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研究综述

2017-04-15 05:17牛凯丽
福州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民生思想建设

牛凯丽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研究综述

牛凯丽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民生建设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举措,引起了学界的探讨与研究。当前学术界主要就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形成基础、主要内容、重大意义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理论蕴意和加强对其民生思想的认识。

习近平;民生思想;综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牵着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就民生建设发表讲话,并颁布多项“为民、惠民”的民生政策,形成了其独特的民生思想。学界也就习近平的民生思想开展研究。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加深我们对习近平民生思想的认知,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一、关于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形成

(一)理论渊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要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根本内容和理论遵循。习近平民生思想正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和“生产力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的继承与发展。[2]二是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和理论。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执政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利益大于天,历任领导都将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形成了不同阶段的民生思想观念。毛泽东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民生观、邓小平时期“共同富裕”的民生观、江泽民时期“三个代表”的民生观、胡锦涛时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这些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民生思想和理论为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遵循,奠定了其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3]此外,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些发展的成果同样成为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4]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意义重大,是中国传统治国理念中的重要内容。[5]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其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而其中的优秀成果为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思想理论素材。[6]习近平的民生观正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形成习近平的民生思想。[7]

(二)实践基础。一是对党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指导实践,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习近平强调民生问题应作为群众路线具体实践的一种。[8]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政策的连续性,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对民生工作的重视和在民生建设中的实践,为习近平的民生思想奠定了政策和实践的基础。二是个人工作经历的实践。习近平长期的从政经验及其主政的经历中,对民生问题有过足够的接触和探索,累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9]其在服务人民的从政经历中形成的亲民务实的作风,出身革命家庭又受到革命前辈的熏陶,[10]为其民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二、关于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民生思想是学者们最关注的,也是研究成果最多的一项内容。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学者们认为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一)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也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精髓。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执政以来就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职责确定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困难,走向共同富裕;在党的建设上,习近平也多次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全党各级领导要以负责、担当的态度来为人民办事,处理好人民关心的每一件事。[11]在民生工作中,他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告诫自己和党的干部要做人民的好公仆,树立正确的民生权力观、民生地位观、民生利益观。[12]

(二)明确民生目标。习近平曾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者们多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认为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短期阶段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目标都是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都是习近平民生建设关心的问题。[13]中国梦必须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归宿,而改善民生是对中国梦的最好展现,中国梦的内涵正是以人民幸福为标志的民生观。[14]具体来讲,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目标包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创业、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动住房保障和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为困难群众提供住房的保障、完善各项维护群众权益的制度等。[15]

(三)确立价值导向。习近平强调,解决民生要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有学者认为,民生公平正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强调要关心困难群众,并大力推进新时期的扶贫工作,将财力向农村、基层倾斜,体现了他民生思想中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16]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民生工作与西方国家民生工作的最大区别,中国共产党更是将维护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在民生工程建设中也是多次指出要创新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要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在民生建设方面就是努力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多得、病有所医等。[17]

(四)丰富民生内容。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建设的水平也大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生的诉求更加多元。习近平也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就民生内容进行了拓展和丰富。习近平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民生的范畴,在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上作了新的民生规范,拓展了民生建设的边界,体现了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民生工作作风。[18]还有学者认为,当下中国的民生工作中基础性民生问题例如吃、穿、住、行等已经得到基本的保障和解决,民生安全正成为当下民生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题,习近平抓住了这一民生建设的发展规律,将民生建设的矛盾转移到了民生安全的内容上,在多个场合强调老百姓的平安和安全需要。[19]

(五)坚持科学方法。建立并坚持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特点之一,他多次提及并开展民生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学者认为,习近平民生工作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其将民生问题放在历史发展的维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民生问题是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民生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民生工作中紧扣民生工作的民心本质,将群众的切身感受作为民生工作的评判标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在具体的民生问题解决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从我国的民生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也有学者认为,追求系统性是习近平民生思想中的亮点,也是其民生思想所坚持的科学方法。用系统的视角来看,民生工程包括政治民生、经济民生、社会民生、党建民生等多个领域,具体的就业、教育、住房等民生内容也相互关联。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民生问题,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在顶层设计的层面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正是习近平系统推进民生建设的体现。[21]

(六)树立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具有特色的一种工作和思维方式,也是其民生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学界认为,习近平民生思想中的底线思维最根本的体现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就业、收入、社会保障这些最基本也是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项。[22]坚持底线思维也是习近平民生利益观中的重要内容,民生工作中的底线,就是要坚持勤劳致富、合法致富和共同富裕,坚持底线思维、完善制度,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才能从根本上理顺社会的利益关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23]

还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民生思想最重要的内容是民生幸福观,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回应了民生建设的主体、目标、路径等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体现了他要建设怎样的民生、怎样建设民生等一系列关于民生建设的重大问题。[24]

三、关于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强调,民生关乎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其民生思想蕴意深刻,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一)理论价值。习近平民生思想是伴随新时期的发展状况,总结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5]

(二)实践价值。习近平民生思想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史正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在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始终坚持人民利益大于天。同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习近平民生思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梦,民生建设水平直接关系中国梦的实现。[26]

也有学者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民生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也是民生建设的物质保障,习近平“兼顾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关系”的民生思路对于我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重蹈西方福利国家的覆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我国经济和民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习近平积极推进民生建设,树立公平正义的民生价值导向对我国减少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27]

四、关于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实践

(一)夯实民生建设基础。民生工作的展开建立在相应基础之上,其中经济发展为民生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是破解一切民生问题的核心和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要继续推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也要坚持发展的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民生问题开展。既要保证人民在社会发展中享有最大的优惠,又要以解决民生问题来激活发展的活力。[28]当前我国民生建设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与发展相对缓慢的民生供给之间的矛盾,因此推进发展与民生的共融共生,推进共享发展,实现经济与民生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良性循环。[29]具体来讲,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民生建设,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民生建设当中,形成政府与市场共促民生的良好局面;在民生经济中要努力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民生经济的新局面,发展民本经济。[30]

(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利益调整的过程,当下人民之间利益的不平等是民生建设中的主要矛盾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学者认为,民生问题应当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直接目标,当前一些民生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体制机制的不合理,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革对现有体制机制不合理的顶层设计。[31]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确保民生公正均衡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要重点做到: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弊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确立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公平的人才教育、选拔的体制机制;继续完善分配制度。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32]在操作层面,要树立正确的民生观念。习近平曾指出,民生工作只有大事、没有小事,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树立民生优先的理念,加强党的领导干部关于民生关乎党和国家稳定的认识。[33]具体操作上要转变当下的政绩观,过去政绩考核以经济为最重要标准,导致地方领导忽视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耽误了民生建设的发展步伐,今后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民生改善水平、社会进步等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34]此外,当下我国在民生性公共财政的支出比例还比较小,这直接造成了民生质量总体不高的局面,今后民生工程建设要加大财政投入,[35]同时还要优化财政民生投入的结构和提高财政投入的绩效考核。

(三)守住民生底线。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民生工作的基本思路,也是其民生实践的基本路径。民生本身是具有层次性的,民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生存性的民生、发展性的民生和享受性的民生,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生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生存问题,将生存民生作为当下民生建设的底线,遵循渐进发展的发展道路推进民生工程建设。[36]具体来讲,守住底线首先要落实国家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基本保障,满足全体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要针对弱势群体进行财政和政策倾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程,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总括来说,当前学术界对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实践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客观来讲,学术界对此命题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多处于文本解读阶段。在研究方法上,还需要加强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在研究内容上,需要加强习近平民生思想历史维度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深入研究内容,以便对习近平民生思想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知。

[1][4][7][10]唐业仁.习近平民生思想探源[J].传承,2016(4):77-79.

[2][12]于伟峰,孙兵兵,宋晓霖.论习近平的民生思想[J].重庆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1-34.

[3]韩琳.论习近平的民生观[J].大连干部学刊,2014(7):18-20.

[5][36]林祖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民生思想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5):5-10.

[6][9][11]刘开法.习近平的民生观研究[J].前沿,2013(6):4-7.

[8][27]周蕴蓉.试论习近平民生思想特色[J].求实,2015(8):4-10.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课题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J].党的文献,2015(3):20-28.

[14][23]侯为民.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三个维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七十四[J].前线,2015(2):57-59.

[15][17]刘志明.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6):11-15.

[16][18][20][28]韩喜平,孙贺.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2):14-18.

[19]韩喜平,曲海龙.习近平民生安全思想述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23-127.

[21]钱耕.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独到特色[J].观察思考,2015(9):70-72.

[22][33]李学军.民生工作永远在路上:品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J].政策,2015(7):65-66.

[24]窦孟朔,张瑞.论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J].科学社会主义,2015(5):54-59.

[25]邓孟真,葛莉.习近平民生思想初探[J].企业导报,2016(16):167-168.

[26]侯广章,杨伟锋.守住民生底线创造美好生活[N].山西日报,2014-01-14.

[29]张万连.习近平关于改善民生战略思想论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6(4):12-15.

[30]袁婷.牢牢把握新常态下民生工作的主动权:学习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J].前进,2015(9):30-32.

[31]严运楼.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32]韩喜平,巩瑞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民生导向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5(8):1-7.

[34][35]韩喜平.全面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J].山东社会科学,2014(1):20-24.

责任编辑:林善炜

D61

A

1674-1072(2017)03-013-04

2017-01-09

牛凯丽(1991-),女,山西高平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民生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