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初探

2017-04-15 05:00福州民族中学福建罗源3506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论文

陈 琴(福州民族中学,福建罗源350600)

中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初探

陈 琴
(福州民族中学,福建罗源350600)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在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指导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制作读书文摘卡片;可将论文写作的指导贯穿在课题研究的选题、调查报告设计、实地考察、撰写结题报告等环节中,引导观察生活,开发学生独特的研究个性,让学生发挥、创造,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也为未来的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享受到幸福的教育,教师在指导研究中也可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阅读;论文写作;幸福

幸福是一种愉悦的感受,如果在语文读写课堂上教师苦口婆心满堂灌,学生百无聊赖神昏昏,写起作文挠头不已,绞尽脑汁憋不出,那么,这样的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状况称得上是幸福的吗?语文有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好语文,运用语文,读写能力是语文基本素养的中心,通过多年的实践及近两年的“创新读写教学构建幸福语文”的课题研究,笔者真切地认识到:幸福是师生在教与学中所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是自我实现后得到的一种成就感。只有师生心灵沟通,共同创造才会有幸福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读写的幸福课堂的构建应该走向生命关怀,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那么,多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他的创造力将被激发,他的研究成果将使你为之刮目相看。

一、中学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体系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形成由来已久且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教学的主体——教师角度而言,认真钻研教材,将语文基础知识稳扎稳打短期可见些实效,从学习的主体——学生角度而言,这种的学习是属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谈不上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其创造性。

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俄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苏霍姆里斯基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一文中指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1]在苏霍姆里斯基的观点上,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一种主体性的认知、表达和操作过程,也是一种独立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能动性、过程性、创造性,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育部在2000年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必修课程类型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由学生“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习的方式不再强调独立的思考而可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这些是对苏霍姆里斯基的研究性学习的肯定和发展,这将对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的研究性语文学习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它的意义在于:研究性语文学习转换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模式为先进的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学习语文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其体验成长的幸福感。研究性语文学习使学习者从理论学习走向联系实际,从亲身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语文的能力。研究性语文学习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的理念和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育者的育人成才的幸福感。

二、中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一)将语文学习的自主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对于自主学习,国外专家的界定是分为三个方面的:“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督、评价和反馈;三是对总控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2]

课题组曾设计调查问卷,在全校师生中展开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300份的调查问卷中,有206位同学认为课外阅读不太重要,课外书的作用仅在于满足自我的兴趣,且没有摘录精彩内容的习惯,但是,有270位同学认为经过老师的要求和指导情况会有所改观。很显然,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不符合自主学习的要求的,阅读意识淡薄,缺少阅读兴趣外,需外界监督,属被动阅读,缺少主动。著名诗人艾米丽·狄金森说:“文字煮沸,自有一种芬芳的味道”。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为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习惯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研究性学习是个偏正词组,“其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研究’”。[3]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法,即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强调研究精神,用研究的眼光、态度和方法促进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不是要求学生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而是要他们改进以往被动地接受灌输为主动地探索研究,以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为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学生在自主选定课题之后应有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资料包括:书面的间接资料,含阅读书籍、历史文献以及多媒体素材等;实践的直接资料,含调查、采访、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获取等两类。为了要及时、有效地收集到资料,为收获可观的课题成果,学生应为自己的资料收集活动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做时间上的安排,对每个阶段的读书安排要计划做自我的监督和反馈并且适时调整进度。这将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

对于所搜集到的间接资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作读书文摘卡片。可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1.题目;2.作者(译者);3.书报刊名(即材料出处);4.类别编号;5.内容摘录;6.摘录时间。而对在实施课题研究中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即实践的直接资料应指导学生及时地分类整理。通过分类整理,课题成员可以从中发现在大课题之下的小分项,这将为自己的小课题写作提供选题的参考和撰写小论文的素材,在材料的收集和分类过程中学生将产生论文的初步设想和论文提纲的雏形。这里制作读书文章卡片和对资料的分类整理是科学的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有望养成主动积极的习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研意识,提高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提高独立构思的能力,形成脚踏实地、尊重客观事实、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科学素养。

(二)将论文写作指导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急于告知学生各种写作的知识、概念及它们在教材中的运用而让学生加以模仿运用,美名其曰“指导”,而忘记了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解掌握到迁移拓展的过程。不能用教师自我的思维来局限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

作为一个科学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成果是完成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少则一两千字,多则四五千字甚至上万字的结题报告,对一个中学生来讲是一个大难题。语文教师可以实施研究的过程为载体,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将论文写作的指导贯穿在课题研究的选题、调查报告设计、实地考察、撰写结题报告等环节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学习论文的撰写。

首先是选题的指导。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论文写作的选题应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自己兴趣的课题,将更积极参与到研究中来,更易快速进入到研究状态中去。如《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有一种青春叫汪国真》选题。其次,要指导选择有价值的选题。初做课题研究,学生很容易在选题上贪大求远,不切实际。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的现象和学习的问题中寻求、聚焦对自我的认知与学习有帮助或者对现实生活有一定实用价值,对未知领域有探讨价值的课题。如《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之调查》。再有,要指导选择与学生的研究能力相适应的课题,使课题的研究价值最大化,做到实实在在,不做华而不实甚至急功近利的研究,如《校园早恋情况的研究》等。

其次是引导观察生活,培养多角度思考并提出个性化观点、独到地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完成一篇论文,不是最后撰写总结的时候才考虑如何写,而是在研究的全过程中都在考虑,不断地自然形成最后的总结论文的。一篇论文,观点是灵魂,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都应有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生活,培养多角度思考并提出个性化观点、独到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调查报告设计的环节,可以针对学生设计的调查报告和所调查问题的现状联系不够紧密、不够全面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方向,建议深入生活实际,发现问题,从所调查的对象各方的现状及反应来思考问题,尽量地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多角度看问题和深入分析、探究的习惯;在调查数据或实地考察数据统计、分析时,可引导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可就其所关注的方面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做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怕提出错误的观点也不重复或者盲目认同别人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力求自圆其说,但要避免主观和随意,教师还可引导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对学生有道理、有依据的观点要予以肯定,对学生质疑教师的观点或做法的言行要公正对待,对学生的有个性的、有真理因子的认识要充分地认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开发学生独特的研究个性。

再者是写作论文的指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初中阶段对议论文的写作指导往往受学生年龄阶段特征的限制和课程考查标准的制约未能达到实际的效果,到了高一学习阶段,学生熟悉的仍然是记叙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对中学生来说,论文的写作还处于刚刚接触的阶段,要撰写有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何况是要将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真实、有说服力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虽说经过前期的材料收集和整理可初具论文设想和提纲雏形,但论文中写作内容的选择、论文各部分的事理联系、材料的表述、文章的总体布局和段落的排序衔接等难题都需要教师的耐心、正确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时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使自己的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条理清晰、说理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总之,秉承新课标理念,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创新读写教学,能够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理解、探究,实践中培养自主读写习惯,掌握和运用读写知识,获得无限快乐;学生的论文写作将从理论学习走向联系实际,从亲身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中学实施研究性语文学习的成效与问题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用研究的眼光、态度和方法对教材以及现实生活挖掘、探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将改变以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使学生既能获得读写知识又能了解获得读写知识的方法手段,培养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这将更有利于改善传统读写教学中教与学的主客体的地位,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他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成果很有意义。《校园早恋情况的研究》课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早恋所带来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是非判断能力,正确对待男女同学的交往,一改校园里早恋成风状态,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之调查》选题是针对学校在高一实行课改,推行“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法,引发师生强烈反响而确定的。通过调查研究,课题组得出了结论:“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法,它带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美好的期望,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科作业偏多,学生兴趣不高,又未能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学习效果未必理想等问题,所以不应照搬先进教学法,应依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获得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这个研究成果对学校上层决策产生了影响,是新课改中的有益探索,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性的学习,是其他学习方法的有益的补充和提高,但在具体课程开发上,从目前情况看,中学语文教育在一段时间里比较多地偏向于灌输教育,学生偏重于接受性学习,要普遍实施具有主动性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还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学校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处理,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也需要学生做好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储备,在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激发研究兴趣和信心,获得最终的成功。

陶行知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幸福的教育,也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作为教师,身体力行,行走在研究指导的幸福之路上吧!

[1]周国韬,杨雪梅,王淑娟.与现代教育理论同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55-56.

[2]徐杰.教学艺术技法指南[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158.

[3]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点·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5.

(责任编辑:石修银)

罗源县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度课题“创新读写教学构建幸福语文”(项目编号:wjzx1504)。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论文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