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远
一、大学管理文化的作用
大学管理文化在大学中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影响,它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整个大学健康、平稳、和谐运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高校管理方式的基础和要求
1.高校的管理环境应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文化的管理者应该在塑造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充分发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在学校文化塑造中的智慧。对师生的需求加以考虑,在制度中体现,在约束中表现,使每一个高校成员都有主人翁的意识,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存在。只有得到广大师生支持的管理文化,才是经久不衰的文化,才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成为高校生存下来的保障。
2.高校管理机构应该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组织和机构是高校管理机制平稳运行的有力保障。在高校管理文化的塑造中,应该培养一支业务水平专业化,思维方式战略化,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明确化的管理队伍。
3.高校管理文化应该以育人为准则,积极促进广大师生的进步
在高校的管理文化塑造中,管理者应该充分把握高校文化对每一个成员的促进作用,使其在既定的文化中实现自身水平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在高校文化中应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方向,并能在这种文化中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对于学生而言,在既定的高校文化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同时在这种文化熏陶中,使自己每天都充满正能量,充满积极向上的情绪。高校文化只有产生这样的影响效果,才会成为一个学校积极平稳发展的重要助力。这种影响对全校师生来说应该是多方位的,并且具有持续性。
三、新形势下高校管理文化的创新和构建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文化的发展应该更多在管理形式上予以创新,在贴近师生的同时不断塑造科学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新型的高校管理文化路径。
1.管理理念要科学化、人文化
管理需要将资源进行有计划、有安排的重组和配置,以便达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高效是管理追求的目标。在当代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教学资源、办学软件进行有计划的配置,以达到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减少资源的浪费、提升资源利用率等目标。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掌握现代化的资源管理知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教育资源按照教育规律进行配置。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各团体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资源,力求公平、公正、公开,体现高校管理文化的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一切”的改革目标。
2.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构建专业化管理体制
高校的专业涉及面广,涉及一切与社会相关联的专业,涉及参与专业研究的方方面面的人。对此人群进行有效的协调组织,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管理人员。除此之外,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的管理意识具体体现在教育的管理形式上,而考察这种管理制度的好坏的标准就在于它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是否可以通过奖惩调动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无制度不成方圆,但是制度不能成为限制与制约,真正的管理者可以使每一个成员在宽松、民主、开放的环境中实现发展,而不是沿着固定的轨道循规蹈矩。
四、结语
高校管理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创新,在变革中寻求更好的管理方式。高校的管理文化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个团体的特性,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实现和谐发展,促进高校进步。
参考文献:
[1]刘 海,李晓明.大学管理文化的生态学构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王繼华.教育新文化执行力[J].教学与管理,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