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实习情况调查研究

2017-04-15 13:03王卓君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

王卓君

【摘要】随着近年来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众多的高校均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本文以某高校国际汉语教学研修基地的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个案,从多方面对其教学实习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对现阶段的教学实习和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教学实习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83-03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本文以某高校国际汉语教学研修基地(以下简称基地)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个案,以教学实习为着眼点,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以期对现阶段的教学实习和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该校《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中规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实践可分为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两个部分。“作为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实践能力上体现出更高的要求。实习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二、调查研究的整体情况与分析

1.问卷调查的目的

调查目的是了解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情况,例如调查对象实习前后的反馈情况(原因、作用、收获等),实习单位情况(工资/课时费、授课课时、备课时间、指导老师等),现阶段的规划,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并对问卷所反映的具体情况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了解其影响和意义并提出一些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2.问卷调查的设计与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主要是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以问卷调查为主,以个人访谈为辅。发放方式包括纸质问卷、网络问卷。

3.教学实习情况的基本信息

根据表1,教学实习时长累计达到在四个月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6.19%,四到六个月的占28.57%,七到十二个月的占28.57%,一年以上的次之,占19.05%。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均参与了教学实习,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实习机会。

《方案》提及,教学实习可采取多样化方式,如“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或“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实习”。本次调查中,61.90%在重点实习单位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上海中心(CIEE)实习,另有法国里昂商学院上海项目、东方汉韵语言中心(其中1位同时在以上两个单位)、对外汉语学院等不同单位,呈现出了多地多单位多样化的特点。

以CIEE为例,教学对象主要为来自美国的大学生。该项目的课程可分为生词、语法课和课文、活动课。在笔者所任教的五年级快班,每天1-2课时学习内容是生词、语法,3-4课时是课文、活动。经访谈得知,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表示通过在实习单位这样的“代课”深化了汉语本体知识的了解,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教学、课堂管理等能力。

4.教学实习前后的反馈情况(原因、作用、收获等)

从表3可知,100.00%的调查者认为自身的教学能力尚不足,想要通过教学实习提升教学能力,其次有80.95%的调查者选择赚些工资、自给自足,71.43%的调查者选择学校有该专业对于教学实践的要求,这是选择人数较多的三项。选择人数较少的两项为“课余时间充裕,打发时间”、“同学们都去实习,我也要去”。

表4显示,90.48%的学生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列为首选,42.86%的学生将学校对于该专业的要求列为第二位。而在表4中占比较多的“赚取工资、自给自足”并没能成为大多数人的主要原因。

表5可知,23.81%的调查者认为教学实习对专业发展的作用非常大,61.90%的调查者认为对某些方面有提高。0人选择没有任何作用。可以说,不论参与教学实习的时长长短与否,对专业发展来说,所有调查者一致认为是有作用的。

表6显示,全部调查者认为通过教学实习提高了自身实际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选择“为出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积攒了经验”、“对国内该行业的情况有所了解”的次之。在重要性排序中,17人把“提高了自身实际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排在首位,13人“为出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积攒了经验”排在第二位。

综合表3、4,“教学能力”无疑成为大家想要参与实习的“原动力”,也成为了在此期间主要的收获。同時,愿意赴海外实习的人也期望在国内通过一定的积累以更扎实的教学能力面对之后的志愿者选拔考试和海外实习工作。

5.教学实习单位情况的分析(工资/课时费、授课课时、备课时间、指导老师等)

根据表7,认为工资/课时费应该提高的超过六成。表8中选择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占50.38%,应当在现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占47.62%。综合调查者在不同单位实习的情况,我们认为,总体来说目前不同单位的工资/课时费相差不大,但对于大多数实习学生个体来说,这样的工资应该有所提高。很多调查者认为实习单位工作量大、强度大、备课要求高却与保障低、工作不稳定、竞争大等现状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相比于更为稳定的其他行业,一些实习单位如何合理有效的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汉语教师福利保障等也成为很多调查者在选择实习时考虑的因素。

76.19%的调查者的课时集中在一周10课时以内。38.10%的人最多的一周的授课课时是10—15课时。另外,根据访谈,大多数的调查者比较理想的课时是8—10课时左右。

一般来说,很多汉语教学机构会按照学生汉语水平将不同的学生编排入不同的班级。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不仅思考怎么教,还要换位思考怎么学,切实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因此,我们认为实习单位也需要及时考虑和综合实习教师和教学对象对于课时方面的需求。

对于新旧老师来说,备课都是必须的,每个人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占比最多的是“上课时间的2—3倍”,其次是“上课时间的3-5倍”。同时我们也看到1位同学备课时间比上课时间还少,2位同学需要花7倍及7倍以上时间。也许是由于教学对象、难度等不同的差异所致。但我们还是建议调查者能够利用好合理的时间备课,以期呈现给教学对象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良好的教学状态。

表12显示,仅有19.05%的实习单位有指导老师。表13调查的是实习单位是否有必要安排指导老师,33.33%的人认为十分必要,28.57%的人认为比较有必要。

我们知道,专业实践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一个环节。根据《方案》,实习期间,培养学校应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应提交实习计划,并保质保量完成专业实践。老老师的指导可能会让新手教师加速成长、积累经验,但目前老老师对新手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体现得仍然不是很明显。如何合适的、正确的、科学的引导新手汉语教师也是实习单位应当关注的一个方面。

6.现阶段的规划(毕业后、毕业前)

调查结果显示,将“出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排在第一位的有19人,占90.47%。随着近年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超过190万人,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格局 。作为一名汉硕学生,如有机会前往海外实习无疑成为很多同学的不二计划。

去国际学校或中小学任教、再次出国任志愿者、升学占比较多。数据显示,转行做其他行业排在了比较靠后的位置。可见,目前来说仍有很多学生对汉语教学这一行业葆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也愿意在此坚持奋斗。

本次调查结束之后,大多数同学参与并通过了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前往海外进行实习。根据反馈,5人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部汉语助教志愿者,9人是新西兰奥克兰孔子学院志愿者,2人是美国半岛国际学校志愿者,1人是美国俄勒冈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等。因个人原因未以志愿者形式做海外教学实习的3人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文教研中心实习。

7.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

关于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调查了“你认为基地专业课程的设置对你现阶段工作的帮助怎么样?”

根据基地的相关管理规定,专业课程包括汉语课堂管理、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华文化与传播、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中外文化比较以及中华传统才艺等不同的多元的课程。表22显示,71.43%的人认为对于现阶段的教学实习是有用的(其中14.29%的人认为十分有用、57.14%人的认为比较有用)。

大部分的调查者都对课程设置方面的提出了自己建议,主要有:第一,增加教学技能课程,更加强化技能的培养。第二,深化本体知识的学习。第三,开设教学模拟教学课程,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第四,个别调查者还认为应当加强英语课程的学习,尤其是教学用语,英语在海外的教学实习中仍然是重要的媒介语。

三、对教学实习与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第一,建立实习素材资料库,细化实习考评制度。

面对来自不同国别、年龄、不同语言学习阶段的教学对象,一位合格的汉语老师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比如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效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好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堂管理方法等。短期的教学实习并不能完全查漏补缺,我们需要及时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实习素材资料库,可以及时总结、更新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的反馈,如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等以及在不同实习岗位的经验,帮助学生们增加沟通联系,共享优秀经验。以期实现改进教学内容、方式和技巧、提升教学能力和效果的目标。

同时,可以将“实习生本人、实习单位、教学对象以及作为培养单位的高校都应作为评价主体” ,加强学生、实习单位、学生参与教学实习的教学对象和学校之间的沟通联系,以期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细化的教学实习考评制度。

第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众多的高校均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并且致力于培养将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始终认为,汉语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交流思想,体现文化的工具。漢语国际教育专业关注的是如何发挥工具的功能。要发挥工具的功能,就需要掌握工具。就课程设计的取向而言,要最大限度地采用实践性的标准。”

我们建议学校可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第一,增加教学技能方面的实践课程,邀请资深教师现场点评同学们的试讲或教案等,于交流中学习,于交流中进步。第二,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根据访谈得知,数位调查者的毕业论文都计划结合教学实习与理论知识展开。论文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们从论文的选题、开题、资料收集、写作等角度理清写作脉络,提高写作水平。第三,学校可开展形式更多样的活动,诸如教学创新比赛、教案编写大赛、教学活动设计等的小型活动,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3).

[2]吴方敏,陈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2).

[3]张建民.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中的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6).

[4]朱永生.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实习的几点设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6).

[5]汪雯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全方位、多渠道教育实习形式初探——以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例[J].现代语文,2016,(2).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