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云
(龙岩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手机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实证研究
——以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为例
郭晓云
(龙岩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当前,手机已完全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高校校园,不少大学生因过度依赖、使用手机而产生成瘾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中,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文章针对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展开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比例和对其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得出大学生手机成瘾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影响这一结论,并挖掘其根源所在。
地方本科高校;手机成瘾;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年8月发布的第38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人民网,2016)。[1]在这样手机广泛普及、手机上网占主导地位、手机技术日益精进和移动通讯网络环境不断完善的社会大环境下,手机已完全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高校校园,不少大学生因过度依赖、使用手机而产生成瘾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中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尤为突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课题组以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索当前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状况和对其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和观察法等4种方法。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被调查者为福建省各地方7所本科高校学生,年龄为18-24周岁之间。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9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1%,其中男性449人,女性490人,男:女=1:1.09;自编手机成瘾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问卷,该量表有手机使用基本情况、手机成瘾情况和对人际交往影响三个模块,共25个项目组成。个案访谈法由于地理原因,个案访谈集中在龙岩、泉州、厦门和漳州地区,集体访谈10次,个别访谈51次。观察法是通过与被试者的日常交往,深入不同特征的被试群体生活中,观察其手机使用行为的频率和时间长度、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情况,以此来收集相关资料。
调查数据表明,有高达99.1%的被试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这说明智能手机凭借其交互性、开放性、快捷性、个性化等特点已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渐渐变成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手机使用时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为三到六小时的占40.89%,约有15.33%的被试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甚至超过六小时,说明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偏长。在手机使用产生的费用和流量统计方面,50-100元的话费比例居多,占76.68%,100元以上的比例占14.27%,有3.73%的被调查者每月费用在200元以上,这一结果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流量使用方面,7成以上的大学生手机流量1G以上,其中4G以上占18.74%,按照目前学界的模糊界定,大学生每月手机话费在100元以上、手机流量在1G以上者可认为手机使用频繁。同时,手机使用的时长、话费金额和流量可间接指明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依赖程度及粘性,时间越长,花费越高,依赖性就会越强(古贞等,2012),[2]根据我们的调查,说明当前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已不容乐观。
在手机使用目的多项选择的调查中,调查内容分别是新鲜好奇、休闲解闷、人际交往、逃避压力、获取信息和展现自我等六个选项,在这些选项中,人际交往占的比例最大,为86.58%,接下来为获取信息和休闲解闷,分别占80.30%和74.76%,此项数据说明手机已成为不少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渠道。
据调查,“上课时”、“无聊时”和“睡觉前”使用手机的比例都较高,“无聊时”竟达83.71%,上课时使用手机者的比例也不低,达43.34%,说明当前手机的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同时,86.47%的被试者会因为手机不能使用而感到焦虑不安,18%的大学生会因为别人打扰玩手机而发脾气,说明有存在手机依赖的倾向和风险。除此之外,30.56%的人认为自己已有手机依赖或者成瘾现象,其中,成瘾程度为“轻微”、“有点严重”和“严重”者分别占9.8%、11、61%和9.05%,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已占相当比例,并且这个数据可能会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升高,成为高校校园的普遍现象。
课题组为自认为有手机成瘾的被试者准备了问卷模块三—“手机成瘾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共发放问卷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5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46%。
成瘾现象与人际交往情况调查结果表明,95.22%的被调查者有通过手机结交新朋友,62.95%的人认为有些秘密只能与手机网络上的朋友分享,58.97%认为“会”或者“有时会”宁愿玩手机而不愿意和朋友出去玩,41.44%认为“会”或者“有时会”因为玩手机而导致与现实中的朋友疏远。同时,44.6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手机依赖或成瘾对其人际交往有所影响,还有9.16%认为手机对其人际交往产生了严重影响,该比例略低于对学习成绩(66.53%)和身体健康(53.39%)的影响;在“手机对人际交往起促进还是弱化作用”的选项中,达13.15%的人认为“弱化作用居多”,以上数据表明手机的过度使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会对现实中的交往产生恐惧(占2.78%)。
根据访谈、观察和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前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渠道,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也已占相当比例,成瘾程度为“有点严重”和“严重”者约占二成,而成瘾学生中约有半数认为对其人际交往或多或少有所影响,其中,不少被试大学生认为弱化了原有的人际关系,这一现象说明当前手机的过度使用已经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那么,会出现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并影响其人际交往的原因有哪些呢?归结起来,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99.1%甚至更多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手机的拥有率和使用率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手机已完全覆盖了高校校园并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二是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功能日渐强大,当前手机APP的快速开发和便捷运用为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拥有购物、聊天、休闲、出行、理财等各种功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吸引大学生们频繁使用导致手机成瘾。三是手机的人际交往功能有其独特性,具有开放、平等、多元、虚拟、即时等特点,交流形式已不再是传统的一对一短信和电话功能,而是实现多对多群体交流、视频语音、陌生人交流、微博微信等功能服务,交流形式从单一的实时交流转变为多元化、多层次的互动模式(骆英,2012),[3]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容易把人际交往的重心从现实转移到手机平台,从而影响其人际交往的构成和方式。四是由于我国手机网络技术起步较晚、发展速度飞快,使得手机网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较为不健全、不完善等,手机网络中色情、暴力游戏也随处可见(骆英,2012),[4]无法保障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机,拥有和谐的人际交往方式。
首先,当前高校的学习模式相对于初、高中阶段自主性较强,课余时间较多,大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玩手机,容易引发手机依赖和成瘾现象。其次,大学校园远离家长的监督,学校老师由于授课时间不定、学生数量过多等原因导致有效指导也十分有限,在缺乏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容易过分沉迷手机而无法自拔。再次,校园课余活动覆盖面窄,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提高,部分学生找不到志趣相投的兴趣和特长,加之校园相对封闭的社交环境,所面对的人员类型单一,无法满足学生情感的交流和分享,这些隐性问题也容易致使部分大学生把人际交往的注意力和重心转移到手机上,从而改变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引发新的人际交往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家长没有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方面的意识,使得孩子在人际交往和人格特征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不少大学生虽已成年,但不知道该如何与人科学、理性的交往相处。同时,由于当前生活节奏加快,不少父母亲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或者由于工作繁忙等客观原因,与外出求学的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认为只要给予经济保障即可,缺乏应有的教育关怀和情感交流,导致家庭聚餐“低头族”事件屡屡发生,因此,大学生手机成瘾和人际交往缺失,其家庭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未必成熟的特殊阶段,对新事物敏感且好奇,一旦对事物产生依赖,就很容易形成成瘾状态(石昌远,2011)。二是大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特质,如出于远离家人独自生活的依赖心理、盲目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无聊休闲的娱乐心理、逃避压力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等均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手机成瘾和人际交往缺失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生理有缺陷、自卑、自控力差的特殊群体,更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而忽视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三是部分大学生认为进入高校校园即可高枕无忧,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缺乏昂扬的斗志和有效的自制力,容易玩物丧志形成手机成瘾,并影响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患上手机成瘾并影响其人际交往的现实中,如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科学使用手机、正确友好人际交往的环境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重点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几方面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帮助广大青年学生认清过度使用手机所带来的危害,发展、建立和形成健康和谐、友好平等的人际关系,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人民网.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8-3)[2016-8-28].http://tc.people.com.cn/n1/2016/0803/c183008-28606650.html.
[2]古贞,毛鹏翔,唐飞等.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J].现代交际, 2012,(5):231-23254-58.
[3]骆英.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石昌远.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对其行为的影响分析[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o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Examples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Guo Xiao-yun
(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 LongYan University Fujian longyan 364000)
In modern times,the life of univers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bile phone,many undergraduates rely on the mobile phone much and even are addicted to it,which influences their daily lives.The influences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o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can’t be ignored.The article makes a survey on local univers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to analyze the percentage of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for undergraduates and the influences o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reasons and makes a conclusion that mobile phone addiction does influence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Local universities;Mobile phone addiction;Undergraduate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Influence
G459
A
2095-7327(2017)-08-0126-02
本文系2013年龙岩学院“百名青年教师攀登项目”,项目编号为LQ2013064。
郭晓云(1983.3—),女,汉族,福建龙岩人,就职于龙岩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