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怡菡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为重视,为学生配置了功能较为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并且也配备有数量充足和结构合理的专门进行心理辅导的教师队伍。教师除了授课,还在课余时间为在校学生提供及时和到位的心理疏导服务。高职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虽然也融入了一些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理念,但其主要还是侧重于对学生不良心理的调节、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等,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联系及区别
1.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和相互联系的,两者都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都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则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价值观。
2.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区别
第一,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为让学生正确区分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进而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和进行自我调节;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标为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第二,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心理卫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生命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为生命意识的教育、生命态度的教育、生命情感的教育和生命價值的教育。第三,教育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途径为开设专门课程,在其他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和个别辅导等;生命教育的教育途径为开设专门课程和进行实践活动等。
三、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探索
1.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工作机制
第一,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体验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程度。高职学校应对教育途径进行一定的创新,突出体验教育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体验教育感知生命,理解生命的真谛,感受生命的真实,提升生命情感和促进生命发展。第二,整合教育资源,创立兼具人文关怀和生命特色的心理教育模式,激发高职学生的生命情感。第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展现高职学生的生命价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发挥生命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使高职学生的生命价值能够更加得到凸显。
2.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学校应该将生命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二者合一的课程体系,进而给学生应对心理危机和人生困惑的方法和技能。课程体系应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然后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与其进行串联,再开展关于人际、爱情、生涯规划、感恩教育、自我价值、自我成长等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将案例分析、互动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和情感分享等方法相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情景剧和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喜怒哀乐,对社会交际中的道德行为准则进行充分感受,培养其坚韧、宽容、奉献的品格,并使其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珍爱生命。
高职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实现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要实现二者的融合,需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高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巧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研究[J].高教探索, 2015(2):121-124.
[2]张国民,降伟,王冬冬.论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鉴与融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