法

该文所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观察组中显效患者25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5%(45/47),对照组中,显效患者 19例,有效 12例,无效患者16例,治疗总有效率65.96%(31/4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神经功能进行了评分,观察组在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26±1.07)分,对照组治疗前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为(19.23±1.11)分,两组患者的数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精神功能缺损评分为(6.23±0.33)分,对照组为(11.32±0.13)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偏瘫作为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神经损伤造成的。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患者在损伤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以及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价值,通过中医康复治疗,可以针对患者的表现进行治疗方法的确定,以便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3]。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患者属于中风病范畴,通常是由于病人精血亏损、忧思恼怒以及情绪波动导致的,康复医学领域中认为,患者意识清醒之后生命体征区域平稳,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康复护理训练,并恰当的摆放体位,并进行被动按摩,在康复治疗中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构建,并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康复训练,从而防止肢体挛缩,减少非瘫痪侧肌肉萎缩现象的发生[4]。同时,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防止并发症的出现,而且,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该次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9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训练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针对患者的表现进行临床治疗办法的确定,并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梗死后偏瘫症状,降低患者精神功能缺损问题[5]。该次研究中,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精神功能缺损评分为(6.23±0.33)分,对照组为(11.32±0.13)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通过中医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以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康复治疗方法的实施,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汪晗.针药并用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性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7,10(2):228-230.

[2]张建福,梁雪峰,李贞培.穴位注射在脑梗死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7):36-37.

[3]刘玲艳.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0):75-76.

[4]孔慧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2):44-45.

[5]黄凡,邝伟川,周飞雄,等.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英文)[J].上海针灸杂志,2012,10(1):29-33.

猜你喜欢
偏瘫脑梗死康复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