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瑶,金香花,宗可心,张宇晴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手术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1
下肢骨折是各类外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下肢骨、关节及骨骺板等位置,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尽早复位固定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下肢骨折多采用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技术成熟,但是仍离不开密切的手术室护理配合[2]。为进一步提升该类患者内固定术中手术室护理水平,该次研究选取 2016年 3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肢骨折患者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均因外伤导致下肢骨折,经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两组患者中已排除严重神经损伤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不能耐受手术者、麻醉禁忌证者。观察组,男22例,女14 例,年龄 21~62岁,平均(41.52±20.56)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5例,坠落伤10例,暴力损伤8例,其他3例;骨折位置:9例股骨颈、7例股骨粗隆间、5例股骨干、6例胫腓骨骨干,5例髌骨,4例踝部。对照组,男21 例,女 15 例,年龄20~61岁,平均(40.43±20.41)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4例,坠落伤11例,暴力损伤9例,其他2例;骨折位置:9例股骨颈、5例股骨粗隆间、7例股骨干、5例胫腓骨骨干,6例髌骨,4例踝部。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常规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包括患肢固定、营养支持、术中护理、术后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精细化术前准备 严格做好手术室消毒灭菌处理,术前仔细准备检查、清点材料、药品、器械,并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患者入室后,亲切接待,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局部消毒、铺单,告知患者手术基本环节,并强调医护人员将密切关注患者,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手术安全性可靠,使患者放心手术,提高术中依从性。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处理,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按医嘱要求固定患肢,做好手术体位处理,下肢常规性铺巾;按照患者手术要求进行创面、软组织、肌肉层冲洗、消毒,并作止血等处理,尽量控制、减少创面的出血,创造良好手术视野。
1.2.2高效化手术配合 术中,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医生,暴露骨折位置,清理骨折端,牵拉固定骨折端,做好对齐复位准备;配合医生迅速选择、传递器械/钢板,按医生指导处理钢板,协助医生钻孔、上螺丝固定钢板,观察复位效果,清理创面,术毕协助伤口缝合。术后仔细清理创面血迹,检查切口及包扎情况,固定好引流管,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3]。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并发症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率及术后恢复效果。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采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神经/血管损伤,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畸形愈合,2例患肢肿胀,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7/36)。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神经/血管损伤,1例患肢肿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3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8.33%,3/36)显著低于对照组(19.44%,7/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04.26±25.61)min、术后住院时间(5.14±2.03)d、切口愈合时间(13.25±3.18)d、骨折愈合时间(41.25±15.24)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23.22±23.06)min、术后住院时间(7.69±1.98)d、切口愈合时间(16.02±4.13)d、骨折愈合时间(50.03±14.0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骨折是骨科最高发的骨折类型之一,患者多存在骨皮质、关节囊、骨小梁、骨膜、肌肉、神经/血管等损伤,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促进骨折复位,改善局部解剖机构异常,避免引发严重下肢功能障碍[4]。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较为复杂,术中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5]。为此,本院针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手术室护理的特征,针对性总结了一套对应的精细化护理措施,严格把控手术室护理的每个环节。此次研究对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效果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04.26±25.61)min、术后住院时间(5.14±2.03)d、切口愈合时间(13.25±3.18)d、骨折愈合时间(41.25±15.24)d 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23.22±23.06)min、(7.69±1.98)d、(16.02±4.13)d、(50.03±14.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显著提升了手术效率,并促进患者切口及骨折愈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此外,此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8.33%,3/36)显著低于对照组(19.44%,7/36),可知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也降低了护理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内固定术中采取精细化、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手术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患肢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1]任立彦,李娜,肖谦.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7):738-739.
[2]华丽,马灵驭,何燕,等.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69,76.
[3]任乐.浅析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8):132-133.
[4]徐洁,刘美英,蔡红.舒适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疼痛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5):922-924.
[5]江翠金.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