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现代价值的实现途径
——以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为视角

2017-04-14 09:07李征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伦理学儒学

李征宇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部,河南 商丘 476000)



儒学现代价值的实现途径
——以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为视角

李征宇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部,河南 商丘 476000)

儒学根植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关注社会的现实人生、道德规范。但是,随着全球化风暴的进程,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文化选择让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光环开始逐渐淡去,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它已不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转而变成了许多裂散着、漂浮着的文化碎片。以儒学中的生命伦理思想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时代内涵,力求从根本上打破儒学的时代局限性及文化相对性,最终使儒家文化能够在当下社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儒学;现代价值;实现途径;儒家生命伦理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从很大层面上讲就是人文主义精神,与现代生命伦理学不同的是,儒家生命伦理思想较为侧重从形而上的高度反思生命,也比较注重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儒家的生命伦理思想主张以“天人合一”的理念来完成人的物质生命与天道神圣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其推崇仁爱、强调重生哀死、提倡修身至德的核心内涵。可以说儒家的生命伦理思想既向我们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所在,又在实践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伦理准则和追求生命境界的基本路径,这对当下世人对生命的理解、进而形成科学的生命伦理观起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同时此举也必将能够为我们在当下社会实现儒学的现代价值提供新的出路。

一、儒家伦理思想对“生命”的理解

儒家思想认为,一切生命的来源都是天地,《礼记》中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1]36这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万物生长都是天地的本性,人的生命自然也不例外。另外,儒家伦理思想当中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可以成为一个高于其他物种的群体,其原因在于人的生命有以下三个特性:首先,人有道德,善于克服自身的缺点,修身养性成就最好的自己。孟子说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2]220这也就从另外一个层面强调人应该善用仁义道德来约束自己。其次,人有“知”,也即是说人可以理性地认识外部世界。儒家思想里把这种“知”认为是人性的一种,荀子有云:“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3]178这也就表明儒家认为人们通过自身的学习来了解未知、获得知识,其实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最后,人有“能群”,具有分工、协作的能力,可以组成社会。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而彼不能群也。”[3]87由此可见,儒家向来强调人是具有“能群”的物种,这种人群不是一种简单的动物群,而是有分工、有配合、有合作、有收益的群体,这也就证实了人不可能独立存在,人是社会的人这一社会学命题。具有了这三方面的特质,使人的生命从根本上异于了其他物质,人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协同合作,最终成为整个宇宙中最为宝贵的生物。也正是有了这些做基础,儒家伦理才从最根本的层面揭示出了人的生命价值,形成影响后世的儒家生命伦理,进而可以千百年来一直引导人们热爱生命、珍视生命,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拼搏、去创造、去追求,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迈向理想生活的幸福彼岸。

二、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核心内涵

(一)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儒家伦理思想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天地化生”的结果,“天”是所有道德观念和一切原则的本原,也正因如此中国人的信仰系统与天地、与祖先崇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便有了“敬天法祖”的说法,这种信仰将人类对上天的宗教神圣的情感与人类自身的生命本源、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及整个宇宙的普世伦理进行有机结合,千百年来在中国社会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信仰系统。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言,儒家 “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是儒家看待人与自然关系时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崇高的生存境界主张,它主张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不应该是战胜与被战胜、征服与被征服,而应该是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由此可见,儒家生命伦理一向坚持当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改造、利用自然时,必须在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限定自身的活动,否则必然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极其恶劣的后果。总而言之,儒家伦理思想所提倡的这种信仰系统,就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人应该安身立命、修身养性、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达到人心、人性、天道的良性沟通、和谐共荣。

(二)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中“仁者爱人”的仁爱观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以仁爱原则为出发点的儒家人际关系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应当“恭敬、宽厚、诚实、信用、谦让、互惠”,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7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26的基本原则。儒家认为自己与他人从根本上来讲隶属于同一个类别,这也就表明对于他人愿望的尊重、意志的成全、价值的成就其实是与自己的相一致的,也正因如此世人之间应当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样的人际关系,也一直成为千百年来国人努力追求的社会目标。

“仁者爱人”就是以“爱人”为出发点,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可以通过“爱”与他人建立关系,推而广之,施之于社会成员,上至君主,下至黎民,都在“仁”所营造的“爱”的氛围之中。《论语》中两次谈到“悟道一以贯之”[4]121,“一贯”即做人的道理千头万绪,都归结到“仁”上。而“仁”字,从汉字的构字法来看,是由“两个人”组成,即研究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儒学定性为人学,那么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价值便毫无疑问就是儒家生命伦理学的基本思想。《礼记》中也说:“人者,天地之心也。”[1]129总之,儒家“仁者爱人”生命伦理思想所延伸出的敬畏生命的态度,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虔敬,对唤起世人珍视、关爱生命和尊重、肯定生命价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中“重生哀死”的生命观

在儒家看来,敬畏生命、努力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天性。《礼记》有云:“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矣。”[1]83意思是说,只要人们可以理性地充分认识自己的生命,就能与天地协调,进而充分发挥出本性,超越万物,成为宇宙中最伟大的崇高者。由此,人类生命的贵重可见一斑。

必须要指明的一点是儒家生命伦理的“重生”,不仅要求重视人的肉体生命,更要求重视人的精神生命。在儒家看来,一个人的完整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有机统一,且人的精神生命相较于肉体生命,其价值更为重要,在人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发生矛盾、冲突时,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就要求遵从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倡导人们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另外,儒家生命伦理思想所提倡的“重生”,并非刻意完全不谈论死亡,相反,儒家认为生与死都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而人的寿命是天命注定的,所以每个人无论自己的生命历程艰辛与否,都应该做到乐生安命,既不怨天尤人亦不违背天命,最终通过不断地修身养性完成自身的生命义务,实现对于人类生命价值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四) 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中“修身至德”的养生观

儒家生命伦理思想认为,一个人生命的完整、健康,不但要求外在身体的完整,更要求注重个人德性的培养。

在完善外在身体的完整方面,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对维护生命机体健康进行了具体、详尽的阐述。千百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这些理论都包含有深刻的养生哲学。首先,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中有大量关于合理饮食的讲究,孔子就曾在《论语·乡党》多处谈及对于食物的选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沽酒食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4]109。意思是在告诉后人对于食物的处理要尽量做到精细化,这样才有利于消化吸收,对身体健康有帮助,另外,还要对食物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无论是食物的色香味形还是烹饪方式都要有严格的要求。不仅如此,儒家生命伦理思想还涉及许多的养生理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反映的是人的饮食要有节制;“食不语,寝不言、寝不尸,居不客”[4]78又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人在就餐时应该充分咀嚼,这样才可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人在睡觉休息时尽量不要言语才可以保证睡眠质量,这些日常生活的养生细节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抵抗疾病侵袭的能力。

尽管如此,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依旧认为人的肉体健康只是最表面、基本的要求,对于人类灵魂的塑造,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才是重中之重。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59这句至理名言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我国的有志青年去不断取长补短、提升自我、攀登人生的高峰。曾子也曾在《论语·学而》中有过类似的言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100由此可见,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向来崇尚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来完善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儒家生命伦理思想认为,人格品质的最高标准为“仁”,正所谓“克己复礼为仁”[4]122,想要达到“仁”的高标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为之的,要时刻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克服自身的缺点,尽可能地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138, 让自己的所有行为举动都符合“礼”的规范。

三、实现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现代价值的途径分析

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对我国当代生命伦理学学科发展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由于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同样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及文化相对性,再加之生命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其学科性质和研究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异于传统理论伦理学,笔者认为要想使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得以发挥其现代价值,进而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途径有以下三点:

(一)实现儒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国学的再发现,并不是复古”[5]56,而是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批判性继承的心态对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创新的转化。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历来倡导对于人类人文价值目标的追求,但这种对于德性主体的强调容易让儒学在现代社会里沦落为高高在上的、形而上的说教。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避免这种历史结局,必须打破原有的格局,充分发挥其科学性与民主性,在批判与清理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正所谓不破不立,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在对当代生命伦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时,必须要对自身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落后思想进行改造甚至是抛弃,不能只是形而上地单一追求精神上的完满,而必须着眼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立足于现实世界去理解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这种意义上的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现代化转化,才能真正使其走下形而上的道德神坛,真正深入到具体的社会现实中去形而下地完成对现代生命伦理学学科发展中困惑的疏解。

(二)实现由儒学政治化向儒学生活化的转变

从发展的整体过程而言,儒学在明代中后期虽然出现过短暂的生活化的尝试,但概观其发展的全程,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儒学一直占据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位置,对于儒学的研究与传播还仅仅是局限在极少数的社会精英当中。但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向前推进,国人对于科学与民主的诉求正在日益增长,这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社会现状对儒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在当今社会,当人们谈及儒学或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时候,已完全脱离了原有传统所赋予的政治化的社会意识形态问题,转而变成是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如何在当下合理应对现代科技发展所伴随产生的生命伦理困惑。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之下,儒学唯有实现生活化的平民式转变,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在现代社会得以继续发展。而由当代科技进步、生命技术发展所伴生的我国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困惑,正是当下人民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众多棘手问题之一。由此可见,实现儒学政治化向生活化的转变,是促使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在现代中国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的有效途径。

(三)实现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主要侧重于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相较于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更关注的是人类的人生方向问题、人生道路选择问题,其中的核心理念给人类生命提供了一种终身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但是,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目的理性远远高出于其工具理性。现代生命伦理学是一个有异于儒家传统伦理学的特殊学科,它隶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所以说由生命伦理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绝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之上,它需要人们深入到现实当中,在实际的操作中正面应对这些问题,处理这些困惑。而儒家生命伦理思想,是有着价值指向意义的一种最高境界的人生价值伦理观念,这一观念作为一种理论,要想在现实社会中重新找到活的灵魂,就必须让信念得以指导行为的进行。但是,在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之中,因为生命伦理本身属于交叉学科,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当代生命伦理问题不单单只是伦理学方法可以解决的问题,更不单单是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儒家生命伦理在中国社会并不是单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所向披靡的,它必须要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在肯定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适时适地多与其他学科进行沟通与合作,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现代医学、动植物学、生态学、人类学等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也只有这样,儒家生命伦理才能真正落实到国人的具体生活中,也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1] 礼记·大学[M].于 涌,注.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 孟子[M].蓝 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荀子[M].宋小兰,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4] 论语[M].金良年,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 郭齐勇.时机与意义: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J].中国社会科学,2007(创刊号).

[责任编辑 郜春霞]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 Value of Confucianis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Bioethics

LI Zhengyu

(ShangqiuMedcialCollege,Shangqiu476000,China)

Confucianism has roo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eepl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t always focuses on Chinese people’s life and the code of ethics. However, as the storm of globalization processe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choice bring freedom and democracy to all th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let the aura of Confucian traditional culture begin to fade away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nd now it has passed from the mainstream of the social culture to many crack spread debris floating culture. This article, which sets the Confucian Bioethics as perspective, tries to dig its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in order that the Confucian culture can play its proper value now.

Confucianism; modern value; ways of realizaton; Confucian Bioethics

2017-01-11

李征宇(1986-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安徽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学伦理学及中国传统医德教育研究。

B82

A

1671-8127(2017)03-0012-03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伦理学儒学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儒学交流在路上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