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政治的新课程标准也给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事政治是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将时政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更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如何在初中课堂引入时政教学成了近年来相关人士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探索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希望能以后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教学经验 初中政治 时事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29-01
一、前言
时政教学就是指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近期的新闻、热点相结合,进而展开特色教学。时政教学涉及的教学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方方面面,对于初中生来说,将时政教学引入初中政治课堂,可以让学生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更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初中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的必然性
初中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有其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初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地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入时事政治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新闻,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入教学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初中课堂引入时政教学也是世界格局提出的需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的发展也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因此,为了能给我党培更好地接班人,必须让学生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现今的初中生课业压力较为繁重,如果只通过新闻或者广播来了解时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要求初中的政治老师根据所讲的教学内容来给学生渗透一些时事政治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与时俱进并未自己的未来制定出合适的规划和要求。
三、初中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的方法
1.组织学生展开新闻传播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转换传统师生角色,政治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新闻搜集的活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提高时政教学应用的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师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并分配给小组学生一些相关的任务,这个任务的选择应该按照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如有些学生喜欢经济那就给他分配一些与经济有关的任务,有些学生偏好科技,可以给他分配一些与科技有关的任务等等,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花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搜集来的新闻给全班学生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和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创办时政报刊
除了让学生搜集相关新闻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创办时政报刊,将自己搜集来的新闻和一些自己的见解全都写在报刊之上,经过教师精心筛选之后在统一刊登在校报上,中学生在开办属于自己的小报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指导生创办报刊时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思路,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了说只是他们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次,学生在进行报刊创作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如,初一某班学生创办了关于一篇‘科技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报刊,在报刊内容的设计只加入了科技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優势,却没有分析科技对生活的反作用,这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做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渗透,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科技给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在创办报刊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3.组织建立初中时事政治的小论坛
时政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的知识较多,教师凭个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满足学生对时政的知识的渴求。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的组织学生建立合理的时政论坛,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方式来扩充知识发表见解等等,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搜集新闻、创立报刊和建立时政论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事实政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不仅仅是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让学生的思想与时俱进,才能让他们的成为更还地祖国未来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翁剑钊.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 广东科技,2014,08:206+190.
[2]王叶.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 学苑教育,2016,20:20.
[3]陈朝.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J]. 时代教育,2015,1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