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会计专业转型研究

2017-04-15 20:20王海霞刘占双
求知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师资会计专业民办高校

王海霞+刘占双

一、我国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发展现状

1.实践教学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各大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中能够找到满意职位的学生很少,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一般倾向于寻求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大多数高校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学到的专业知识不牢固,不能胜任企业的财务工作。这与高校的专业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有关,一般学校会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再安排学生实习,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开始着手找工作,无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课程,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过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此外,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民办高校在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进行授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会计电算化的标准要求,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上,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机械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够和谐。加上民办高校的资金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无法真正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会计实践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

多数民办高校由于资金短缺,“双师型”教师很少,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师范类专业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毕业生,他们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知识敏锐度的识别和捕捉能力欠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导致对业务了解不够清楚,甚至有些教师不会审查凭证、做账,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二、民办高校会计专业转型的途径和方法

1.开设会计专业技能型课程

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个人专业技能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从历年高校人才招聘会可以看出,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普遍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或者工作经验,综合素质较强等。这就要求高校始终坚持“就业为主,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制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将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等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一一解决。

2.推进创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工学结合,推行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实践学习分數作为毕业设计的考核内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活动,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制度,加强和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使学生可以在这些实践基地实习,真正了解会计专业的工作内容和主要流程,提高学生实践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

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包括聘请“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聘请公办高校退休的、有经验的、德高望重的教师,聘请来自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来校任教或者作为兼职教授,担任会计专业的指导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不定期培训,鼓励本校教师外出进修等。

参考文献:

[1]杨 良,张 琪,白丽君.高校转型背景下的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6).

[2]武迎春.民办高校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J].财会通讯,2013(28).

猜你喜欢
师资会计专业民办高校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