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院校加强校园突发事件预防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7-04-14 01:06牛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危机校园

牛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济源 454650)

对民族院校加强校园突发事件预防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牛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济源 454650)

近年来,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不断发生,民族院校也不例外。加强危机预防管理体系建设,尽量消除和预防危机,已成为民族院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论文通过分析民族院校加强危机预防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探究了民族院校加强校园突发事件危机管理预防体系的建立的途径。

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

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2009年7月21日在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说,“要重视办好民族院校,全国现有民族院校15所,在校生超过20万人。”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召开民族院校建设工作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凤玲强调,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办好民族院校意义重大。2010年6月19日,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到西南民族大学,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召开了调研座谈会。会上指出“委属院校要把握民族院校的特殊性,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民族院校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民族院校学生民族构成较多,随着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当前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积极预防突发事件,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切实保护师生的安全,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民族院校的特殊性研究危机预防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预防对策,从根本上防范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

本文所指的校园突发事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危及师生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及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安全等人为意外事故、事件的总称。主要包括:(1)校园发生的群体斗殴、绑架、暴力伤害等恶性刑事案件;(2)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课等危及校园稳定的事件;(3)学生自杀、自残、自虐、离校出走等事件。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预防是组织根据所掌握到的危机信息、信号,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力争把容易引起突发事件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以阻止危机的发生,妥善协调、积极处理,切实维护学校稳定与和谐。

1.民族院校加强危机管理预防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 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学生的民族成分多样化。在民族院校学生民族种类多且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较多。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有所不同,而且各少数民族学生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他们往往与本民族同学紧密团结,对其他民族产生自觉不自觉的远离,使各民族同学间产生一种隔离、封闭,甚至是对立的状态。民族院校的学生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容易出现文化冲突、信仰危机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的参差不齐,使他们入学后感到压力很大,甚至丧失信心。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能使学生背负一定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容易出现自暴自弃或报复他人的极端行为。

1.2 社会因素对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影响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经济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学生不得不应对新的生活理念的挑战。他们受到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因素影响的固有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产生了冲突。高校周边的不良商业经营项目和周边的社会治安问题也影响了高校的稳定。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倾向于把民族院校尤其是处于民族地区的民族院校作为渗透的主要场所,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族院校的稳定发展。①

1.3 民族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办好民族院校,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始终是我国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三大基地”,即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要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因为和谐的校园对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提供良好的气氛,有利于学校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民族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如果院校发生学生突发事件,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及学校的声誉,进而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危机管理工作的首要战略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危机预防管理体系。

2.民族院校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危机管理预防体系的建立的途径

2.1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民族院校开设民族宗教政策方面的相关课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民族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教育,让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真正理解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院校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正常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活动,坚决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破坏、分裂的活动,防范和抵制各种邪教,力争把容易引起突发事件的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阻止因民族因素而产生的高校突发事件,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的和谐,切实维护民族高校的稳定。

2.2 加强危机意识教育,积极预防

连续十余年的扩招使高校管理客体不断加大,各种校园突发事件有所增加。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有可能使整个校园变成媒体关注的焦点,以及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的声誉。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社会和校园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建立学校危机预防管理体系的必须环节之一就是高校师生员工要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要认识到危机意识的树立和校园突发事件有效处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实现高校管理由“应急反应文化”向“突发事件预防文化”的转变。

2.3 构建法制、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机制

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基础上,根据《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

(1)要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进而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减少学生的不法行为,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2)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相关课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理论体系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和民族观。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少数民族学生要全面了解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交往处事能力,与周围同学建立并保持协调友好的关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并面对危机。

2.4 高校应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建立危机快速反应机制

高校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协同合作的危机管理机构。主要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院系相关部门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保卫处人员和危机处理专家组成。通过加强预防演练,参观学习、进修深造、岗位轮换等方式提高危机管理机构相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高校周边地区的情况,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相关校领导反馈,以防止外界发生的事件涉及、影响本校,避免连锁反应情况的出现。建立危机快速反应机制,主要是通过整合资源,落实预案,责任到人。当事前难以控制的危机发生时,相关部门迅速介入,最大程度地抑制事件的影响范围和蔓延,预防危机事件进一步恶化。

2.5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的演练

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是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各高校应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危机的等级,制定科学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做到有备无患。预案中要涉及组织机构、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制定、确定问题和等级、目标和任务、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流程、预算、突发事件物资储备、调度系统以及事件发生的责任追究制,要建立规范、高效、反应迅捷的管理体制。相关机构一定要明确责任人,并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务必做到责任到人。通过应急演练,修正不妥的预案设定,能够强化应急知识的记忆,锻炼危机管理队伍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据新华网报道,四川安县桑栆中学校长叶志平日常加强全校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在地震来临时处乱不慌,有序疏散避难,整个安县桑栆中学师生在四川地震中无一伤亡,创造了史上的一个抗震奇迹。③这充分说明加强演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6 加强政府及社区对影响高校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周边环境的管理

充分利用每学期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适时地讲授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的形势与发展;并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环境引发的“热点问题”,让他们能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角度教育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清醒正确的认识问题,避免因其“头脑发热”做出不当行为。同时,针对高校周围环境混乱引发的秩序问题,社区要采取一定措施来管理高校周围遍布的小吃店、水果店、百货店等;政府要健全工商、文化、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净化高校周围环境,切实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

2.7 构建畅通的信息交流网络

一般而言,高校突发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蔓延的过程。民族院校各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充分调研大学生中宗教信仰的状况和少数民族师生的生活状况,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掌握和了解不同民族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而且要有动态的记录,加强对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民族院校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网络,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监控和预测各种不良情况,通过对信息的深入分析和追踪研究,对预警对象进行确认与核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恰当干预,及早消除有可能发生极端行为的苗头。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的频发催促了民族高校危机预防管理体系的建设。各高校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警惕、严密防范,尽量从根源上消灭危机诱因,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校环境。

[1]漆小萍.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7.

[2]冯文广.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6.

[3]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

[4]简敏.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当代高校稳定的现实选择[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5.

[5]何光芬.浅谈民族高校存在的学生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10,4.

G471

A

2095-7327(2017)-08-0135-02

注释:①何光芬.浅谈民族高校存在的学生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10.4.

②http://gzrb.gog.com.cn/system/2009/05/05/010556183.shtml.

③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4/123515610224.shtml,2009-7-10.

课题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课题:高职生择业心理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号SKL-2014-2125。

牛艳(1983.06—),女,河南济源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表演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危机校园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危机”中的自信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