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花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基本逻辑论析
肖春花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和突破,蕴含着深刻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它体现着对党的历史任务、历史方位、现实状况以及执政规律的高度把握,体现着党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理论逻辑性,从而更进一步地体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实践逻辑的重要性。
全面从严治党;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现实发展状况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体现了认识、理论与实践等三大方面的基本逻辑,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历史视野下推进党的自身建设,表明党对政党治理规律、执政规律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深化。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立足于党情、国情、世情的客观判断,是对执政党的历史任务、历史方位、现实状况以及执政规律等方面的深刻把握,充分体现了系统思想理论的现实逻辑。
(一)对党的历史任务的现实认知
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推进“四个全面”的实践发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执政党所肩负的重任迫使党的建设必须更加全面地去落实完善。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对自身历史任务的现实认知,体现了党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与政治担当。十八大党章中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展要求以及历史使命。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党的历史任务和领导地位,社会历史的发展最终让广大人民选择了党的执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带领人民完成不同的历史任务,在接受新的历史任务,继续不辜负人民的期盼,就更应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全面从严治党是立足党的历史任务状况而提出的,是继续带领全体社会成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保障。
(二)对党的历史方位的全面判断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体现了执政党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的判断。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多样化的条件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心和决心。社会转型期,资源自由流动带来的“多变风险”、市场推动的利益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多样化、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化、话语霸权的争夺化、互联网信息的浪潮化,这样的执政环境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不管是西方政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无一遇到过。中国共产党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中辩清现实、认识自身,要求在全新的执政环境中把握“全”“严”“治”的关键步骤,从而适应环境、引领环境、利用环境推动党和国家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宣誓执政党能够在挑战与机遇面前把握好前行道路中的方向标、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继续担负起新时代的任务,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拥护和信任。
(三)对党的现实状况的深刻把握
2015年党员人数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4年末,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计8779.3万名,全国的城市街道有7565个、乡镇有32753个、社区居委会有92 581个、基层党组织有577273个,覆盖率均超过99%。157.9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53.1%,18.4万社会组织已建立党组织,占社会组织总数的41.9%。[2]这足以见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庞大的执政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带领人民奋斗无数个日日夜夜,历经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以及正在进行时的改革时期。发展至今,党员成分、党员数量、党员规模以及党组织的覆盖率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既是令人可观的结果也是令人高度重视的现实形势。这一现实形势给执政党自身管党治党任务增加了难度。党内存在消极办事、贪污腐败、精神不振等现象,同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之风盛行。基层党组织也出现涣散不力、缺失信仰、脱离群众、以权谋私等现象。面对这样的党内现状,全面从严治党志在必行,绝不忽视、恐惧风险危险,直面矛盾,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四)对党的执政规律的准确探析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3]这意味着,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必须始终与人民的共同利益、奋斗目标一致;若政党组织不力、党员腐败不堪、不为民服务,终将失去执政的合法地位和人心的支持与拥护。综观世界各执政党发展情况,墨西哥国家的革命制度党曾辉煌一时,由于其长期的体制机制僵化、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腐败现象频频发生,最终导致党的威信下降;原苏联共产党执政期间更是失信于民,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抗议和失望置之不理,从而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印度执政党丧失政权也是因为不顾百姓生活、不把民生问题放在眼里。这些鲜明的历史性事件充分说明两点,一是唯执政清廉才能长期并巩固政权,二是唯执政为民才能实现长久之道。全面从严治党正是立足世界视野看待自身执政问题,在探索执政规律过程中吸取世界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增强廉政意识和为民意识,提升党的领导力和威信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非常注重理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列宁曾多次强调理论逻辑、理论斗争的重要性,“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也在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不仅要务实党的领导,还要注重理论的内在逻辑性。
(一)务实党的领导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首要逻辑起点是务实党的领导。执政党所制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性、使命性和人民性,坚持党自身的领导。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党内外出现否定党的领导思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5]新时期的发展状况给党的执政任务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与这些新要求和新任务相比,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因而,党的领导要从严抓党风建设,加强党内外的监督,绝不容忍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最终是为了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作为科学理论指南,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二)治党基于全面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理论系统性体现在“全面”二字。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体现在多个层面上,从内容上分析,它涵盖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方面建设的领导,从各个领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从主体上分析,它包括了中央、地方、基层各级党组织等纵向性机构,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党执政的整体合力,也有利于从上到下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从对象上分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普通党员进行教育,“老虎”和“苍蝇”一起抓、一起打,实现治党的全覆盖;从过程上分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管党治党过程中不能忽略每一条战线、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阶段的执政领导;从范围上分析,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深入开展国内的反腐败斗争,还要立足全球视野,建立国际反腐败合作机制,实现治党的零容忍、无禁区。
(三)治党体现于从严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理论重要节点体现在“严”。从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在要求方面。习近平指出:“世间事,做于细,成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6]此外,全面从严治党还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修身和用权。二是严在行动和态度方面。严在管党治党过程中真严长严的行动和敢严的态度,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严惩的尺度不能松,发现一处就要及时查处解决。三是严在制度治党的实践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充分说明从严治党的严格性、严肃性,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性的保证,也是治本之策。总而言之,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从严要求表现在时时刻刻、各个领域。
(四)治党践于在治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作为理论指南,最终落实践行于治理层面。习近平强调:“‘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门、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责任;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敢于执政问责。”[7]这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落实的行动责任是根本的政治责任,党委和纪委都必须严格落实做好责任追究制度,分清治党过程中什么是主体责任、什么是监督责任,敢于较真、见微知著、抓早抓小,敢治、严治、长治,才能不断形成从严问责的严肃风气,从而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有着非常严密的方法论特质。其实践逻辑主要体现在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严明党的纪律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相结合以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等方面。
(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长远之策。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8]思想建党是从党的骨干力量抓起,关乎到执政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必须将其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同时,制度治党能够稳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使党的建设更具稳定性、规范性、科学性和长期性。制度治党是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总结,关乎到执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执政党的纯洁性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供有力的重要保障。思想建党是管党治党的内在基础,制度建设是管党治党的外在保障,将二者高效整合起来。通过思想建党,目的在于提高领导干部、党员的政治觉悟、道德修养以及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通过制度治党,目标在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风气,用制度说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使党的建设既抓牢思想建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又可以打造制度建党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二)严明党的纪律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相结合
纪律与党内政治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没有严明的纪律就难以形成健康的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是守纪律、讲规则。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党风党纪建设,党的纪律是为党员干部设定的基本准则、不能突破的“底线”,防止党员干部违纪现象发展为违法行为,兼顾防微杜渐、从源头上进行有效的遏制。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来防止各种腐朽思想和不利动机的滋生,党内政治生活为党组织教育党员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发挥这一平台作用有利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主要是从政的一个宏观环境,但政治生态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政治生活的稳定和发展。政治生态恶化,将波及到执政党的执政,致使更多贪污腐败现象发生。政治生态良好,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都会得到净化,领导干部也就不敢腐、不想腐、不会腐,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总之,严明党的纪律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科学性落实。
(三)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
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基本方法。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政党的管理,有助于改善政治生态环境、提高领导干部的办事效率。权力不受约束容易造成政府乱想、政权不稳,也就是说,权力没有监督容易滋生腐败,加强执政党的内外监督极为重要。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议上强调监督的重要性,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9]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执政情况下,邓小平总结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实践证明,党在今天依然能够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就在于党内外监督对党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保持执政党自身健康、有序管好用好权力,踏实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制定系统性的党内监督条例,从严监督领导干部,促进党员干部自我提升自律性、纯洁性以及廉洁性的能力。党外监督主要是让党外人士能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通过畅通建言献策的渠道、畅通批判监督的渠道,发挥政治监督的社会化功能。将党内外监督结合起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顶层设计合理效率化。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2]盛若蔚.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779.3万名[N].人民日报,2015-06-30.
[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6.
[4]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5-96.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7.
[6]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40.
[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人民日报评论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24.
[9]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0.
责任编辑:林淑周
D262.6
A
1674-1072(2017)03-017-04
2017-02-22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实践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12BKS001)的阶段性成果。
肖春花(1990-),女,江西赣州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