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霖
(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法与“新常态”人才培养的研究
王 霖
(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问题随着体育表演专业数量的增加而成为关注焦点.要实现“新常态”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创新性发展,必须注重学生“表演”技能、专业“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科学性的、完备化的、主动适应“新常态”的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法.本文对适应经济“新常态”高等学校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体系及其运行实践进行全面梳理,提出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法与人才培养的建议与设想.
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法;新常态;人才
自2014年起,我国“互联网+”持续数年超常规发展.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大大缩短了“互联网+”经济进入大众发展的步伐,从业人员“互联网+”素养普遍的大幅度地提高了,催生了“互联网+”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因为“互联网+”超速扩张式的发展而带动起的业态革命性变革也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深入的讨论.
从比较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许多国家高校的专业发展都历经了“互联网+”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的发展历程.进入“互联网+”教学阶段的发达经济体有先后的时间顺序:上世纪80年代中叶是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瑞士、日本、新西兰,在本世纪初期是澳大利亚、法国与韩国.从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对“互联网+”教学质量追求和优异“体验效果”已成为世界各国高校发展过程中所极力倡导的.在我国特别是教育资源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快步进入了“互联网+”教学发展的阶段,目前“互联网+”教学法已成为高校在学科专业发展上的趋势之一.
北京教委对该市体育表演专业的6所全日制大学的一项教学调查发现:有65.1%的专业教师和学生认为“互联网+”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上升[1].在普通高校中,“互联网+”教学法随着使用的增加而成为焦点.首先,“互联网+”教学专业背景、实践教育经历在现行体制中所起作用非常大.如此“互联网+”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在实践意义上,并被视为“新常态”.再次,“互联网+”教学法是一个专业性话题——“个人能尽情表演的领域,表演专业理论建树往往很多”的网络.如果想真正在某一领域专题上具有专业性表演,也是“互联网+”教学法容易实现的一件事情.
虽然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在提高教学效果上已成为共识,但对教学效果概念的理解上各有不同.在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的诸多术语中有不同的解释,从体育表演专业教学效果实践层面至少有两种被赋予的解释颇具代表性:1)“体育表演知识教学效果观”——即提高教学效果就是提高学生的表演成绩;2)“体育表演导入效果观”——即提高教学效果就是加强学校的表演教学导入工作.
我们首先需要树立全新的体育表演专业“新常态”人才培养“互联网+”教学观.适应经济“新常态”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观是指高校所提供的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满足表演专业学生个人接受的程度,及其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程度.有三层含义:一是以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为人才培养发展服务.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因此现阶段发展“互联网+”人才培养是首要任务.二是用“互联网+”的眼光看待培养效果问题,通过“互联网+”来解决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学效果问题.三是效果观不是一成不变的、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高校、不同教学条件有不同的效果目标与表演标准.效果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类型、层次不同的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标准具有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规格的差异性及其表演专业学生学习“互联网+”的需求具有差别化等.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所提供的体育表演专业满足受学生接受“互联网+”的程度,以及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程度.因此,“只要是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人才,就是高质量、高水准的专业人才”.在高等教育日益市场化的今天,人才培养树立适应经济“新常态”体育表演专业教学观尤为重要.
2.1 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法体系及其运行实践
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法实施,其终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并最终实现表演人才培养质量.表演人才的质量培养战略,其内涵是指在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网上与网下教学衔接、教学手段与课程质量、教学效率与效益以及体育知识及表演技能等整合,从而实现体育表演专业学生专业化的自身发展.实现表演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必须贯彻“互联网+”教学法质量的同步发展,树立表演人才技能性、艺术性的培养观,促进体育表演专业学生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培养、塑造出符合“新常态”需要的表演人才.这在体育表演专业“新常态”发展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与迫切.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表演专业不断优化“互联网+”教学管理、课程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就是在普通高校体育表演专业中加强“互联网+”教学效果的动态监控,把“互联网+”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与“互联网+”课程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一个体系能够保证体育表演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完整体,以确保体育表演人才培养的可持续、专业化发展.
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法体系有多层次含义.现在已发展到对体育表演专业教学“互联网+”进行控制,力图使管理表演专业课程“互联网+”教学效果从“封闭课堂”转变为“开放网络”,从“互联网+单一课程”监控转变为“互联网+多元课程”监控.确切地说,大多数高校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环节的监控还是基本有效的手段,除了定期听课及检查教学效果外,“互联网+”教学基本上处于“完善而上”的状态.
2.2 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运行对人才培养的实践
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外部环境: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效果是在“开放环境”中产生与发展的,是由体育表演专业教师、“互联网+”教学、体育表演专业学生共同实践的结果.在这发展过程中,外部许多环境因素必然介入进来,施加直接、间接地影响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的教学效果.主要因素有:国家和政府对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有关的政策文件、公众对获取“互联网+”知识的态度价值、对高校“互联网+”专业水平的认同度、用人单位对体育表演专业人才需求岗位的提供、“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速度、家长接受“互联网+体育表演专业”的程度等等.
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内部环境: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是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体育表演专业的各项举措直接、间接地影响“互联网+”教学效果的改善与提高.影响监控“互联网+”教学效果的内部环境主要涵盖体育表演专业教学的基础条件、体育表演专业学术氛围、体育表演管理专业水平、“互联网+”保障能力、“互联网+”使用环境等因素.监控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法人才培养系统是受内、外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从各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在外部所营造的有利环境下,关键还是要看是否营造一个更有利于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内部环境与氛围.
3.1 人才培养要加强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理论的普及与学习
监控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效果实际上就是对整个体育表演专业教学全过程实施动态性的监督、管理,必然是符合体育表演专业学生的切身利益,也与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工作管理和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更与整个体育表演专业办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密切相关.所以,必须加强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理论的普及与学习,让体育表演专业教师牢固树立“互联网+”教学效果的理念,以突出效果为体育表演专业工作的前提,体会高校抓体育表演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互联网+”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3.2 人才培养要建立监控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效果的组织体系
倡导成立由分管体育表演专业的教学院长(或系主任)为组长、校有关管理部门与体育表演专业负责人为班子成员,校院(或系)两极化的监控“领导组”,在教务处下属部门设立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效果监控岗位,有专门人员负责日常教学效果监控工作.此外,实行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校内专家督导制度,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聘请专家听课督导.
3.3 人才培养要建章立制,形成有效的评价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机制
必须制定、完善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有关人才培养机制、办法和章程,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选拔与奖励机制,必须制定、修订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以下制度和规章办法:实施监控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效果的文件、办法;实施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专家督导的决议和措施;建立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表演奖学金、学习评优、考研、就业与体育表演教研室考核等方面挂钩的措施与安排等.加强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有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利用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和校园网处理“互联网+”信息的能力.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需要收集和制作大量“表演视频”及“微课”,所以对教研室人员及院(或系)秘书等必须进行“互联网+”培训与学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实行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视频”与“微课”的制作,这将使相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高校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效果的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对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效果内涵的理解也不宜过于的偏薄与狭隘.否则,不利于高校的体育表演专业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事实上,通过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与理念更新,必须考虑构建更全面的、完整的体育表演专业“互联网+”教学效果监控体系来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1]“互联网+”带来教学方式变革[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51104/n425238556.html.
[2]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9.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4-236.
[4]勒希斌.从滞后到超前[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456-478.
[5]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0-26.
[6]教育测量与评价[A].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7]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8-89.
[8]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1):19-23.
[责任编辑:徐明忠]
Professional sports show “Internet plus”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new normal” training research
WANG L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performance,the problem of talent train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ports performances.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s in the new normal sports performance professional training,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quality”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cation,adapt to the “new normal” sports performance professional “Internet plus” teaching method.This paper combs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college sports performance professional “Internet plus” teaching system and operation practice,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assumption of higher school sports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Internet plus” teaching method and undergraduate training.
sports performance;Internet;teaching method;new normal;talent
2016-11-01;
2016-12-11
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Tssk2016B06);安徽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015gjxm018)
王霖(1978—),男,内蒙古包头人,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知识创新与体育理论的研究.
G812.5
A
1672-3600(2017)09-00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